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债理论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公债理论发展及其演变第一节西方公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核心含义是信守市场自由主义并认为公债对经济有害。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意味着借贷资金由资本机能向收入机能的转化,具有非生产性。斯密认为,公债并非所谓的追加资本,而是国内现有资本的扣除,并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非生产性耗费,而这会导致本国原有资本的浪费,阻碍而非促进本国财富的创造以及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使一国走向衰落。2.公债的产生根源是因为政府或君主的非节俭性、奢侈浪费以及战争的存在他认为在拥有大量奢侈品的发展商业社会里,政府或君主会把收入大部分用于购买这些奢侈品,使得平常时期费用不超过收入就万幸了,但在非常时期,就必然要向人民要求特别的援助(即公债),特别是战争时期。3.公债会导致通货膨胀以及国家破产的危险斯密认为,由于政府或君主的不负责任,过度的公债就会导致国家破产,而避免或掩饰国家破产的惯技就是提高铸币名义价值,从而降低铸币的实际价值和标准成色,从而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导致通货膨胀和国家信用破产。二、大卫·李嘉图的公债理论1.提出注明的李嘉图税收-公债等价定理李嘉图在其著作中论证了税收与公债在经济影响方面具有相同效应的思想观点,但并不等于他主张公债的发型,他也认为公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倾向和消费倾向,公债发型总体上是有害的。2.公债是政府弥补战争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但战后政府应努力偿还清公债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公债弥补经费不足,但是在和平时期应不断努力清偿战时所借债务,如果在将来再有任何战争爆发,债务还没有大大减少,会使国家陷入破产的境地。3.政府应建立减债或偿债基金制度他认为政府利用减债或偿债基金偿还公债的具体方案可以有:(1)以赋税来筹划偿债资金的方法;(2)以公债本身来作为偿还公债利息或公债的方法;(3)以公债来筹划资金,而以税负来支付公债利息的方法。而在李嘉图看来,第一种办法是最好的办法。4.否定了公债可将闲置资本转换为生产性资本的技能和效果,揭示了公债对经济活动的弊端和危害他认为,公债是掠夺生产资本并将之转化为死亡资本的一种经济手段。三、穆勒的公债理论总体上,穆勒认同斯密和李嘉图的公债理论观点,认为应限制公债发行,节约财政支出,即对公债持否定性的理论态度。他认为通过公债将可使用的资本转化为非生产性支出会削弱现有资本的力量,是一种坏的财政手段。穆勒对斯密等人的公债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发展,指出由外债或国内的剩余或游动资金应募时,公债则会发挥有利的作用。理由在于:一是借入的资本为外国资本,为世界一般性储蓄的剩余部分;二是所借的这种资本没有这种投资方法时,将不会储蓄起来,或会在飞生产性企业中浪费掉,或送往外国去投资。他认为,若公债发行对象限于国内外的过剩资金时,除支付利息外,不会招致国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公债带来的危害就是相当微弱的。四、卡尔·迪策尔的公债理论1.应从公债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来考察公债的经济效应,而不应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将公债与国民经济割裂开来2.公债具有生产性,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迪策尔看来,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生产劳动的循环,会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和干扰,而国家的存在通过提供公共物质资料会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因为不能认为政府的支出就是非生产性的。3.公债有利于信用经济的发展,而信用经济的发展会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迪策尔认为,发展公债等同于发展信用经济,公债形成的储蓄可称为国民经济的杠杆,将现在增加国家财富的财政负担转移到将来。五、凯恩斯学派的公债理论1.大力主张和赞扬公债,将公债和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公债视为政府干预经济、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背景下,公债所筹资金无论是用于生产性投资还是非生产性消费,都会扩大有效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公债是一种政府刺激经济需求、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政策手段。2.公债是有益而无害的,通常不会造成下一代人的负担在凯恩斯学派看来,公债只是在一定时期将国民手中的货币用途加以改变,属于资源结构的合理流动,也并未减少国内资源的总量。3.从长期来看,公债只是象征性被偿还,其最终难以清偿也没必要清偿公债虽然在举借时规定了偿还的预期时间、金额以及方式,但这只是象征性的偿还,只有国家没有消亡,公债政策仍被经常使用,公债就不会也没有必要偿清。六、布坎南的公债理论1.批判了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公债非负担观点,指出公债通过负担的转移会形成下代人的负担他认为公债是有负担的,但其负担往往不是由现代人的利益“牺牲”来承担的,而是转移到后代子孙身上。2.作为替代税收来筹措公共支出所需资金的公债,会扩大再权衡财政预算决策时成本收益两方面可能产生的不一致通过发公债来弥补政府财政的赤字,会扭曲人们的公共选择行为,即扩大“在权衡财政决策两方面的成本和利益时可能产生的不一致”,也就是说,当我们考虑公债这一支出筹资选择时,一个有理性的个人将总是希望通过发行公债来为所有的公共商品或服务筹资。3.公债会产生财政幻觉,使得个人不会作出适当的计划来履行到期的财政义务在布坎南看来,尽管发行债务时已经创造了财政义务,但是个人可能表现得似乎这类义务兵部存在,他们可能不能充分计算出在还本方面债务所包含的未来税收的现值,也就是说,公债会产生财政负担方面的幻觉。4.公债工具手段中包括有“或有负债因素”,会导致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反对公债制度对个人来说,公债中包含的社会纳税义务中的个人份额是一种或有负债,且这种或有负债份额的未来安排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社会中某些人可能有意无意地不能履行分配给他的几个时期的纳税义务,导致其他社会成员不得不承担最初分配给恣意挥霍着的纳税义务。第二节中国公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建忠: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人1.否定借债“有伤国体”,肯定借债的积极作用2.借洋债兴铁路的本质是“用洋人之本”来“谋华民之生”3.主张借洋债办商务,反对将洋债用于非生产性的军务4.提出举借洋债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建议以及有关注意事项二、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的集大成者1.认为外债之本性无所谓善恶,而外债的结果则有善恶之分,且善恶的根源在于举借的政府本身2.从历史和现实双重角度阐述了公债存在的合理性3.认为公债与租税并无本质区别,质疑斯密的公债会累及子孙的公债观点4.主张通过创办证券公司的办法来推行公债的发型与偿还5.提出维护主权、追求效益、量力而行等重要公债原则三、马寅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债思想1.立足国情强调利用内债的不可行性以及利用外债的优先性的公债思想2.激烈反对北洋政府的外债政策,批评债务整理运动3.借债筑路开矿的利弊得失,强调利用外资而不被外资利用的重要性4.批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发型的美金债券,主张用资本税代替公债四、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公债思想1.提出公债、税收、货币回笼、物资收购四路“近兵”治理通货膨胀的整体思路2.极力反对盲目自力更生而否认外援以及“企图靠借外债购买一个现代化”的两种极端公债思想3.举借时要把国外和国内、局部和全局、目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权衡利弊,统筹考虑,并从整体上把握公债的借、用、换三个环节第三节不同公债理论学说分歧及根源分析一、不同公债理论学说的主要分歧1.公债的经济影响:有害还是有益?2.公债所产生的代际负担:有或无?3.公债与税收:是否存在本质区别?二、理论分歧背后的原因探析1.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背景诱发了不同的公债理论学说2.不同的公债理论学说背后都有其严格的限制条件或前提条件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