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单元知能测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III高中地理单元知能测试(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下图中①、②、③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回答1~2题。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A.橡胶种植北界B.1600mm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解析】1、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由图中的界限所在的位置,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所以应为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前三项都是比较严格、明确的界线,不具有过渡性,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2、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具有过渡性。【答案】1、D2、C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3~5题题。3.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4.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解题关键是三角形百分比统计图的阅读,可用直角坐标图的平行投影法则。[解答]三角形坐标系可看作是三个直角坐标图变形后的组合。如本图中三角形坐标可看作是由ac、ab、bc三组坐标组合而成。读图时,先找出三组坐标的“纵轴”标出递增方向如右图中a、b、c三轴,再分别找出三轴的原点O所在轴,即可视为“横轴”。读图时,运用平行的法则即可。例如:Q点在a、b、c三轴上的坐标量,过Q点分别作平行于a、b、c三轴的平行线,只在递增方向标上箭头,箭头所指的数值,即此坐标值。所以Q点的a、b、c三坐标值分别是40、40、20,S点的a、b、c三坐标值分别是10、25、65。据上面所介绍的方法可知,3、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即D选项),选D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第三产业的比例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选A;5、第二产业比重越低,表明工业化程度越低,选C。【答案】3.D4.A5.C美国五大湖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迅速兴起,出现了匹兹堡、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据此回答6~7题。6.“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的形成说明“五大湖”区进入区域发展的[]A.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以手工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工业化阶段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7.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述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应为[]A.钢铁B.纺织C.机械D.高科技产业【解析】:第6题,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五大湖”区出现了匹兹堡、布法罗等一系列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说明其进入了工业化阶段。第7题,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相继出现,所以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答案】:6.C7.D读区域发展阶段图,回答8~9题。8、该区域有发展阶段I→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发生变化9、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B、区域核心范围在缩小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第9题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答案】8.D9.C读中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10~11题。9、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10、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A.沙尘暴B.泥石流C.酸雨D.风暴潮【解析】:第9题,据图中数据及简单估算,可判断南方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少于北方地区,而人均水资源量较北方多。第10题,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气候干燥,表土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接近风沙源地,故多沙尘暴天气。【答案】:9.A10.A11、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A.沙尘暴B.泥石流C.酸雨D.风暴潮【解析】: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答案】: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回答12~13题。12.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地以早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油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C.该线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该线以南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3.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区域地理中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首先,秦岭—淮河一线把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分成了南方和北方,而南方和北方一系列的差异都是建立在二者纬度位置的差异上;其次,秦岭—淮河一线又是我国众多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例如小麦和水稻、甜菜和甘蔗、油菜和花生、旱地和水田、亚热带和暖温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再者,秦岭—淮河一线还与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1月份0℃等温线大体重合。【答案】12.B13.C日前,“西部地区教师培训班”活动在我校举行,这是国家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智力支持的举措之一。据此回答14~16题题。14、参加此次培训的西部地区教师,可能来自下列省区的[]A.山西省B.江西省C.安徽省D.贵州省【解析】贵州省位于西部;山西、江西位于中部;安徽位于东部。【答案】D15.制约西部开发的主要弱势,除人才、技术、资金匮乏外,还包括[]A.基础设施落后B.能源资源短缺C.土地资源潜力小D.加快发展的愿望不够强烈【解析】制约西部开发的主要弱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等。【答案】A16、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C.加速开发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D.大力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变地广人稀的局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速开发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答案】C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A、B、C各段输水通道中,依靠地形能自流输水的是[]A.A段B.B段C.C段D.B、C段18.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控制地面沉降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解析】17.图示输水线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由于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故需逐级抽水而不能自流。故选A段。18.注意三个效益的内涵,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社会效益--缓解争水矛盾。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概括,并能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答案】17.A18.C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19~20题。19、乙地向甲地转移的主要产业是[]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产业转移对甲地的有利影响有[]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9题,山西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价格低。由台湾向山西转移的应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第20题,移入山西的工业会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答案】19C.20.A二、综合题(共50分)2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枣庄地处鲁南,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从南部穿过,68.5公里的河道,35平方公里的流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1)枣庄市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试分析这些问题可能是哪些?(3)近年来,枣庄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要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解析】:资源型老工业基地都经历过因资源而兴起的辉煌,又面临着因生产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的问题而需转型等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大力发展科技与第三产业是其必由之路。【答案】(1)枣庄的发展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现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成为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