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矿地质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钻井地质1.地质井:在区域勘探的盆地普查阶段,为了确定盆地构造,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及浅层油气情况,在盆地浅部地层或盆地边缘地层而钻的井。又叫剖面井或构造井。2.参数井:又称区域探井,在区域勘探的区域详查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层层序、厚度、岩性、油气生储盖及其组合关系,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3.预探井: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4.评价井:又称详探井,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处于油藏评价阶段),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油气藏边界、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计算探明储量为目的的探井。5.开发井: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密度和井网方式所钻探的井6.水文井: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和寻找水源而钻探的井7.调整井:油气田开发一段时间,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探的井井型直井、定向井8.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其特点是井眼轨迹是倾斜的。9.补心高度:方补心顶面至地面的高度10.补心海拔:方补心顶面至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补心高度与地面海拔之和。11.井斜角α:测点处的井眼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12.井斜变化率Kα:单位井段井斜角的变化值,表示井斜角随井深度变化的快慢程度13.井斜方位角φ: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14.固井:在井壁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以防止井壁坍塌,影响钻井安全,也可以起到分隔油气层和其他地层的作用15.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在钻井井场的不同部位或者井下钻柱中,通过人工操作或者安装传感器,录取反映地下地质情况和钻井工程动态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信息、油气信息、钻井工程信息16.套管程序:钻井过程中,为了保障安全钻进、有效分隔产层和其他地层等采取的一系列下套管措施17.岩心编号:采用分数形式表示,如5154表示第4次取心中共有51块岩心,此块为第5块。18.井壁取心:用井壁取心器,按指定的位置在井壁上取出地层岩心的方法。19.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20.迟到时间: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21.空隙性含油:以岩石颗粒骨架间分散空隙为原油储集场所,含油级别可根据岩2石新鲜面含油面积、含有饱满程度、含油颜色、油脂感等划分为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六级。22.荧光录井:石油等有机物质受紫外光照射时,会发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光,这种光线称为荧光,荧光录井就是应用石油这一物理性质发展起来的一种录井方法。23.钻井液: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24.完井:指一口井按照地质设计的要求钻达目的层和设计井深以后,直到交丼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下套管、固井、选择完井方法等。25.完井地质总结: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将钻井过程中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反映一口井的地质特征全貌,使之成为油气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资料的汇总。26.完井地质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前言、钻井简况、主要地质成果、结论和建议、问题讨论等组成部分。27.气测录井:利用专门的仪器检测从井底返到井口的钻井液所携带上来的烃类气体的组分和含量,以发现油气显示、判断地层流体性质、识别油气层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录井方法。28.地层测试:是对已发现的油气层进行产量、压力、产液性质、储层参数的测试,并收集地层流体样品的一系列工作。29.压力卡片:指随测试时间变化的压力曲线,它记录了整个测试过程的压力变化。30.产能试井(稳定试井):是通过调节生产井的控制手段,改变井的产量和生产压差,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记录相应的一系列产量、压力数值,以推测产量随压力变化的状况和井的最大生产能力。31.产吸剖面:采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吸水剖面的合成。32.示踪剂:指那些易溶,在极低浓度下仍可被检测,用以指示溶解它的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存在、流动方向和渗流速度的物质。33.井间示踪剂测试:向井内注入携带有示踪剂的流体,然后再用流体驱替这个示踪剂段塞,并在邻近的生产井中检测示踪剂的开采动态,如示踪剂在生产井的突破时间、峰值的大小及个数、注入流体的总量等参数。第二章:地层测试第三章:油层对比34.地层对比:是确定不同地区或者不同井之间地层单元的对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对应关系,即等时地层关系。35.地层对比包括:世界地层对比(全球范围的地层对比)、大区域地层对比(跨盆地大范围的地层对比)、区域地层对比(沉积盆地内或油区范围内全井段的地层对比)、油层对比(油区范围内的短时段地层对比)四种级次。36.油层对比:主要是指在一个油田范围的含油层段内部,确定不同井之间的等时地层关系,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从而为油藏地质分析(构造、储层、流体、压力分布)、油气储量计算、油藏开发设计及动态分析等奠定必要的基础。37.油层对比:是在油田范围内进一步按照油层分布的特点及其岩性和物性的变化将含油层段细分为更小的等时地层单元。338.单油层:是组成含油层系的最基本单元。39.砂层组:由若干相邻的小层组合而成,是一个储层集中发育层段,内部具有一定的连通性。40.油层组:由若干个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以较厚的泥岩作为盖层或底层。41.含油层系:由同一地质时期内沉积的不同岩性、电性、物性和不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的油层组组合而成,是上下由区域性盖层所封隔的一套油气储盖组合。42.标志层:是指地层剖面上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具有等时性的岩层或岩性界面。43.沉积旋回:是指在纵向剖面上一套岩层按一定生成顺序有规律地交替重复。44.基准面:是指相对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的非物理面,是沉积物搬运或沉积的能量平衡面。45.岩性特征:是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基本岩石学特征,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46.岩性组合:是指地层剖面上的岩石类型及其纵向上的排列关系。第四章:油田地下构造47.断点组合:将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多井各个断点联系起来,确定整条断层的分布,就称为断点组合。48.分级控制:是指在地层对比过程中遵循油层对比单元从大到小顺序进行逐级对比的思路。49.井位投影:为了提高剖面精度,充分利用剖面线附近的井资料,就需要将这些井投影到剖面线上去,这项工作就叫井位投影。50.有效厚度的物性标准:当含油层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达到一定界限时,油层就具有工业产油能力,这样的界限被称为有效厚度的物性标准,也称下限值。51.构造剖面图:是沿构造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能反映构造在某一切片上的形态、地层产状及厚度变化、接触关系及断裂情况等。第五章:油气储层(考)1.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的不均一变化2.储层分布的非均质性:储层分布的层次性:层系规模、砂体规模、层理系规模、纹层规模、孔隙规模储层分布的复杂性:1)多层储集体系(储层与隔层):主要表现在多层储层分布的复层程度和隔层分布。复杂程度可以用分层系数(钻遇砂岩总层数/统计井数)、砂岩密度(垂直剖面上砂岩总厚度/地层总厚度)隔层:垂向分隔不同砂体的非渗透层。泥质岩类、盐岩等。2)单层储集体与侧向隔挡体的差异分布、侧向隔挡体:侧向上隔挡两个储集体的非渗透岩体。a砂体的几何学特征:几何形态(席状砂体、透镜状及扇状砂体、带状砂体、不规则砂体)、砂体规模与连续性4b砂体组合样式:千层饼状、拼合板状、迷宫状c连通性:用一下指标描述:a砂体配位数b连通程度c连通系数d连通体大小3)储集体内部单元与夹层的差异分布。夹层:储集体内部的、横向不稳定的非渗透层。(类型:细粒沉积、泥质砂岩、成岩胶结条带)夹层发育程度:夹层频率:单位厚度夹层的数量、夹层密度:砂体中夹层厚度与砂体总厚度之比3.储层非均质性分类1)层系分类层系规模、砂体规模、层理系规模、纹层规模、孔隙规模2)weber分类3)邱泽南:层间非均质性:多层规模的垂向差异层内非均质性:单层规模的垂向差异平面非均质性:单层规模的平面差异微观非均质性:孔隙规模的微观差异4.沉积微相分析沉积相标志、沉积相测井响应、沉积相地震响应5.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储层质量:储层储集与渗滤流体的能力(要素:孔隙结构:岩石中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岩石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流动单元、储层裂缝溶洞)1)空隙与吼道类型:孔隙结构的表征:压汞法:rd)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50)孔喉半径中值(Smin)最小非连通孔隙体积百分数5(Pd)排驱压力(P50)中值压力6.储层物性分类:孔隙度:特高孔隙度、高孔隙度、中孔隙度、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渗透率:特高渗、高渗、中渗、低渗、特低渗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1)沉积因素(2)成岩作用(3)构造因素7.储层物性差异分布及非均质程度1)垂向韵律62)平面差异分布特征:各种河道沉积砂体渗透率沿古水流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多形成高渗透率条带,天然堤决口扇,滩坝砂体没有明显高渗透率带。3)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4)渗透率各向异性8.储层流动单元:具有相似渗流特征的储集单元9.储层裂缝裂缝:岩石中天然存在的宏观面状不连续体裂缝组: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方向大体一致的多条裂缝的组合裂缝系: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产生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裂缝组裂缝网络:多套裂缝组系连通在一起的裂缝组合类型:剪裂缝(剪切缝)、张裂缝、张裂缝构造成因:构造裂缝、区域裂缝、收缩裂缝、卸载裂缝、风化裂缝、岩溶裂缝、层理缝裂缝基本参数:裂缝宽度、裂缝大小、裂缝产状、裂缝充填、裂缝溶蚀、裂缝间距、裂缝密度第六章:油气藏流体与油气层(考)1.油气水系统:单一油气藏及其底部或者边(底)水体的组合2.分类1)块状底水油气水系统2)层状边水油气水系统3)透镜状油(气)藏3.含油气边界的确定:1)油(气)水界面:垂向上油气水的分界面油水界面:利用试油及测井解释资料确定油水界面利用压力梯度资料确定油水界面利用压力及流体资料确定油水界面2)岩性边界: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的界面尖灭线边界:砂岩与没有砂岩出的中点有效储层边界:砂岩尖灭线距有效砂体井点的1/3处;干层井点与有效砂体井点的一半。74)断层边界有效厚度的划分的步骤:1.在单井中确定有效储层和干层;2.针对有效储层确定油气层和水层,并进一步针对油气层顶、底界限并量取厚度;3最后在油气层内划分并扣除夹层,并从油气层厚度中扣除夹层的厚度,即为油层的有效厚度。85.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1)岩心直接测定(2)测井解释(3)利用毛管压力资料计算6.三维油藏地质模型概念:表征油藏地质特征三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1)概念模型:建立和优化开发模式2)静态模型:优化开发实施方案及调整方案,如确定注采井别、射孔方案、作业施工、配产配注及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等3)预测模型:剩余油分布预测、优化注水开发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方案52.岩性边界: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的分界线53.尖灭线:砂岩与泥岩的分界线。54.有效厚度:即油气层有效厚度,指油气层中具有产工业性油气能力的那部分储层的厚度,即工业油气井内具有可动油气的储层厚度。55.有效储层:具渗透性的、含可动流体的储层,其内可以是油气,也可以是水。有效厚度:具有工业价值的有效储层的厚度第七章:地层压力与油气藏驱动类型56.上覆岩层压力:指上覆岩石骨架和孔隙空间流体的总重量所引起的压力。57.静水压力:指由静水柱造成的压力58.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孔隙流体压力。59.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单位用Pa/m表示。60.异常地层压力: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地层压力。61.目前油层压力:油藏投入开发后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62.油层静止压力:在油田投入生产以后,关闭油井,待压力恢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