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9年5月2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增强办学实力,特制定如下专业建设方案。一、历史沿革和目前的专业建设情况(一)历史沿革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始建于1985年,先后经历了经济管理学系、经济管理系、财经系的历史变迁,1999年1月改称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和公共事业管理五个本科专业。2006年学院成功申报了国民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两个硕士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援建时期,烟台大学财经系于1986年成立了国际贸易专门化专业,为山东的外经贸发展提供了最早的外向型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这种形势下,学院于1993年正式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除了本、专科学历教育外,还是山东省自学考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考院校。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以来,已经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教师18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拥有高级职称者占5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在读博士5人,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94%。(二)取得的成就1.教学方面教授和副教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各位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本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全部优良。本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课教学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8篇,教学改革课题立项7个,出版教材2部,教学成果获校级及以上奖励10项。其中教学成果《基于毕业生调3查及信息反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2009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代物流》(英汉对照)2008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王淑云教授赴台湾东华大学讲学”被评为2007年度山东省对台交流优秀项目;《中英大学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04年获烟台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理工结合、文理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4年获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本专业旨在培养外向型人才,所以对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尤为重视。200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在烟台大学最早开始实行双语教学,至今有四门课采用双语授课,任课教师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讲授专业知识,为培养外向型、国际化的外经贸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王淑云教授因教学方法创新,曾被授予“烟台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现代物流(双语授课)被评为烟台大学首门“双语教学示范课”,2009年《现代物流》被评为烟台大学精品课。杨欢亮教授2007年被授予“烟台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由他作为负责人的《国际贸易》课被评为2009年烟台大学优秀课程。自办学至今,一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办学思路和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中,特别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中,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深受欢迎,在考研和出国留学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15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学术梯队,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电子商务等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本专业教师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2004-2009年共主持校级以上课题21项,其中承担空军装备部课题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山东省软科学项目3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5项,烟台市政府课题1项,烟台大学课题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6篇,被ISTP或EI收录论文10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科研成果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5项等共计17项厅级及以上奖励。王淑云教4授2003-2004年度因科研业绩突出,被评为“烟台大学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二、专业优势和特色(一)专业优势1.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时代要求和专业特色基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与发展要求,综合考虑目前与将来可实现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学院认真总结国际贸易专业的最新发展,认真研究、全面规划教学改革。力求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使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方面加大了双语授课力度,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除课内实验外,提高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比重。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紧扣现实问题,尽可能地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增强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科研素质。②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主体需求和个性发展,我们不断修改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一、大二采用通识培养,打好理论基础,开设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大三、大四开设专业课,实施分流培养,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对考研深造的同学,我们开设学术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和考研专题课,深化理论知识,加强考研辅导;对于打算就业的学生加强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训练,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新课程。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比如学生可以自主地从9门专业课中选修12学分的课程。2.师资力量强学院和国际贸易系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作访问学者,加强学术交流,参与前沿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到台湾或国外大学讲学或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定期邀请全国著名学者到我院访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传递最新科研信息,开阔教师的视野;并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兼职或客座教授,参与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制订了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并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张东芳、李艳丽参加过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培训班和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班,王来武、王淑云、李艳丽、张广毅、赵蓬、王少瑾、崔占峰、孙志毅等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报告,所发表论文被ISTP或EI收录10人次;王淑云到台湾东华大学为EMBA学员授课,赢得很高的赞誉。经过多年努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建起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现有5专业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者占5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三分之一,还有5位老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3.学生培养效果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外向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与其它专业相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有更高的英语水平,在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1)英语和技能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至今本专业已毕业本科生约2000人,获学士学位的比例达到98%,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0%以上,六级通过率也达到近85%。在中韩学术交流活动中,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用流利的英语发表专业知识演讲受到韩国教授的高度赞扬。在难度很大的报关员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中本专业学生的表现都很突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生获二等奖1次。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凭借着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据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2008年我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为47.23%,高于山东财政学院(47.13%)、山东经济学院(39.61%)、济南大学(32.83%)和山东农业大学(19.80%)。(2)考研率高。因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相对较少,但学生考研录取率高。在测算考研率(被录取学生数/本专业学生总数)时,是以本专业学生总数作为基数的,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总数往往是最多的(以2006年为例,国贸专业学生数是工商管理专业的1.5倍,是市场营销专业的2倍),但即使如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研率也高于学院其它专业,近几年均在10%左右,2009年甚至达到15%。若与其它高校相比,考研率也处于高水平。据有关政府部门统计,2008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研录取率烟台大学是10.2%,山东工商学院为3.85%,鲁东大学为9.05%。考研质量很高,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学生不胜枚举。(3)出国留学竞争力强。通过学习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尤其是在学习双语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起国际化视野,并养成用英语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这为其参加雅思、TOFEL或GRE考试获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其尽快踏上出国留学之路,并尽早适应国外学习环境创造了条件。目前本专业学生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留学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二)专业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形成了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为前提,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1.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运作,国际经济6与贸易专业一直采取各种方式注重学生提高实际能力。(1)完善实验教学环境。我院建设了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国际物流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配备了完成课程需要的所有实验设备、计算机软件(EVIEWS,SPSS等)、案例分析工具、视频教学设备和各种专业文献。(2)建立案例分析数据库。本专业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不少课程都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十分便于课程教学。(3)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本课程与若干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烟台晶太服装公司、鼎实贸易公司、张裕葡萄酒公司、冰轮集团等签订实习基地协议,通过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请实习基地的高管人员来校讲课等,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行业的了解,也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近两年还带领部分学生到韩国仁川港、韩进航空公司、韩资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以了解沿海地区韩资企业的经营方式,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4)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教师在讲授最新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引导优秀学生提前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使学生在具备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比如,课程组吸收部分本科生参与到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指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帮助推荐发表论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近4年来,学生在各项课外比赛中获奖31项。2005年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活动中有1名学生获得一等奖。2.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在为实现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而努力。(1)与韩国仁荷大学的合作。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续四年成功接待了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至2009年三次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大宇汽车组装厂,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目前双方一年一次的交流已常规化。(2)与澳大利亚EdithCowan大学的合作。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