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中交流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潍坊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备考,细致扎实夯基础冲刺,创新高效折桂冠——潍坊一中历史一轮备考复习计划一、结合2010年高考,分析命题导向1.依托主干知识,突出基础性。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虽然高考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但能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2010年的历史试题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涉及到了13个知识点,均为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学科主干知识,考查重点突出,学科特点鲜明。2.坚持能力立意,强调探究性(1)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如第9题对墨子“兼爱”思想的理解。(2)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6题“智者学派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潮等四组历史概念的对比。通过对比,让考生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的特征。(3)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能力。如第10题,它要求考生把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阶段特征和一般规律。(4)创新意识和历史探究思维能力。如第11、14题,试题给考生的是全新的信息,在探究推理中得出正确结论。3.重视创新思维,加强开放性2010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在设计上增强开放性、答案设计上体现多元化,把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能力作为考查重点,更加重视对考生创新品质的考查。例如,第27题第(1)问提供了三种答案,属于思维层次上的开放。第(3)问要求学生以“交流与发展”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需要考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其实质就是对历史探究能力的一种考查。同时,试题答案在制定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给考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有利于开拓考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4.关注时代与社会,体现史学的人文性。如第9题,通过对墨子“兼爱”思想的考查,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第27题围绕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系列问题,就是以此为创意高度来设计的。它通过“偶然与必然”“发现与相遇”“交流与发展”三个问题,意图使考生牢固树立全球史观和文明多元发生、多样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文明多样性,平等对待各种文明,正确认识人类交往和文明交流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5.重视新情境和新材料的创设和运用。从2007年新课改至今,山东卷历史试题均体现出由“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突出了对考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的考查。今年试题所选取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题材料来源广泛,有文字资料,也有图片资料,包括名人著述、学生笔记、历史地图、图片、表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材料平实、典型,具有权威性。如材料来源主要有《墨子》、《续资治通鉴长编》、《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谭嗣同的《仁学》等,具有很强的历史感。(3)材料信息丰富符合题意,同时文字简洁,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量,更有利考生能力的发挥。6.将新评价观念引入高考试题。如第27题第(1)问,根据考生的思维层次,给出了三种赋分办法。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这样就使每个能力层次的考生都会“有话可说”,展示自己的能力。更体现出人性化的考察目的。二、高三学生历史学情分析1.学习状态方面(1)对高三学习的特点认识不够。高三复习知识范围广、容量大、节奏快,需要不断进行归纳、总结、联系和应用,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对新授课的学习特点的认识上。(2)被动学习,依赖性强。很大一部分学生坐等上课,课前无准备习惯,对课前预案存在应付性的习惯,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3)学习计划性不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指到那里,学到那里,无轻重缓急,浮躁不安,事前无准备。(4)学习不得法。不重视自主学习、错题订正、课后复习和整理总结,只知道做题,不做反思总结等。2.知识能力方面二、高三学生历史学情分析(1)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缺漏严重。(2)知识链接、迁移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将试卷给定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和高中所学知识结合并加以灵活应用。(3)材料阅读能力较低,不仅文言材料,就是现代文材料,有相当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看懂,因此影响了有效信息的提取,无法准确答题。(4)学生通史意识较薄弱,缺乏整体历史观念,对历史时代特征的把握较弱,时序、中外历史的结合融会贯通能力较弱。(5)归纳、概括、比较能力较弱。在历次考试中,有多处对考生概括、比较能力的考查,结果相当多的考生只会罗列材料,不会进行对比、分析。(6)文字表达能力不强,行文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三、宏观把握复习方向2.强化“三主线一理念”的复习思路要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做好2011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1.备考复习指导思想以课标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新课程试验省份07—10高考试题为参照,构建高考复习体系。3.注意知识体系的整合必修内容之间横向整合不同版本之间整合必修与选修内容整合以课标体系统览全局以《考试说明》体系应对高考4.把握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你知道吗”,“知道多少”识——“你理解吗”,“理解的深、广度如何”用——“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吗”,“解决怎样难度或复杂的问题”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1.精心制定高三一轮复习计划,心中有数。订好计划,全盘考虑,不赶教学进度。注重在平时教学中培养能力。加强对考点研究,分清主次,理清条理,研究每一考点可能的切入点。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第一学段:9月份完成必修Ⅰ5—7单元,10、11月份完成必修Ⅱ;第二学段完成必修Ⅲ;春节后2月18日至3月17日前,完成选修部分内容,回扣必修内容,迎接一轮复习检测。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2.万丈高楼平地起——依托说明夯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狠抓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落到实处,全面地理解毎个知识点、考点,对于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要理解透彻,抓本质。同时要着重抓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教师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各考点进行细化和落实,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掌握好这些主干知识。认真梳理基本知识,强化知识系统,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注意理解和掌握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掌握能反映文明演进基本进程和主要成果的重点内容,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整理知识体系,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2.夯实基础依据对学情的分析,降低复习起点,加大课堂容量,进度不能太快,依据学案,将复习问题细小化。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我们依据对课标的理解,将基础知识设计为5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细密梳理基础知识,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是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2.简要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发表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巴黎公社是在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爆发的?简要概括其成立概况。4.巴黎公式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他在政权建设、经济、其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最后失败?5.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巴黎公社运动留给我们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2.夯实基础:加大落实力度讲题、题海≠读书学案—小问题的形式出现上课+不落实=0学案—默写、小组检查、抽查、必查布置作业+不检查=0学案、一轮复习材料——教师反馈、错题本、好题集锦本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3.宏观在宇、微观在握——构建网络抓联系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抓“点”—串“线”—铺“面”—织“网”,构建成“点、线、面、网”立体式的知识体系。通过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掌握某一专题或阶段的整体内容,从而发现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如复习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时可抓住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文明史”为思路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纵向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文明史观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到民主。横向经济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3.构建网络抓联系以“现代化”为主线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现代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化史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观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3.构建网络抓联系以“全球化”为理念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全球化史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观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复习时不仅要重视某一个时段,某一个专题,还应全方位的掌握知识体系,形成“通史意识”,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还应把中国历史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努力培养“整体世界史观”。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3.构建网络抓联系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4.视线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1)关注2010年和2011年的周年历史事件。如:201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110周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2)关注2010—2011年的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问题等。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4.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当然,高考考查的不是热点本身,而是热点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及相关能力。注重学科特色,以学生掌握学科学习方法为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中之重。强化“史从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要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整合处理能力,培养对材料中出现的新的观点的敏感性,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没有材料教学的课,是不合格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5.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规范性训练复习不等于读、背知识,高考也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近几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些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复习、经常的练习中逐渐形成的。就考试来说,基本需要具备三种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性训练。(1)定时定量训练,利用课堂巩固训练时间或者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对重点题目、易错题进行变式、滚动式训练,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对旧知识的重复记忆。(2)强化理解试题中常用词语的含义。引导掌握审题的三步骤:回答内容、限制条件、回答依据和方式。(3)规范表达:A.格式规范。B.书写规范,字迹清晰。C.按顺序回答问题,观点与史实结合。四、微观教学和备考策略6.创新设计——学案为依托针对高三复习特点,在新授课学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学案主要以以下六部分内容构成:(1)复习目标和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的不同重难点复习要求。(2)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根据高三复习课特点,改变了新授课时填空的形式,变成以小问题的形式出现,既符合高三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储备这一特点,又可以通过小问题形成训练学生自主组织答案的能力。(3)探究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形式出现,也是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精讲点拨的重点,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落实。(4)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训练学生的动手组织能力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5)知识拓展:主要通过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