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研究摘要:学校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是学生身心安全和健康的基石,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加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和谐与稳定。夯实学校的安全物质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提升学校的安全精神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是学生身心安全和健康的基石,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最基本的保障。没有学校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的保障,没有平安和谐的学校环境,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失去稳定的支撑基石。只有加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和谐与稳定。所谓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指将安全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学校的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当中,构建起安全建设氛围,影响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的安全。一、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一)不够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一些省市也制定了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纲要,但由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落实考核检查的机制,学校安全教育意识淡薄,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应付现象比较严重,常规性的培训和演练比较缺乏,(二)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通过对一些学校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出现安全事故一方面是因为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安全隐患的识别、防控能力以及对安全事件的处置措施不当造成的。事故发生之后,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或人员报告,需要报告哪些内容,不知道如何扑灭火灾,如何控制打架斗殴者,如何指导学生在紧急情况下逃生,如何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等,被动等待救助。学校领导决定的临时处置方案,并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不是最佳的处置措施,从而造成处置的失当,致使师生伤亡。(三)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安全预案要结合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让广大师生知晓预案内容,保证贯彻实施。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学校的应急预案格式千篇一律,内容过于简单,没有从学校实际出发,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只是简单的管理规章。制定预案的措施不合理,在实施中滞后于实际情况。另外,绝大多数学校的预案只是在事后的处理上下工夫,没有有效的、系统的“防案”,没有隐患的查找和消除策略。(四)预案演练不熟悉有些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很大程度上是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做给大家看的。而不是按照时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的作用。真正发生事故时,处理事故较慢,汇报不及时,演练人员不清楚具体的行动做法,衔接不好,慌乱盲从。对于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能及时判断,对演练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本身的演练提高预案的执行能力,更好地预防突发事件。(五)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在我国,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学校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和资金还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应急设备只有灭火器,有的还只是摆设。另外,学校的基础设施在设计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拿,例如:消防栓在墙壁上外挂、应急灯凸出墙面、供残疾学生使用的扶手不牢固、窗户外没有防护设施等,这些都成为影响学生安全和健康的隐患。二、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一)夯实学校的安全物质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安全文化的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学校安全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校园的硬设施和硬环境。坚实的学校安全物质文化是学校安全行为文化、学校安全制度文化、学校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因此,要科学、精心建设学校安全的物质文化,通过学校的安全硬件建设保障学生安全,通过学校安全的环境营造,陶冶学生,提高安全心理素质,培育安全情感,规范安全行为,保障安全活动。一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室栏杆高度不达标、教学楼道狭窄、食堂条件达不到卫生标准、电路电线老化、体育设备设施和运动场所达不到标准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为此,学校在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这些问题。譬如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获取地方政府投入、个人集积捐资、修建方垫资等方式畴备金费,使已有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在新建、改建校园过程中必须根据教育法规进行,为师生提供安全的物质文化保障。二是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为校园安全文化提供物质保障和良好的安全环境。提高安全保障程度。如改造危险校舍、加高走廊栏杆,更换老化线路,加固保坎围墙、添置灭火器材等,基本消除学校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是营造学校安全环境的氛围。学校要努力建设安全的精神环境和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如学校要开辟安全宣传栏,刊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等,安全信息,建立安全友情提示角,在节假日、汛期、高温、秋冬干燥季节到来之前发布安全友情提示,让它成为学生特殊时段安全的良师;安全标语和安全宣传画上墙,让它成为学生日常安全的益友;此外,设置活动安全警示牌、校园道路安全减速标志或减速带,楼梯通道行走靠右、安全出入口标志等等,通过校园外在的安全精神文化的精心设置,给学生予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二)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安全的物质条件可能给学生学习、生活的安全感,如果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不一定能达到“安全”目标。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进行学校安文化建设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和安全行为文化。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安全行为教育,增强学生安全行为意识。建设学生安全行为文化,提高安全行为的水准,首先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精神,形成主体的安全行为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安全行为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安全文化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越强,对自己的安全行为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安全规则制度做事、做人。为此,学校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学习《中小学生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交通安全法》等;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学习防火防盗防抢知识,牢记火警匪警报警电话,学习安全小常识。学校要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安全法制报告会,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办黑板报,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二是要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安全行为能力。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靠一朝一夕或突击一阵风,而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学校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学生安全行为养成具体做到五个结合,即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教育学生安全行为与教育学生做人统一起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安全行为养成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与贯彻中小学生《守则》、《规范》相结合,把安全行为的培植与执行《守则》、《规范》同步进行;与学校开展的活动相结合,把安全行为规范养成寓各项活动之中。三是引导安全行为践行,提升中小学生安全行为水平。为了使中小学生更加明确安全行为要求,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安全行为公约、安全行为规定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如制定安全过马路规定,以此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三)完善学校的安全制度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安全制度文化是围绕学校师生安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师生安全行为,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安全制度是学生安全行为的准绳,又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学生通过遵守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一是明确建立安全制度文化的目的。学校安全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建设好安全制度文化对稳定学校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二是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内容。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校园安全工作特点,在原有安全制度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进入社会、校园、家庭,学校要制定网络安全制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文明安全上网。三是落实安全制度文化的责任,设立安全制度文化执行机构。安全责任制:每年主管校长对各部门、老师对各年级学生,各岗位各部门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成立安全制度组织机构,及时处置突发的情况。一方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可能发生的故事处理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设置师生心理卫生咨询室,对师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同时,学校保安人员要进行灭火器实际操作培训、紧急疏散演练。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对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不足要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安全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所必需的,学校只有不失时机地加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四)提升学校的安全精神文化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安全精神文化是师生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安全文化的最高境界,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并非指学校安全文化环境的布置或安全文化活动的设计,而是通过安全制度文化的规范、安全行为文化的养成,日积月累,逐步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行为心理定势,师生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从而转化为校园安全精神文化。因此,要建设和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要加大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各种素质,为养成安全习惯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大安全制度文化的执行力度,让学生在制度的规范中习惯成自然,变为自觉行为;第三,尊重学生在安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安全文化的主体精神,使安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三、结束语总之,学校安全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以完善安全文化的价值体系为重点,以强化安全管理和落实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学校物质条件和内外环境,使广大师生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树立人人讲究安全,时时重视安全,事事注意安全,处处不忘安全的思想意识,让校园处处盛开“安全花”。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