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对学生家长学术报告(2015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校长学术报告----对学生家长题目:家校合作实现共赢时间:2015.11.12地点:杨峪河镇庙坪小学主讲人:崔小民主持:赵海涛参加人:学生家长摘要: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共赢的结果就是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实现了孩子的培养目标。家校合作在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校合作这条路要走。实施家校合作寻求共赢,我觉得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二是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厚积薄发,家校合作必能给孩子的成长插上更丰满的羽翼。关键词:家校合作共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共赢的结果就是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实现了孩子的培养目标。不言而喻,家校合作在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已引起教育部门领导的重视,2009—2011年,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与香港真道书院达成了一个培训协议,由香港真道书院开展“云南千名校长培训”。而这个书院最突出的办学特色就是家校合作相当成功,由此可见罗厅长的远见卓识。家校合作这条路要走,而且必须走,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之前也有过尝试,但实质上还没有真正迈开步伐。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施家校合作寻求共赢,我觉得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思想上不到位,行动是不可能到位的。2010年的“两基”迎国检,到2011年的省级教育督导评估,都有家校合作这方面的工作内容要求,甚至省州县教育主管部门还就此下过相关的文件。但家校合作没有列入检查评估的一项硬性指标,因此家校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有必要重新认识家校合作的问题。实际上,家校合作涉及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等诸多问题,光靠谁都不行,只有这几方的认识统一了,形成合力,家校合作才会高效运转实现共赢。(一)有必要把“家校合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众所周知,“两基”目标是国家提出来的,在我们农村地区实施起来是多么的困难,但还是实现了;教育督导评估是省人民政府提出来的,这项工作也极为浩繁艰巨,但在各部门的有效配合下,结果还是完成了。提的高度不同,影响的面就不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应站在州级以上的高度来提出家校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牵动社会的每一根神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培育家校合作的办学模式,推动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家校合作,制定符合各地实情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完善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并使之形成制度。把家校合作放在振兴教育的高度上,广泛调动全社会参与,使之无论在社会中、家庭中、学校里都成为一项正常的工作。(二)大张旗鼓的宣传、培训,让家校合作理念深入人心。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发的《综合行动纲领》中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我国同时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习管理的制度”。因此,从国际社会和国家的层面上看,家校合作已列入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对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宣传是不够的,大多数人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是有偏差的。现在农村地区的家长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支持学校教育的,他们配合学校教育,但却是被动的,往往也是学生反感的;另一类是不支持学校教育的,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如果孩子有事,就告学校,导致部分地区学校与家长纠纷不断,官司不断。学校和教师的认识也不到位,很少有人把家长看作学校的一份子,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孤军奋战。基于这些认识,也就形成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不良现状: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项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彼此合作少。事实上,家庭和学校,是儿童教育过程天然合作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倒塌下来”。只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深层次的学习、宣传、培训,才有可能逐步形成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校合作才有希望。(三)教师地位的再认识。教师地位的形成,取决于两各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的收入;二是教师的素质。目前,这两个方面都令人堪忧。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曾几何时,有多少农村孩子梦想着做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如今,又有多少人想终身从事教育这个行业?近年来,边疆地区、广大农村地区教师工作环境恶劣,工资收入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之教育行业大门敞开,很多非师范类的人才走进教师队伍,以教师为跳板,目的是考公务员,不注重教师这个特定行业所需的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师素质有所下滑。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农村地区教师地位逐年下降,现在连我们农民兄弟都看不起,更不要说公务员了。“亲其人,信其道”,只有教师的可信度提高了,家长和教师二者之间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共同体。这种良好的心理共同体,正是家校合作的基石。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但广大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现实是,教师地位下滑,学校面临着信任危机,其“主导作用”的发挥非常有限。这几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主要用于改善学生生活,用于改扩建校舍,用于教学设备的添置上,忽视了教师的发展需要。香港真道书院丘日谦校长于2005年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谈到对内地教育改革和发展时说:“内地的不少学校越建越大,一所中小学就要占地上百亩甚至几百亩,装饰很华丽。这样的校园不要说香港没有,就是在那些发达国家也很少见。当然,这反映了我们各地政府重视教育,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建得越大,装饰得越好,花钱肯定是越多。我想,即使我们有钱,也没必要过多地花在外表上,而是应该花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上,像提高教师素质、进行课程改革等方面”。丘校长的这席话对我们农村地区办教育也许会有些启发。二、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两者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影响最大,也最直接。二者“必须和衷共济,互相配合,才能令教育变革成功,令学生和社会整体得益”。家庭和学校是休戚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家长是学校的重要持份者。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课题,欧美发达国家为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一直在努力争取影响学生成长中的关键力量——家长的支持。我们农村地区的教育要发展,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学校应着力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实现教育的共赢。(一)成立家校合作的机构。一是领导机构:像香港真道书院就设有家长联络部,有教学水平很高的资深教师专职担任联络部主任,主任不在兼任学科教学的课程。家长联络部专门负责与全校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和引领家校合作的工作,包括应对家长咨询,协调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安排各种家校活动。常设这样的机构,能保证家校联系的专业化,使家校合作成为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内容,工作开展起来也就更有序、更规范。二是参与机构:参与机构可设家长委员会,受家长联络部的领导,但要相对独立,完全由家长会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任期长短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家长委员会在学校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一个星期不少于一次。该机构主要负责领导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联系,反馈学生、家长信息、建议,监督学校工作,帮助学校改进工作。(二)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多数学校都有这方面的安排,有的学校还根据地区特点采取“送会下乡”的形式,常规是每学期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宣传学校的制度规定,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协助学生完成一些重大的教育工作任务。讲的是教师,听得是家长。基本上不存在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主被动关系很明显。有没有效果呢?有,但作用很有限。这里提出的“家长会”,比我们目前已有的“家长会”内容要广阔、丰富得多,运作也完全不同。首先,家长会的组织者是家长委员会而不是学校,讲是学生家长,听得也是学生家长。其次,会议的内容除了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外,重要的是针对家长的诉求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包括学生的问题),共商良策,帮助学校解决。如香港真道书院的家长会,就没有教师参加,完全没有学校组织、教师左右的色彩。他们的家长会,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困难和问题,成立若干“家长关顾小组”:校巴检查工作小组、膳食检查工作小组、学生服饰检查工作小组等。面对问题,由家长出面,在家长中征集相关专业或职业的家长成立小组去解决。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做好这些工作,新形势下我们农村教育许多困难可以迎刃而解。例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可以放到其中解决。香港学者郑燕祥在其《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中指出:“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功能除了提供物质和人力资源外,还可帮助学校分担管理责任,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激励教师士气、监察学校,甚至可以帮助学校面对社会次文化的坏影响”。最后,家长会的召开时间,每月应该定期召开一次,遇重大问题,还可以临时召开。每月召开一次,可以及时掌握家长诉求、学校工作动态、学生学习动态,便于及时提出应对策略,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学校教育发展。(三)组织观课活动。学校应确立开放的办学态度和国际化的大教育视野,把家长看作学校教育的持份者。学校教学活动应该全方位的开放,对学生家长不设防,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每一节课家长都可以听,每一节活动家长都可以围观。在此基础上组织好观课活动,也可以是教学公开课活动,或是教学开放日活动。香港真道书院的公开课别开生面,独具特色。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一次公开课,听课的除学校同事外,还有很多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多时甚至达两三百人。课堂结束后,上课教师教师说课,科组长评课,观课家长提问题发表意见、交流讨论,最后课程主任作总结性点评。观课活动在我们农村地区条件稍好的学校也在做,通常是放在教学开放周来进行,但二者在做法和效果上是大不相同的。首先,真道书院的公开课假如按50位教师算,那每学年至少有50节。而我们农村学校,面对家长开放的公开课每学期2—3节,一学年也就4—6节,家校在课程交流方面的机会要少得多。其次,家长参与的规模也没有这么大。我们农村学校开这种课,家长参与最多的也就几十人而已。最后,课后的环节也有较大区别。我们的通常做法是授课教师说课、教师评课、科主任总结,几乎没有家长参与的环节。然而真道书院家长参与的环节却是最热烈的,家长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还很尖锐、甚至很刁钻。为此,书院设有课程首席指导,由课程首席指导专门应对家长,面对家长释疑解难。课程首席指导由课程方面的专家担任,是不兼课的,其精彩的解答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家长感受到得的不仅是学习、交流,还是高品质的享受。这种观课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就今天我们所倡导的高效课堂来讲,也应该有这样的观课活动来加以推进,可能会事半功倍。(四)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开展家校互访活动是家校合作的一种常规活动,可以为家校沟通提供面对面的、一对一的交流机会,对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学校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安排并告知家长,将之纳入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落实。可以是家长主动找学校,也可以是学校邀请家长来“校访”,或者是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家访”。主要目的针对某个学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王某,男,9岁,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深得老师喜爱。王某上五年级后,因与王某同桌的李某爱好玩电脑游戏,经常怂恿王某和他去街上网吧玩游戏,王某渐渐玩上了瘾,经常和李某逃课出去玩电脑游戏。一个学期下来,王某成绩一落千丈,后王某父母明白原因才对王某严加看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