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组:王鸫复习导航: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三、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四、是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高考重点:(1)理解、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明确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特点,理解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明确自然灾害的含义,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①概念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②分类城市和乡村2、地形的影响①北方平原地区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②南方丘陵和山区规模一般较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较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差异西部稀疏,东部稠密。3、地形的影响①平原地形限制较少,一般呈网状分布。②山区地形限制较大,多呈之字型分布,造价较高。4、交通线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①地形——平原区要尽量少占好地,特别是农田;山区缓坡沿河谷或等高线延伸,陡坡呈“之”字形;②地质——尽量避开断层等地质破碎区及泥石流、滑坡等频发区;③水文——尽量避开沼泽地,少穿过河流;④气候——尽量避开多暴雨、大风、大雾等地区。)5、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不断减弱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材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的概念①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②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2、自然资源的分类①按自然属性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②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能源以木柴、水力等为主,煤炭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而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居首位,被称为“木柴时代”。2、煤炭时期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形成了十九世纪俄国的顿巴斯、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矿区等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骨干的大型工业区。至二十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3、后煤炭时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石油消费量超过了煤炭,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世界能源进入了“石油时代”。4、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时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的制约如: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都创造了辉煌的2、工业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如: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东营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铜陵、个旧3、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后期,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如: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3【注意】: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注意】(1)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能源统称化石能源,又称化石燃料。(2)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下降,因为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增加很快,导致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已,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数量仍在增加。(3)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顺序:石油、煤炭、天然气、水电和核电;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的顺序: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注意】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但能源生产和消费逐渐多样化。原因:能源生产的增长受到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发能力的限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发展电力和清洁能源成为当务之急。环境保护促使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即由煤炭消费转向石油、天然气消费。补充: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妥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阶段4一、全球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前)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此时山地的雪线高度将会下降。大冰期之间为大间冰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①波动变化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1万年以来)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在过去的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要比现在高出75厘米,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扩展到现在的加拿大和英格兰。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在寒冷期,出现于14~17世纪的小冰期,使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近现代的气候变化(近一二百年来)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了:1.近现代全球陆地降水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热带、寒带增加,亚热带减少)2.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二十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3.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二十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③加剧了自然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分布、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工业:全球变暖对工业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体系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干旱的培育技术等获得广阔的市场。②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热浪、洪涝等,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夏天气温持续升高,会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同时,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使疾病的传播范围增大。5误区警醒: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克服思维定势(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提起温室气体,多数同学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二氧化碳。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种温室气体,只有针对这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项目才有可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这六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频繁发生,扩大某些疫病的传播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除了这些危害之外,我们也必须看到,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材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2、分类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3、特征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有复杂劳动性、潜在性、群发性、多因性、实发性、周期性。二、自然灾害的危害1、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三、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①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②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A、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之一,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B、在冬夏季风交汇处,形成锋面雨带,洪涝灾害与雨带的推移关系密切;C、夏季由于热带气旋或台风的影响,常常带来狂风暴雨;D、长期以来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严重,造成排水不畅;E、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性。6注意:洪涝灾害的治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如下表)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作用防治措施工程措施①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位非工程措施①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②严格控制滥砍乱伐,保持水土;③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系统;④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⑤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地区分布2、歌诀(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五月南岭六月长(江),七八两北雨茫茫(指东北、华北),九月退到长江南,十月大陆看不见说明: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①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②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补充:1.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特点,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特点。气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