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初等教育之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日初等教育之比较摘要: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中日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以及教师任职标准的不同,必定会有一定的争议,但各有各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关键词:教育、比较、中日一、教育观念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作为国民教育的对比,大概可以分为体制、内容、目的以及对象等几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其理解和实践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现出的结果也有分别。比如同样被认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在教育观念的差别就相当明显。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二战中的战败国,经济曾经一度崩溃,但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这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国却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不得不另我们深思。现就中日幼儿教育的差异来谈谈中日教育观的差异。日本:在日本的幼儿教育中,很少看到文化知识的影子,他们更多是教小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如教2—3岁的小孩剪纸,绣十字绣;教3—4岁的小孩叠被子,衣服;到了五岁以后,男孩女孩逐渐分开进行教学,如5岁以上的女孩开始学习切菜,做简单的菜;而5岁以上的男孩更多的是从事一些体力活动,如做凳子,梯子。中国:我们国内的幼儿教育机构却大不相同,由于国内的浮躁气氛,导致众多家长不想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的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一需求,在学前教育阶段给小孩灌输过多的文化知识,使应试教育这一倍受诟病的现象进驻到了幼儿机构。这种揠苗助长的现象如不加以改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从上面的比较来看,不难看出,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教育所存在的差距。在日本,幼师们还通过教小孩做某些简单并有层次的事,逐步锻炼小孩的意志力;通过组织小孩做某些野外集体活动,培养小孩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等等。他们的幼儿园仿佛就是一个个小小的活动中心,是小孩们游戏娱乐的天堂。而在中国,虽然国内的幼儿也相应的开展活动课程,但这些活动仅仅局限在唱歌,跳舞这些室内活动让,却很少开展室外活动课程,并且当今国内幼儿教育中缺乏相应的性别差异教育,致使男孩缺乏了男孩应该具有的特性。正是当今所流行的这种幼儿教育范式,过多的使幼儿接受文化教育,使幼儿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生活,这会严重阻碍幼儿以后的身心发展,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二、教育环境从教学环境来看,日本新建的学校一般都是开放学校。日本的许多学校在建筑设计时,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为学生着想为教学方法改革着想的观念。对于我国的小学教育而言,可以说大部分学校在建筑时还基于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这种效率主要是数量方面的。日本的学校设施齐全,所有的小学不论大小,都必须拥有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及运动场等基础设施。还有计算机室,生物室,手工制作室等很多公共设施供各种俱乐部活动和教学之用。凡是对日本的义务教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公立学校里的教育环境宽松,如果不是有大大小小的私塾老师们在为孩子们开“小灶”的话,公立小学的孩子们,几乎就是整天在玩。上课的时候老师领着在室内做手工玩,下课之后在操场上公园里,追追打打地玩到满身是泥满头是汗。日本教育从小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这种宽松教育常常让中国家长担心孩子学得太少,而放眼日本社会,过度宽松的教育方法也带来了不少弊病,如日本年轻人的学历低下、阅读量不足、意欲衰退等。不过,尽管日这种方法并不值得全盘吸收,但日本教育中的常识培养,以及从小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这一点,却是十分值得学习的。比较中日教育,中国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成仁的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就带有全面发展孩子德智体美劳的目标,虽然平时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礼仪,但是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仍然存在于很多中国家长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让孩子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礼仪与人际关系。比如,有很多幼儿园就要求孩子带到学校的包必须由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孩子中午吃的便当由妈妈准备,从而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重视。甚至有些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他们的教育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笑,学会说谢谢等基本礼仪。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笔头作业很少,课后作业有时候仅仅是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等,这跟当前中国小学生每天扛着厚重的作业回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中国借鉴。三、教育形式日本比中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特别设置家庭课和很多实践课,教学生做便当、种花草、甚至让孩子自己安装笔记本电脑,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同时日本注重的是课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课堂,比如说学生一起参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学生在毕业时都会举行毕业旅行,与同学们共度美好时光同时培养集体主义意识。而中国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从小学开始就进行压迫式学习--老师将书本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中,学生靠死记硬背以及题海战术求得高分。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中,学校和家长都过分重视考试,教育充满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经受非常功利的考试,而每一次考试都会被劝戒分数与你的前途与你的命运紧密相联,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讽刺的是,中国教育就像赌博,每次考试来临,教师与学生就开始猜题估题了,如此教育教学的直接后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远离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条,封闭,走向厌烦,消极,虚浮,不重实际,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钻研以及创新精神,而中国似乎正在不断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日本的学校非常重视在修学旅行中培养孩子们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和谁住一个房间、和谁分到一组,都是老师特意安排的。日本的修学旅行制度迄今已经坚持了100多年,而中国孩子的野外锻炼机会却在不断萎缩。我们的学校,现在连本地春游都不敢组织,更不要奢谈到外地旅游,出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除了升学压力之外,孩子成长中还有自立、金钱、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综合起来看就不一样了。中国学生的压力通常来自父母或者学校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真正自发的学习或者自立的压力很小,是一种外紧内松的状态。有专家把中国孩子的这种压力状况概括为“软垫理论”,意思是,中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哪件事情没做好,都有家长为孩子解决后顾之忧,家长就是孩子的安全垫。中国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一样可以坦然地住在家里啃老。这种现象在国外很少见。国外的孩子,独立的紧迫感比较强。国外的家长也确实说到做到,“你能养活自己了,我就撒手不管了。”四、教育方法在中国初等教育的教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做了一件错事,经过教师的教育帮助,他认识到了错误,甚至做了检查、检讨,但从此教师就会针对此项不足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警钟常敲。此时师生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平等主体身份开始向管制被管制、改造与被改造转变。经过一个长久的、不间断的教化过程就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完全变成了管制与被管制。但更多的是这种情况,在我们教师眼里,更多的是喜欢那些优秀生,常常对他们表现出无限的钟爱、信赖和依靠。而对一些“差生”、“调皮生”则往往表现出冷淡厌烦和不信任殊不知,此时我们不仅是对“差生”人格的不尊重,同时对优秀生也制造了种种发展障碍。这种严厉的教育方法使得中国孩子往往有很渊博的知识,但却缺乏创造力。在日本,幼儿教学是以游戏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教师注重孩子和环境互动,鼓励孩子去做自己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早上孩子来到学校后,自己选择自由活动的游戏,而这时老师并不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孩子之间因发生争执而动起手来,一起玩的孩子会停下,而是通过孩子们自己协商,解决了冲突,游戏又重新进行。日本对孩子虽然重视,但并不溺爱,例如,气温在摄氏10度以下,孩子们经常是短装打扮,以便培养孩子们的耐寒与自我生存能力,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又如,孩子玩建构游戏,把材料摊在教室的地板上,席地而坐甚至跪着趴着脸贴着地面去观察,尽情挥毫,没有人去阻止他们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自觉地把小脸和脚丫在水池中清洗得干干净净教师为孩子提供的是方便的合适的环境,孩子也遵守其中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丝毫不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更不会因为要遵守规则而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教师任职标准在日本政府颁布的《教师许可法》中,对教师任职学历的基本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者,而大学毕业后还要经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严格考试,合格者才能当教师。持一级普通资格证的高中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大学专修科毕业或修完指定课程,持二级普通资格证的高中教师必须是学士学位者。1983年,日本政府根据《关于改善教员的培养和许可制度》这一新的改革方案又规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和高中教师许可证一样,也给幼儿园、小学、初中和聋哑校、盲校、养护学校的教师及养护教师增设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资格的教师许可证。这样,日本师资培养教育日趋高学历化,而且近年来,日本获得硕士学位者在中小学任教的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而我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毕业学历;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者,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由此可以看出,在同一层次的教育上,我国教师的学历水平远远赶不上日本教师。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在偏远落后地区及农村学校的教师中,这一现象尤甚。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