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在动力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在动力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廉秋芬张晓琴齐加全卢燕娜【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不少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当前社会的浮躁功利情绪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语文,对语文学习缺少内在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在语文学习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如何在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做了积极的研究工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语文内在动力语文素养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第一个基本理念被提出来,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而《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不少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当前社会的浮躁功利情绪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语文,对语文学习缺少内在的动力,只是因为老师、家长的要求而去学习语文这门课程,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也成为了一种形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在语文学习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学生有兴趣去读书,就变得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学好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研究的理论依据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兴趣是什么?兴趣是一种喜爱的情绪,它以人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有效;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功道路上的“助跑器”。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在国外,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赫尔巴特认为,人有多方面的兴趣,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教师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杜威也曾说,“兴趣是生长中能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的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因此,重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必将使教师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让语文学习在今天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其具体目标是:1、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解决部分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都忧虑的不爱学语文的问题。3、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容量和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4、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淀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研究主要内容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3、如何在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学生积极性。四、研究对象和实施教师研究对象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研究教师: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专业分工情况廉秋芬王褚中小教高级语文课题负责心校人张晓琴王褚中心校小教高级思品搜集资料齐家全王褚中心校小教高级语文实验与研究卢燕娜王褚中心校语文实验与研究五、研究原则和策略(一)课题研究原则1、目标性原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学段目标下形成生成亮点,内涵丰富的语文学习信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积极发展。2、情趣性原则。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在学习动力的活动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堂对话中。3、多感官参与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集多种体验于一身。形式越丰富,感悟得就会越深刻,越有可能产生创造和生成新知识。4、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5、创造性原则。要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鼓励学生有深度体验的勇气。6、开放性原则。体验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圈子内,而必须是开放的。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二)课题研究的策略1、文献调查法主要指搜集,从那些就近的、容易找到的材料着手,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那些分散在各处、不易得到的资料。使用现代教育网络搜索,快速查找、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2、教学研究法本课题研究试图运用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广搜博采,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大量具体材料经验。重视语文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和谐。3、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新一轮课改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等等概念。教师,应当拥有教学研究的能力,应当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们做此课题研究,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师。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时间:2012年4月——2013年4月,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制定课题研方案和计划,做好课题的论证、申报立项工作。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2月)全面实施课题,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课题,对学生进行跟踪,对方案及时调整,保证课题顺利进行。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全面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并申报课题成果鉴定。变化说明:由于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没有研究透彻,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更详细的研究,因此申请延期并得到上级研究部门的批准,由一年的研究时间变更为两年,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时间也相应改变: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4年2月)全面实施课题,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课题,对学生进行跟踪,对方案及时调整,保证课题顺利进行。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全面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并申报课题成果鉴定。七、研究过程(一)在语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1、重视预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有效地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由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即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功”,当学生一旦养成了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堂教学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的预习,就是明天的自学。学会学习和学会思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今后的生存和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预习提纲是根据教材的重点设计了许多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即预习教材去解决问题,达到获得新知的目的,就需要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安排时间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其具体做法如下:a、认真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b、读、思、画、查、疑、写相结合,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认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学生会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在文章中加上各种不相同的标记。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课外书,网络信息,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模型、影像等资源,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c、在赏读课文中加批注。在预习阅读这一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写得精彩的段落,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旁边加批注,并谈谈自己理解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d、在预习名作名篇或者《预习》中有写作要求的,还应要求学生写些课文的梗概或者感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预习的成效a、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分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追求。b、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c、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当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