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讲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一、人际交往1.交往的基本涵义(1)“交往”(Communication)有交流、来往、交际、信息、传播、交通、通讯、联络、贸易、交换、流通等多重意思。交往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主体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思想感情、信息讯息等方面的交换、交流、沟通。(2)各学科中的交往含义:A.信息学:信息的接受、保存、传递、加工、利用等。“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B.心理学: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撞击、情感的沟通、精神的交融。C.社会学:人们互相来往,通过交往行为建立特定的社会关系。D.语言学:应用一定语言文字交流信息、表达感受、抒发情感。(3)哲学上的交往含义A.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往来、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交往过程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关系。B.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交往。交往与生产工具、科学技术、文化传统和典章制度等历史积淀物不可分割。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D.通过语言,人与人之间实现了思想观念、情感体验、价值判断、信息等方面的交换、交流与沟通。交往活动离不开语言,借助语言把别人的思想和思考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和思考。通过语言,交往主体能够达到对一定的规范、习俗和文化传统的交流、对话、沟通、理解。E.交往是一个历史性过程。社会交往形式和人类本身是同步发展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往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个体间、民族间、地域间,而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世界性的交往;交往主体不再是一种偶然的存在,而成为普遍的、历史性的存在;交往关系也不再是强制性的、不平等的,而成为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交往本身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一种属人的目的。(4)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信息交流——行为互动——2.人际交往的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各种不同的交往形式。基于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的交往正式和非正式交往下行、平行和上行交往口头和书面交往言语和非言语交往直接和间接交往单向和双向交往(1)根据交往主体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交往;群体之间的交往;家庭与家庭的交往;民族与民族的交往;个人与群体的交往。(2)根据交往领域及内容的不同物质交往——商品交换,礼尚往来,按要素分配;精神交往——经验交流,心灵沟通,知识传承;经济交往——政治交往——思想文化交往——(3)根据时空的不同:纵向交往——与过去和未来的交往,上下辈之间的交往,上下级之间的交往。横向交往——个体间、家庭间、民族间、地域间、国家间交往;(4)根据有无中介直接交往——面对面、手握手、心连心的交往;运用口语、体语等传递信息;间接交往——借助书面语言、传播工具、媒体、报纸等传递信息;(5)根据不同性质及作用A.积极交往与消极交往;B.主动交往与被动交往;C.有利交往与有害交往;D.暴力交往与非暴力交往,战争交往与非战争交往。(6)交往的历史形态:A.自然经济社会形态下的交往:原始社会属于较单一的肤浅的血缘人际关系;奴隶社会是人身依附的人际关系;封建社会是以等级为特征的宗法人际关系;B.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下的交往:资本主义社会是等价交换的金钱人际关系;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C.产品经济社会形态下的交往: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只有在真正的世界共同体中,人们之间的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马克思:“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3.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的实践性A.交往是主体的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围和社会交往的范围是相互涵盖的。人类有多少种实践活动,也就有多少种社会交往。B.交往活动首先表现必须生产维持其生命的必需品,进行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C.交往活动形成了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语言结构等等。(2)交往的社会性A.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交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是人特有的一种本质属性。马克思说:“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3)交往的互动性A.交往具有主体间性,即交往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作为个体的你、我、他都是主体。B.人与人的交往不同于人与物的交换,表明人与人双方都是积极的主动的。C.交往是两个独立的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互动”的关系。交往是一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无限开放的对话、交换、沟通、交流的过程。(4)交往对象的可变性社会转型,人口流动;结构调整,行业重组;改行跳槽,留学移民。(5)交往手段的多样性A.交往手段——语言、书信、电话、电报、电脑、手机、网络、大众传媒等高新科技,如,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电子邮件、BBS、QQ、BLOG;新闻出版、无线电台、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B.现代大众传媒和网络建立的社会交往是一种间接的交往,因而具有更大的超时空效应;C、对于听众、观众、读者等广大群众具有更强大的社会导向力和影响力;4.人际交往的功能及作用(1)交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改善。A.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生产力内部各种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合理结合和最佳功能的发挥,与交往密切相关。B.交往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社会的发展。首先,有利于组织社会活动。任何一个生活共同体的存在意味着语言、规范、准则、制度等一系列条件,这些条件既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的产物,同时又是交往有效进行的背景和手段。一个生活共同体(社会)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某些社会制度,即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规范和程序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体系,以保证社会活动的进行;而人们为了能共同生产和生活,也必须共同遵守多数人认可的规范体系,互相配合、协作。其次,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和共同生活中,交往可以使人们相互交流、沟通各自的思想、观念、情感、意愿、态度等,从而获得对交往的文化背景的理解、认同;通过这些交往活动,使人们确切理解对方的动机、目的,甚至包括对方的个性、特征、能力等,从而建立新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最后,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意识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交往双方的利益和需求,必须要求每个交往主体增强道德意识,履行义务和责任,遵守共同认可的生活共同体的交往规则和规范。成功的交往活动意味着交往双方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承认、互相谅解、宽容,这种交往有助于每一个体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交往主体自身内在的修养、品格和道德意识的展示,也有助于获得对方的相互沟通、理解和共鸣。C.当今时代,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交往关系,即建立在和平、民主、进步基础上的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交往关系。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进行广泛交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2)具有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功能A.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不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特定的社会规范、准则,以获得社会有效成员资格的过程。它关系到个体能否健康地发展,社会能否不断地前进的问题。B.大学阶段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人生、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逐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C.大学生活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认识并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是成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D.与家人、老师、同学、学校管理人员等的交往,有助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根据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等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态度和评价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3)具有信息沟通、自我认识的功能A.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量激增,而人际交往却能以迅速广泛的方式直接沟通信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B.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C.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评价自我的途径:自我开放;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反馈自身;通过与别人比较;通过自己的工作成果。马克思说:“每个人是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的”。D.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和自我认识的深化,为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4)具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A.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一个人一旦离群索居,将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淡漠和敌意,长期下去会导致言语功能退化和人格障碍。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诉说喜怒哀乐,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否则,便处于孤独、寂寞、忧愁状态。B.人一生的成长、发展、快乐和悲伤都同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分不开。人生不能没有交往,人需要有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不断地寻求友情、爱情和亲情。C.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马克思说:“社会——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同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权利义务、道德规范等;D.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信任、友爱、团结、理解、互相关心的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能使人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使人在碰到挫折、困难时得到别人及时的帮助,通过交流达到互相理解;能使人处在一种舒畅、快慰、奔放的精神状态中,容易形成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人们的精神情操、心理环境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5)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A.交往不仅是每一个人参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唯一途径,也是实现每个人本质力量的必要条件。马恩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交往活动中,交往主体之间所进行的能力、能量、信息和活动的交换,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交换。B.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可以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充实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从事前人的创造活动。并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创造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把个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自己的个性得到丰富和发展。对每一个体来说,通过与他人的有效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能够避免个人在相互隔膜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孤独感进而使人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交往本身也反映了交往主体内在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程度。从而,交往能够完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知识、修养、道德、义务等,促进个性和人格形成和发展。二、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含义(1)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实现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心距的具体状态。(2)实质——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3)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A.两者的区别:人际交往是从动态上来考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是从静态上考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与形式。人际关系是凝固的人际交往。B.两者的联系:互相依赖,人际交往是一切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任何人际关系都是以往人际交往的产物;而人际关系又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依据。互相影响,人际关系发展和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交往的状况与人际关系发展程度成正比。人际关系的程度又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交往的内容和性质。2.人际关系的类型(1)从心距上划分:A.血缘关系,如,父母子女关系;B.地缘关系:如邻里、同乡、故里;C.学缘关系:如,同学、师生关系;D.业缘关系:如,同行、同事、同业、同志关系;E.姻缘关系:夫妻、婆媳、亲家关系。(2)从性质上划分A.亲属与非亲属关系;B.亲近与非亲近关系;C.和谐与排斥的关系;D.合

1 / 10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