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专业--级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我将主要从如下六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内容包括核酸的分布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这节内容的学习对以后学习DNA复制和生物遗传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知识链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DNA是遗传物质,对核酸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整个认知的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核酸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材以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定点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建构主义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为学生提供模型建构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利用材料进行模型构建,构建出核苷酸分子以及核苷酸链,将微观的知识宏观化,形成意义学习,从而突破重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核酸的种类2、能够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通过模型建构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对新科技的介绍,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为了更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将主要利用模型建构这一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合作能力。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我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综合以上,我设计的的教学流程是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模型建构,突破重难点;总结归纳,形成知识框架。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我的教学流程:“疑,思之始,学之端。”先向学生介绍DNA指纹法这一高科技手段以及它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接着展示一幅DNA指纹图谱,提出疑问:从图中判断谁是罪犯?为什么DNA能够用来案件侦破?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他们意识到DNA作为一种核酸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新课。接着呈现以下问题,1、核酸有几种类型?2、核酸的功能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并完成课前所发的导学案。运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要求,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效率。接着,就进入了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模型建构。在本环节中,依照核酸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别构建核苷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和核苷酸链的模型。首先,将核苷酸与人体类比,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在对核苷酸有一个感性认识之后,向学生出示并介绍模具,同时提出问题:五碳糖的五个碳位于哪里?磷酸、碱基分别是连接在第几号碳原子上的?利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结合根据教材资料,分小组构建核苷酸的分子模型。接着,通过问题“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有何区别”引导学生对图片资料进行进一步细致的观察,培养其信息提取能力。这样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可能存在的错误,更好地掌握核苷酸分子的结构,同时,学生自主构建模型,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达到了技能目标。随后,提出问题,“核苷酸是怎样连接成长链的呢”,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的内容,“氨基酸是如何构成蛋白质的”类比这一现象,思考问题。由此转入核苷酸链的构建。提供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小组内成员相互间合作共同构建模型。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类比的方式进行模型建构,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充分的理解这一知识点。最后结合动画,补充漏点,梳理总结核苷酸链的形成。这样通过模型建构,让学生将分散的五碳糖、碱基以及磷酸构建成核苷酸分子,并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最后构建出了核苷酸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轻松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的学习情境中,将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最后,归纳总结,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巩固强化,使学生自己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这样的板书,可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利用它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使学生知识系统化。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为此,我利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自己动手、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是,模型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如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