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3.生活型: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4.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5.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蒸发进入大气,这种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6.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7.种群:种群是指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8.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10.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1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然后流回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2.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13.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的生物量的金字塔图形叫生物量金字塔。14.动态生命表: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一个种群的存活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制的表。15.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16.森林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森林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地区,通称为森林群落交错地区。17.生物量: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18.环境容纳量: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19.边缘效应:在交错区内,往往能容纳两个群落分别拥有的物种,新生境内还会出现交错区所特有的种,因此物种的数目以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就是边缘效应20.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21.种群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22.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23.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竞争排斥原理: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24.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25.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26.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27.物种: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同种个体共有遗传基因库,并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的集合体。28.化感作用(抗生作用):通常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29.重要值:重要值是某个种在种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30.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31.演替:指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外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3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33.林德曼效率(生态效率):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34.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35.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36.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因子的综合称为生境。37.光饱和点: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但当光强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光合作用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的很少,该处即是光饱和点。38.光补偿点: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强即是光补偿点,光补偿点处的光合作用生产量与呼吸消耗相等。39.生理有效辐射:红橙光主要是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40.生理无效辐射:指很少被吸收利用的绿光。41.森林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把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的效率;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保持、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42.植物耐阴性: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程度。树种耐阴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43.光周期现象:植物开花时期多数取决于每天日照时间的长短;植物光周期类型: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44.春化作用:某些植物的开花结果需要一定时间低温的刺激,这种需要经过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简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答:补偿作用: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光合作用中,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答:(1)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存在价值;备用价值等。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答:(1)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2)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特征:土壤顺行发展,厚度增加,肥力提高;对环境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形成特有的群落环境;群落向中生化的方向发展;森林群落结构日趋复杂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产力提高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t=N0e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dN/dt=rN(KN-K),其中,K为环境容纳量,其他各项含义同上式。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一定环境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根系发达;叶子变小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7.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即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比如,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而又反过来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8.简述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并说明其生态意义?答:森林的垂直结构是指森林群落地上与地下的分层结构,地上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地下指不同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意义: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缓了竞争。9.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答:①森林凋落物分解太慢,归还森林的大部分养分长时期不能参与流通,养分循环和森林生产力就会下降。未分解的凋落物长期积累在森林地被物里,对土壤有不良影响。使林木根系发育不良,得不到更多的养分,生长缓慢。②若凋落物分解太快,释放的养分过多,植物和土壤也难以将其保留住,养分将会从根际淋洗掉。造成有机物质的损失,土壤肥力和抗侵蚀能力降低,以及土壤其他方面的不良后果。1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答:(1)陆地:大气二氧化碳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另有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返回大气。(2)水域: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3)水体中二氧化碳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11、简述高温对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及对植物或动物对高温的适应。答:(一)高温对动植物的影响:影响酶反应速率:导致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或者代谢的组分不平衡,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有机体脱水,使动物失去降温能力,植物大量失水,破坏水分平衡,高温下的失水率能够成为致死因子。影响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影响驯化和气候驯化:温度能够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决定有机体是否将开始发育。很多植物在发芽前都需要一个寒冷期或冰冻期。(二)动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植物对高温的生理适应主要是降低细胞的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慢代谢速率,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其次,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对高温适应的重要途径是适当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在高温炎热的时候,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环境温度降低或躲在阴凉处后,再通过自然地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12、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答:1)综合作用:每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众多因子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为主导因子。例: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3)阶段性作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例:低温在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须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是有害的。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众多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生态数量不够时,可依靠相近的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例: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和作用下降可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发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间接影响以植物为食物的食草动物。13、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特征?答: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特征:1)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及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个体在遗传上有差异,基因组成也在变动中14、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答: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