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看国际金融情报的缺席-从美国次贷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国际金融情报的缺席任福兵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葛俊龙华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摘要在金融一体化背景下,2007年美国发生了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从情报学的角度分析在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认为国际金融产品情报、利率变动情报、信用情报、资本情报和金融结构情报的缺席,从而导致了金融监管的缺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金融情报监管提出建议和对策。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情报缺席===============================================================================1、美国次贷危机介绍次级抵押贷款(简称次贷)是指借款人信贷记录差、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信用风险较高(FICO评分小于620)的抵押贷款。在美国,信用等级不同的人向银行或贷款机构贷款时贷款利率也是不同的,信用差的借贷者不得不接受相对较高的利率。在美国房贷市场,次级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利率高2~3百分点[1]。2001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次贷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贷款门槛降低,甚至一些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以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2004年以后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调高利率。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拉开了美国次贷市场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的序幕。2、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2.1次贷危机在美国的表现及影响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17次以同幅提息,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房贷违约率的增加,美国不良贷款的增加导致做房屋贷款担保债券等金融产品价格下跌,加之同期美国房市开始大幅降温,引发次贷危机。继2007年4月2日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后,紧接着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步其后尘,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家基金抵押性债券倒闭清盘,信用等级下调,此后美国有几十家从事次级抵押贷款的业务机构或者银行损失、停业或者倒闭。美国经济的晴雨表道琼斯三大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就暴跌,金融危机爆发。2.2次贷危机影响在全世界扩散次贷危机的影响从美国开始,逐步波及蔓延到世界各国。在欧洲,7只高收益基金巨额亏损;德国产业银行出现了融资的困难,德意志银行表示该行旗下的资金资产缩水30%。在亚洲,日本金融机构、中国台湾的间接投资者都宣布巨亏。次贷危机传递出强烈的金融地震的破坏力,其影响不断波及全球金融与资本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预计,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动荡将造成高达9450亿美元的损失[2]。危机削弱了重要金融机构的资本和融资能力,增加了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全球金融市场仍面临巨大压力,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严重的资本和信心危机。专家预测: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资金在全球流动更加频繁。亚洲金融设施比较脆弱,监控能力不强,因此不能排除东亚地区再度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3]。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次贷危机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之间、金融市场子系统间的传导效应已经大大地增强,在未来的几年可能对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3、美国次贷危机情报缺席分析金融安全始终是现代经济永恒的主题。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兴旺的源泉,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工具同样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降低金融创新效率,影响经济运行,危及实体经济。因此,应充分考虑金融产品本身风险及其对于金融体系、国民经济的风险,把握好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在于金融监管缺位,金融监管的缺位在于国际金融情报的缺失。美国次贷市场于2006年就出现了危机迹象,由于疏于监管,危机终于在2007年爆发,但金融界没有作出正确判断。而1987年金融危机和2000年前科技网络股崩盘前,许多经济学家曾经分别就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和货币政策的危机性、证券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提出过警告。此次危机发生前,全球金融界没有发出预警,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力严重缺失。究其根源,金融情报的缺席是重要原因。3.1劣质品市场:金融产品情报分析20世纪90年代金融衍生品出现,其目的在于分散风险,其负面效应却鼓励人们去承担更大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为21世纪第一个复杂金融衍生市场的危机[4],次贷通过金融创新,风险不能由此从根本上分散、消除。由于产品的劣质性,其风险内在化,在金融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中隐藏,并随着金融商品及其衍生品交易在全球流动、转移、扩散。首先,次级贷款的借贷者多是信贷记录不佳的购房人,抵押贷款企业显然知道次贷高回报的背后是高风险,却在利益的驱动下,依然贷款给次贷借款者。其次,抵押贷款企业为防范风险,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将次贷整合“打包”包装上市,并将这种金融衍生品推销给投资者,在分散风险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市场收益,同时抵押贷款企业于是有了新的融资渠道,。由于金融产品本身设计存在先天缺陷,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第三,在包装上市的过程中,由于评级市场的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使次贷衍生产品的投资人对评级机构有相当高的依赖度。因利益关系,评级机构给予低质次贷资产债券以AAA的高等级标号,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债券市场[5],一定程度上,评级机构引发了次贷风险。从金融衍生链条看,最终贷款人——发放按揭贷款之银行或专业按揭金融公司——按揭贷款衍生债券发行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购买按揭贷款债券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个人投资者)这一链条将更多的市场和市场参与者连为一体。当最终贷款人无力按期偿债,产品的低质信息浮出水面,隐性产品危机发展成为显性产品危机,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现实。风险随着金融产业链的延伸而转嫁、传递,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于次贷金融产品情报没有得到重视,其生产情报(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析、品质情报研究、产品规模影响情报收集、生产和市场形成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分析等在金融市场上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造成了对风险的基本预警缺位。3.2波动的市场:利率变动情报分析1938年以来,住房按揭贷款的金融创新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巨大的购房资金。格林斯潘主政美联储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执行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低利率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曾在1%的水平上停留一年之久。从2004年6月起,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开始逆转低利率政策,连续17次以同幅提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次贷按揭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加重,利率大幅攀升的传导效应开始出现,美国房市开始大幅降温,还贷违约大量出现,原先形成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次债危机由此产生。美联储执行低利率政策的重要起因是由于2000年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破灭,为刺激经济发展,实施了低利率货币政策。次贷危机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发生后,低利率再次成为美国刺激经济的首选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利率变动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多元的,利率变动的结果和政策目标不一定是一致的,在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其负面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加强利率变动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情报的综合分析。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慎重决策[6]。3.3失信的市场:信用情报分析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础。次级贷款危机本质上是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信用扩张过度所引发的全球范围的信用危机,金融创新使得信用的链条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引发了美国过去76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掀起全球金融风暴。首先,次贷危机是信用泡沫危机。目前全球衍生产品的总金额是全世界GDP的20倍,金融市场存在衍生过度的问题。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信用产品,贷给信用缺失的消费者,降低了信用标准,将达不到信用标准的借贷群体纳入了信用产品体系,制造了巨大的信用泡沫。因此,这是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从房地产信用市场泡沫的破灭开始,延伸到整个金融市场[7]。其次,金融创新催生次贷信用危机。尽管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工具有助于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但是离开了良好的信用体系这一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盲目地衍生新的金融品,无限度地膨胀信用,必然会对信用基础产生极端的压力,最终摧毁了信用基础。从1996年到2006年利用金融创新的欺诈事件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是例证。从次贷市场繁荣的动因看,将次级贷款证券化本身就具有信用风险。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是原始金融资产信用,原始信贷资产一旦出现坏账,投资次债的金融机构就会面临严重亏损。次贷危机正是这样由次贷演化为次债危机、金融危机的[8]。再次,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加剧信用危机。美联储副主席DonaldKohn认为,次贷衍生品的投资人对评级机构有相当高的依赖度。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教授章政也认为,次贷危机的信用传导链条的核心是风险转移,风险转移的每个环节中,投资者都将评级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9]。信用评级机构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信息不对称,给一些次贷信用增级以便于发行,成为信用摧毁的主体之一。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没有成为金融体系的监督者,而是见利忘责,为金融风险推波助澜,信用风险防范失去了又一道屏障。可见,信用情报在次贷市场连续缺席,监督和透明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的功能几乎丧失。加强信用情报的搜集和分析,从信用规模的增量、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对信用的影响、信用产品参与者与监督者的利益等角度分析,以预防信用膨胀,这对健康的金融市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3.4博弈的市场:资本情报分析进入21世纪,世界金融的全球化不断提升,美国低利率政策引领下,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资产价格上升,过剩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扩张,追求高回报率、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盛行。美国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金融机构[10],资金实力不很雄厚,为规避风险,他们将这些信贷资产债券化,进入金融市场。投资者认为美国投资环境良好,债券市场交易规模大、流动性好、利率高、收益好、风险管理严密。投资者的强势国家信用迷信、低利率环境中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流入美国债务市场,参与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投资。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07年底,美国的国内债券余额占全球国内债券余额的43.1%,同期美国的国际债券余额占全球国际债券余额的比例高达20%。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货膨胀压力,2004年6月美联储决定调高利率,截至2006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高利率增加了借贷者还款负担,原始贷款人被动违约和主动违约大量出现;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次贷市场很多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资金链断裂,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了美国债市风险,随之风险在全球金融市场传播、转移。保值增值和规避风险是资本流动的动因。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国际游资大规模的流动对一国的金融安全是严峻的考验。长期以来,美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高,资本流动规模大,流动性情报分析疲劳是美国资本市场情报的一大特点。资本流动情报作为金融情报重要组成部份,特别是在本国或他国财政货币政策变动时,尤其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本国金融市场流动资本流向分析、投资的领域、该领域风险度高低及其变化等观察和分析,确保金融安全。3.5失衡的市场:金融结构情报分析金融情报缺席的另一表现是金融结构情报。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金融创新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购房资金。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3.5.1衍生链结构从上述金融衍生链条看,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导致金融产业链越来越参,卷入其中金融机构也就越多,涉及的资金数目越大;每一环金融交易包含着一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链太长,隐含的结构性系统风险日积月累[11];资金最终提供方与最终使用方之间相距更远;随着委托代理链的延伸,美国按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