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保险业偿付能力管理的经济分析姓名:曹明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保险学指导教师:韦生琼;彭韶兵20060401保险业偿付能力管理的经济分析作者:曹明奎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吴晓辉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2008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由于保险经营成本的后置导致风险的长期隐蔽性,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即在总资产和负债之间保持一个足够大的容量,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实际索赔大于索赔期望时的赔偿和给付责任。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务快速发展,但由于保。险业粗放式经营模式致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较为严重,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财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国未来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本文从国内外保险偿付能力理论研究入手,借鉴国际上保险偿付能力管理以及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财务理论和管理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负债约束条件下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结合我国财险公司业务经营和投资管理的实际状况,对影响我国财险业发展尤其是最终影响偿付能力的内部、外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我国财险公司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拓宽保险投资渠道、改善资产结构、做好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以及提高偿付能力管理水平的战略思路、方法与实施途径。制度、机制和执行力是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执行力是关键。本文从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视角出发,重点对其提高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执行力的课题进行研究,而不涉及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机制等领域。在一个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内,研究我国财险公司如何优化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即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控制保险业务经营风险和投资运作风险,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防范以偿付能力危机为核心的各种金融风险,在合理平衡收益、可承受风险和资本回报的基础上,实现股东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财险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保险偿付能力理论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保险偿付能力理论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是保险业偿付能力管理的基础,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又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内部管理的有效方法。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可分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政府外部监管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既有索赔波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巨灾风险等负债因素,又有资产贬值、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等资产因素。比较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保险偿付能力的监管方法,发现动态监管比静态测试更科学、更合理。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则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进行研究。即对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执行力的具体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三点:(一)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优化负债管理分析。主要涉及财险公司负债类账户的优化管理,包括保费收入、保险业务准备金和次级债务等。依据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保险公司市场定位,构建了我国财险公司保费收入预测模型的基本框架。通过保险业务准备金对偿付能力管理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我国财险公司全国数据大集中的具体措施。投资/储蓄型的长期财产保险产品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二)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优化资产配置分析。我国财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决定了其整体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分析了资金的集团账户管理模式,经实证研究提出了构建现金库存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比较了主要发达国家财险资产配置的特点,研究了我国保险资产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财险公司应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确保投资资金的供给量,拓宽投资渠道,使用在负债约束条件下的资产配置方法,运用金融创新工具,以固定收益投资模式为主,推行多元化投资组合策略,在可承受风险限度内实现最大的投资收益。(三)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绩效研究。运用平衡计分卡对我国财险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经营过程层而、学习和成长层面四个方面,研究制定了我国财险公司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财险业偿付能力状况进行实证研究。近几年,我国财险市场业务快速增长,市场主体和营业网点也迅速增加。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财险业偿付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与10个内外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公司规模的绝对数量不存在相关关系。本文主要贡献与创新之处在于:(一)研究了我国财险公司集团账户管理模式,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构建现金库存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并运用负债约束条件下的资产配置方法,实行多元化投资组合策略,从而提高我国财险公司资金的整体运作水平和综合收益;(二)依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财险公司市场份额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我国财险公司保费收入预测模型的基本框架,并研究发现了保险业务准备金是影响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最重要负债因素,提出了我国财险公司全国数据大集中的具体措施:(三)运用平衡计分卡研究制定了14项考核指标,构建了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四)实证研究了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与10个内外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2.学位论文李龙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2005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是社会经济补偿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稳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寿险业发展初期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相对简单的管理手段,已经为我国寿险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寿险业出现了一定的偿付能力问题;近年来,我国寿险业发展更加迅速,寿险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是并没有在发展中解决寿险业的偿付能力问题。2004年,中国人寿集团、太平洋寿险、新华人寿等三家寿险公司由于偿付能力不足,分别收到了保监会的监管意见书。寿险业偿付能力问题再一次成为寿险业的焦点。对于偿付能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保险监督机构对寿险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适时地发现寿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偿付能力问题,及时的敦促寿险公司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寿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的偿付能力管理,没有出现偿付能力问题的公司应该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已经出现偿付能力问题的公司则应该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偿付能力问题,从而实现我国寿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就是从寿险公司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特征,研究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额度管理问题。本文共分为五章。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往国际国内关于偿付能力管理的文献成果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了我国的偿付能力额度的含义、确定方法及其合理性,并确定了我国偿付能力额度的管理模型。第二章分别从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以及资产负债匹配的角度分析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影响因素。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寿险业的偿付能力现状,对我国寿险业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做出了剖析,并提出了我国寿险业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第四章从资产、负债和资产负债管理角度分析了一些基本的、目前适合于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管理方法。第五章介绍了两种国际上应用的比较广泛的寿险偿付能力管理的方法,一种是动态财务分析法,另一种是动态资本充足性测试,这两种方法既是判断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性的方法,同时也是偿付能力管理的方法。3.期刊论文潘力.王向南构建保险监管新体系——浅谈欧盟SolvencyⅡ草案-现代商业2008,(20)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内容已被世界的保险业所重视,它对于一个保险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各不同地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存在很多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SolvencyⅡ体系正是致力于在欧盟范围内统一确定一个类似巴塞尔协议一一银行偿付能力监管的总体标准.同时SolvencyⅡ引入了一些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嵌入到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中去.本文分析了新颁布的SolvencyⅡ草案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并和我国现有偿付能力管理体制做了相应比较,并提出一些建议.4.学位论文凌玲我国保险业主要监管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协调性研究2009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逐步成熟,以及保险公司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保监会作为市场监管主体,也在建立并完善有效审慎监管机制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保监会对保险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报告要求是非现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这一机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市场主体设立各个层次的监管报告制度,保监会能够获得规范的关于保险公司及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为采取公平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关注的保险市场主体是保险公司,将保监会针对保险公司设立的三项主要监管报告制度——偿付能力报告、精算报告(寿险)和准备金评估报告(财险)以及风险评估报告,与财政部所要求的财务报告制度联系起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各项报告制度自身目的和内容的协调性以及各项报告制度之间的交叉性、重复性和不一致性等协调性问题。无论是从提高保险公司资源配置效率、节约管理成本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监管效率的角度,这都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相比较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而言,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在于突破了对某项单一监管层次或者某个单一报告制度的研究局限性,从而站在基于风险的视角,采用更加系统性、联系性的分析框架,对所涉及的各项报告制度进行分析。本文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具体阐述选择“保险偿付能力报告、精算(准备金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协调性”这一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范围,并对国内外重要参考文献作了文献综述;第二、三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分别介绍我国现行的监管报告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和国际保险业对监管报告制度和公开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情况。这一部分将以规范制度研究为主,其中对我国现行报告制度的论述在于厘清各份报告与各项规范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形成我国保险业监管报告和公开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第四、五、六、七章为第三部分,分别针对偿付能力报告、精算(准备金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财务报告的报告内容与各自的报告目的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论述,主要意图在于回答两个基本问题:(1)现行的规范制度是否对报告目的进行了明确界定?(2)现行的规范制度对报告内容的要求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报告目的?第八章为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上述各份报告之间的协调性,并对改善四项报告制度之间的协调性提出总结性建议。其中对报告间协调性的论述又将分别从监管报告间的关系(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和监管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关系(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视角)两个层面展开。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偿付能力报告制度所要求的报告内容,形式上超越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而实质上却无法达到“基于风险”和建立“动态监管指标”的理想,并且主要报告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性。二、我国保险业关于保险负债没有区分通用财务报告目的和谨慎监管目的下的评估标准,因而财务报告中的准备金负债与偿付能力报告认可负债的准备金部分目前采用的还是一致的谨慎性程度,对此提出的建议是“继续维持现有的准备金评估体系作为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制订一套新的准备金评估办法满足财务报告的要求”。三、风险评估报告是一个综合反映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的报告,目的在于推动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因而应该采用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的的风险分类方式,从而与以偿付能力资本监管为目的的风险分类方式有区别。四、保险公司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当与偿付能力报告信息增强内在联系和可比性,这样就有助于公开信息使用者建立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更为立体的认识和理解。五、我国保险业应该建立一套更综合的风险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各项报告应有各自的具体目标,对风险的评估和披露应有所侧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5.学位论文邓巍基于公司规模和广义灰色关联模型的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2009保险业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各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在正值金融风暴在全球肆虐,金融风险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