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过程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2015-2016学年第2学期梅雨过程实习报告姓名夏新露一、本次梅雨过程对天气的影响1991年江淮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大暴雨。包括三次暴雨过程,从5月持续到7月且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上旬,为常年江淮梅雨期。7月3日,长江中下游平原出现大范围降水,降水。区域呈东—西狭长带状分布,且相邻雨带上降水分布不均匀,其中广东、江西一带出现了强烈的江淮气旋,导致冷暖锋附近出现降温、大风、暴雨等剧烈天气现象。成片暴雨区西至汉口东达东台,南到安庆,北达盱眙。4日福建一带出现了标志性的梅雨准静止锋,锋面两侧温差较小,湿度梯度大。上海、苏州附近有雷暴区,出现强对流天气,降水量明显大于周边地区,风速大于雨带其他地区。雨带内位于宜昌南雷暴高压附近温度约22摄氏度低于附近其他地区。5日随着雨带逐渐东移北伸,长江中下游流域到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岛南部均有大范围降水。雨带内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22mm,雨带内降水强度小幅增加,雷暴天气消失。二、3~4日各层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梅雨的开始与这个地区温度而持续的西南季风的建立一致。下面具体分析高空环流形势:1、对流层上部(100百帕):南亚高压从高原东移,位于长江流域上空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高压脊位于30°N以南)。江淮上空维持一个暖性反气旋,在此反气旋形成的同时,其北侧的西风急流和南侧的东风急流也有明显加强的现象。这是因为反气旋环流加强了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长江中下游处于这个大高压的前部风向切边最强处,因此这个区域高层辐散作用最明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造成强烈上升运动,为之后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垂直运动条件。2、中层(500百帕):从3日08时开始,高纬已经形成了双阻型阻塞高压。西阻位于乌拉尔山及其以西整个欧洲地区,此高压系统3-4号整个中心强度有微小减弱但是仍然稳定。东阻高位于颚霍次克海附近,稳定少变。两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低压槽,35°N~40°N处是一支较平直的西风气流。在贝加尔湖西面的大低槽内,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低纬偏南气流交汇,极易形成降水。7月2日起,中纬度高空是平直强西风气流带,其上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移。3日巴尔喀什湖东侧和贝加尔湖出现了两个稳定浅槽。图中可见高原以及其东部也存在两个疏散的短波槽,两槽渐渐合并,故将加强发展。位于华北平原的短波槽快速移动,4日08时已经入海。北边的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和副高西南气流仍有汇合,可产生降水。4日形成了西南涡,促进梅雨天气过程的发展。西太副高呈带状分布,其脊线从日本南部至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走向,在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在孟加拉湾一带有一个稳定低压槽存在。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南风,将洋面暖湿空气向北输送,与北方来的偏西气流之间构成一范围宽广的气流汇合区,有利于锋生并带来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降水的形成。2、低层(850百帕):高纬阻塞高压:高纬仍是稳定的双阻型阻塞高压,高压系统位于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附近,高原东部短波槽发展东移。切变线和低涡:低空江淮切变线为东北-西向,3号江淮切变线上有低涡位于华北平原处,此外3号日本岛南部-朝鲜半岛南侧风有切变线,切变线以南有以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雨带主要位于低空急流和700hPa之间。3-4号切变线继续东延伸,从汉口到日本岛这一带准东西向切变,低涡沿切变线东移到海上且强度略有加强,在低涡东移过程中,降水和低涡移动一致。从温度场和高度场的配置来看,3号低涡中心为冷中心,属于深厚系统。宽广的西南低空急流出现在切变线以南与之近乎平行,有利于输送水汽,水汽通量幅合,产生上升运动,因而降水常常发生在低空急流左侧、切变线以南。3、地面:江淮流域出现梅雨锋(准静止锋控制),此时江淮气旋已生成,位于低涡东南方向,梅雨锋从低压中心延伸出来。梅雨锋很稳定,两侧冷暖空气温度差异不大,主要表现在湿度差异大,并且降水区域在南北方向上很狭窄,但是降水强度比其他季节强烈得多。江淮气旋在高空短波槽和低涡的影响带动下也会发展并东移。由于受高空短波槽和中空低涡的影响,锋面会产生波动,在低涡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造成强降水。到了7月4号锋面进一步向东延伸,影响范围增大,气旋系统移动到海面。梅雨锋偏在雨带暖区一侧,梅雨锋前倾,向暖区倾斜。虽然梅雨锋上没有强的温度梯度,但它与江淮切变线相对应,其上有西南涡不断形成和东移,可产生强烈的降水。同时,在切变线之南,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存在西南风低空急流,更有利于暴雨的产生。整层概括为:低层是东北风或西北风与西南风形成的辐合上升区,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中层是无辐散层,高层为辐散层,该处南北两支气流对辐散气流起着加速作用。三、梅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天气系统、行星尺度系统)南亚高压:它从高原东移,江淮上空维持的暖性反气旋,其北侧的西风急流和南侧的东风急流明显加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造成强烈上升运动,为之后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垂直运动条件。阻塞高压:高纬形成的双阻型阻塞高压之间是一宽广的低压槽,35°N~40°N处是一支较平直的西风气流。在贝加尔湖西面的大低槽内,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低纬偏南气流交汇,极易形成降水。西太副高:呈带状分布,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南风,将洋面暖湿空气向北输送,与北方来的偏西气流之间构成一范围宽广的气流汇合区,有利于锋生并带来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降水的形成。西南涡及低空切边线:低空出现的西南涡附近极易产生降水,雨区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且降水随着西南涡的移动加强。宽广的西南低空急流出现在切变线以南与之近乎平行,有利于输送水汽,水汽通量幅合,产生上升运动,因而降水常常发生在低空急流左侧、切变线以南。梅雨锋:地面梅雨锋两侧冷暖空气温度差异不大,主要表现在湿度差异大,并且降水区域在南北方向上很狭窄,但是降水强度比其他季节强烈得多。江淮气旋在高空短波槽和低涡的影响带动下也会发展并东移。由于受高空短波槽和中空低涡的影响,锋面会产生波动,在低涡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造成强降水。到了7月4号锋面进一步向东延伸,影响范围增大,气旋系统移动到海面。梅雨锋偏在雨带暖区一侧,梅雨锋前倾,向暖区倾斜。虽然梅雨锋上没有强的温度梯度,但它与江淮切变线相对应,其上有西南涡不断形成和东移,可产生强烈的降水。同时,在切变线之南,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存在西南风低空急流,更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四、小结:本次梅雨天气过程是在高层辐散、中层稳定、低层辐合的环流背景条件下,由中层的阻塞高压、低槽、副热带高压相互配合,形成了低空切变线、西南涡、低空急流以及地面的准静止锋等天气系统,再加上后倾的高低空配置,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垂直运动条件,造成的江淮流域至日本岛南部狭长区域内的大范围持续性降水。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