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炼油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1炼油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基本情况炼油技术专业的专业代码为530207,是南校区龙头专业,06年院级工学交替试点专业,07年院级工学结合试点专业。该专业原名称为石油化工工艺,现在的名称是2004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更名的。原石油化工工艺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招3届,一共228人。其中前2届的学生已经毕业,大都工作在石油化工企业,就业率达90%以上,2004届毕业生现在已经进入毕业环节,6月底通过毕业答辩后即可离校,这届学生的就业率目前达到90%。从2005年开始以炼油技术这一新专业名称开始招生,当年招收学生153名,2006年招收47名学生,2007年计划招收80名。在校生280人。炼油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数量足够,实力强,充分满足了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其中专任基础理论教师6人,专任专业理论教师8人,专职实训教师4人,实验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10人。高级职称比例35%。设备投资300万:在学院西区建有仿真实训中心1个、设备拆装中心1个、仪表控制中心1个、安全实训中心1个。软件投资100万:针对装置开发的催化重整、苯乙烯仿真软件;为技能大赛和教学购置的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延迟焦化、乙醛氧化生产醋酸、均四甲苯氧化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仿真软件(八套);为学生由浅入深和新工人模拟训练购置的离心泵、压缩机、流化床反应器、换热器、液位控制系统、精馏塔、吸收解析、固定床反应器、锅炉、管式加热炉、间歇反应釜单元软件(11个)。校外可供学生实习的挂牌实训基地10个。基础实验室3个、多媒体教室3个,语音室3个。(二)、专业现状与特色1、按照“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专业教学特色本专业在抓好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更是抓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课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实践课堂搬到企业车间。按照“三合一”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教室与仿真实训室合一、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合一”的要求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真正统一。2教学计划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主干课程与课程目标都是依据该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岗位调查的结果设置的,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以传授成熟技术为主,并且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等先进性教学内容,新技术由兼职教师主讲,如常压塔的ADV高效塔板的优点是由常减压车间的技术员刘长余主讲的,实现了专、兼职教师合一。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界限,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如原《化工仪表》课程中以一次表原理为主,缺少二次表的使用与调节过程,我们在《炼油理论基础及工艺》课中利用常减压装置仿真软件模拟开车过程中,讲解二次表的调解过程,同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参数的变化总结调节规律,使学生真正懂得调解过程,由于是自己通过摸索得到的结论,并通过课后归纳总结的方式,形成独特的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变,实现了教室与仿真室合一。近两年许多学生在进入毕业设计之前就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而许多单位具有满足毕业设计题目要求的真实课题,为使毕业设计课题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以致用。学校成立由教务主任亲自带队的调研小组,对用人单位如锦州石化公司人事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各单位提供的课题既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经过细致的结合学生现状分析,确定有实用价值的可实现的课题如下:题目:常减压蒸馏装置常压塔设计、催化裂化同轴反应器设计、催化裂化高低并列反应器设计、聚丙烯装置丙烯精制塔设计、催化重整反应器设计、气体分馏装置分馏塔设计、橡胶溶剂回收装置回收塔设计。在顶岗实习前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根据学生选定的课题确定实习车间,同时下达任务书和指导书,并每个车间指定两名教师做指导教师、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每名学生指定一名师傅指导实际生产过程。实习期间学生可以按题目要求,收集与题目有关的各种数据、技术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工艺过程,学习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掌握科技动态,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参考借鉴现有成果,为提出新颖创新的毕业设计思想打下基础。教师和兼职教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并定期检查,了解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设计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及时3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启发其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合一。2、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近年来,炼油技术专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企业优势,“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为使企业能参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我院校企合作的目的,本专业在企业聘请了12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其人数占专任教师的60%。专、兼职教师均定期参与实训、顶岗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实训指导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且素质结构满足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改造。撰写论文4篇,刘淑娟、于月明两位老师的《催化汽油脱硫工艺技术改造》;石承辉老师的《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二十醇酯》一种新型原油降凝剂,并对其降凝效果进行了分析,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数据;李英老师的《浅谈校企联合办学优势》;陆丽新老师的《磺酸改性SBA-15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合成油酸丁脂》;关丽、高金文、王锦芳、李英、刘春玲老师参与企业4项技术攻关:苯酐反应器热点控制方案《邻二甲苯氧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催化重整氢气提纯控制方案《逆流再接触和氨冷冻提纯控制方案》;催化重整反、再系统安全操作方案《CycleMax的安全隔离系统》;《重整重芳烃的开发利用研究》。李英、刘春玲参与编写苯乙烯操作规程及DCS操作手册。李英、刘春玲、于月明参与中石油、中石化举办的常减压、催化、加氢、延迟焦化装置技能大赛的培训指导,在延迟焦化技能大赛中有一名获铜牌。炼油技术仿真实训中心具有教学、企业培训双效功能,企业的技能大赛、技师考试、技能鉴定、新装置开车前培训、老装置的DCS改造开车前的培训,均由炼油技术专业教师承担,几年来共为企业培训各类人员2237人次。近三年,炼油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共为锦州石化、抚顺石化、吉林石化、大连石化、北京燕山石化等企业累计输送了200余名高职学生。目前,这些高职学生大多充实到各企业的生产一线,为企业储存了一批后备力量。3、利用校内、外实训教学平台,形成本专业教改的创新点在专业课中,我们结合装置工艺流程采用了看-讲-练的教学手段。看:带学生到生产装置实地看装置的设备、流程、操作过程,使学生有一个感性4认识。讲:参考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讲解分离原理、设备性能、控制过程。练:利用装置仿真软件,学生进行开车训练,通过开车过程使理论知识得以升华。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很好。由书本上平面、静态、抽象的过程,转变为立体、动态、形象的过程。学生通过开、停车训练,理论知识得到升华,懂得什么是冷循环、热循环、塔顶冷凝器必须在塔底重沸器之前投用、通过调节回流控制塔顶温度的方法,认识单回路、串级、分程控制方案及调解过程。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他们以前,许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究竟有多大用处总是存有一些疑问,对如何应用知识也不是十分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习质量,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调查表明,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就是怀疑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学习目的不正确,也不明确。通过这种身临其境与真实环境一样教学,学生有一种“未出学校门,已是准岗人”的感觉,非常自信和自豪,学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比谁调节的平稳、分数高,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的甚至是中午或休息日)练习。在《炼油理论基础及工艺》课中,采用常减压仿真软件授课。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中,采用苯乙烯仿真软件授课。在《炼油设备基础知识》课中,采用动手拆卸真实设备来掌握炼油设备的使用方法。成功举办了常减压装置开车技能大赛,炼油技术专业153名学生全部参加,成绩喜人。4.师资队伍的建设成绩突出按高职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十分重视“双师”队伍建设。2003—2006李英、刘春玲2名教师参加锦州石化公司常减压、催化裂化、催化重整、苯乙烯装置DCS改造及新建学习,先后到西安日本横河西仪分公司、大连美国费希尔分公司、天津美国霍尼韦尔分公司、北京东方仿真有限公司仿真学习及集散控制系统组态,并参与DCS操作手册的编写工作及员工的培训;2001年于月明、李英、刘春玲3名教师参加东北大学计算机培训中心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参与组建了炼油技术专业仿真实训室;2005年3月王红、李玉环2名教师到北京东方仿真有限公司参与催化重整仿真软件的5开发工作,2005年寒假,高金文、李英2名教师到企业重整装置与员工一起倒班学习,顶岗操作,为实现连续重整一次开车成功做好仿真软件的培训工作打下基础;2005年暑期,于月明、刘静云2名名教师参加北京东方仿真有限公司仿真软件培训,为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的教学方法奠定基础;2006年寒假于月明老师参加大连理工大学教师培训基地《化学与环境科学》专业培训;2006年4月李英、刘春玲2名教师到北京东方仿真有限公司参与苯乙烯仿真软件的开发工作,为苯乙烯装置开车前的仿真培训做好准备。目前6名教师获各工种“高级工”证书;有3人获得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有9人在企业工作2年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为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20名教师中有化学工程硕士4名(40岁以下2名),在读工程硕士2名(40岁以下1名)。硕士研究生(含在读)比例占教师人数的30%。炼油技术专业全体教师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改方法,专业水平过硬获院领导好评。该专业于月明老师主讲的《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院级精品课程;李英老师带领的毕业实习小组在2006年度院级实践环节评估中获优秀奖;2006年王红老师通过青年教师标兵大赛,从全院60名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获得“青年教师标兵”荣誉称号;关丽老师2004年获公司级“先进科技工作者”、2006年公司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王锦芳老师2005年获公司级“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于月明老师2003、2006两次获公司级“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石承辉老师2005、2006连续两年获院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以“双师素质”为特色、专兼结合的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存在的不足在工学结合运行过程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有所欠缺,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还需要继续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教材还需加强,由于人员分散,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考核等方面仍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面向企业一线需要6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取胜的办学理念,改革传统模式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提高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争创示范专业。2、强化内涵建设和条件建设,按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一支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达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加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力度;引领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创建特色鲜明的炼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3、总体思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双证书标准为基础,重组课程内容;以双师要求为目标,建设师资队伍;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保证实训条件。(二)专业建设目标1、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经过二至三年的建设,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诸多方面起示范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群改革与建设,成为起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突出和加强专业对行业企业服务能力。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