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绪论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p1)生物圈: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组成。(p3)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简史(p5—8)二、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双名法:将植物的学名用拉丁文命名,并由两个拉丁字组成。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的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只种加词,即种名,起着标志某一植物种的作用,根据种加词就可把它与本属其他的种相区分。(p45)颈卵器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均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裸子植物的绝大多数种类也具有颈卵器,三者合称颈卵器植物。(p46)蕨类植物优于苔藓植物的原因:①苔藓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②蕨类植物有雌管组织。(p53)裸子植物的特征:①孢子发达。②具有胚珠,形成种子。③配子进一步退化寄生在孢子上,具有颈卵器。④形成球花。⑤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⑥具有多胚现象。综上所述,裸子植物孢子体进一步分化,具有发达的维管系统和根系,产生种子和花粉管,使受精摆脱了水的限制,使它更能适应陆生环境和繁衍后代。(p57)被子植物的特征:①具有真正的花。②具有雌。③具有双受精现象。④孢子体高度发达。⑤配子体进一步退化。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最进化的植物种群?由于被子植物具有上述适应于陆生环境的各种特征,使它们具备了在生存竞争中优越于其他各类植物的内在条件,保证和加强了被子植物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它们在地球上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p62)植物分类范围:界门纲目科属。三、植物区系地理世界种:植物分布的种间差别极大,有少数植物分布十分广泛,这样的种群成为世界种。分布区制图方法:点图发、轮廓法(周界法)、涂斑法、邻近距离平均法。(p75)分布区中心:多度中心、发生中心(起源中心)、多样化中心、变异中心、残骸中心。(p78)植物区系:指某一地、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种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p85)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①植物种类十分丰富。②起源古老。③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④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复杂。⑤特有程度高。(p103)原因:(略)(p102)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该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他们确定的岛屿生物群的3个特征:①生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成正相关。②生物种数与岛屿距离大陆或其他生物源地的远近成负相关。③岛屿在生物种类组成上出现连续的种类流通,但种类数量保持大致稳定。(p110)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运用:①保护区地点的选择。②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③自然保护区形状的设计。(p111)生物入侵:某一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认为途径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区,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稳步扩展,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p113)四、植物生活与环境生态因子:指在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p119)生态因子的类型:(影响植物群落)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p120)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①综合作用。②非等价性。③不可替代和可调剂性。④阶段性和限制性。⑤直接性和间接性。(p120)限制因子:任何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生态幅:植物对每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生存的范围,即每一种植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p121)最小因子法则(p122)生态适应的类型:趋同适应、趋异适应。趋同适应:指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趋异适应:或辐射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和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适应方式和途径等。(p124)生活型:植物对于综合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p125)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比较(p130表)根据植物诱导花芽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四类: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型植物。(p132)高温对植物有何伤害,植物如何适应?答:主要引起酶活性降低和功能紊乱,水分代谢失调,有毒物质积累,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和功能降低,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并大于光合作用。适应:(1)形态适应。减少对热量的吸收。(2)生理适应。在细胞内增加糖或盐的浓度,同时降低含水量。使细胞内原生质浓度增加,增强了原生质抗凝结的能力。(3)行为适应。依靠叶片的运动,减少叶片与入射光线的角度,避免体温过高。(p140)沙区生境的特点:高温、冷热巨变、干燥少雨、光照强烈、风大沙多、其质具有流动性且营养元素极度困乏。沙区植物的生态适应:①沙的流动性使得沙生植物具有耐风蚀沙埋的能力。②根系生长速度极为迅速。③有些沙生植物的根系形成了保护结构。④具有许多旱生植物的特征,如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片极具缩小以减小蒸腾作用。⑤在特别干旱的时候,停止生长,呈假死状态,待到有雨的时候再恢复生长。⑥利用环境中短暂的雨季快速萌发并完成整个生活史的短命植物。⑦在繁殖方面,靠风力传播种子和果实。⑧营养少。(p150)五、植物种群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年龄金字塔(p157)逻辑斯蒂曲线(p162)过捕:过度利用某种资源使其种群数量降低到k/2水平以下,导致种群持续下降,最后频临灭绝,这种现象称为过捕。种群衰亡的原因:种群个体数量太少而产生近亲繁殖,使后代体质减弱,,死亡率增加;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对于雌雄以异株的植物种群来说,种群的密度过低导致雌雄个体难以相遇,使繁殖力下降;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入侵种的排斥作用。(p164)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境:指植物体具体生活的环境。竞争与生态位的关系(p174—175)六、植物群落植被: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优势种:指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其个体数量多,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建群种:指群落优势层的优势种。数量不一定多,但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群落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面: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季相演替:随季节更替而改变的群落外貌变化,称为季相演替。演替:指某一地段上的植物群落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地球表面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及成因规律:(1)物种多样性随维度变化。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2)物种多样性随经度的变化。从海洋到内陆,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3)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变化。随海拔增高而降低。(4)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原因:(1)进化时间论。(2)生态时间论。(3)空间异质性理论。(4)气候稳定性理论。(5)竞争理论。(6)捕食理论。(7)生产力理论。(p192)植物群落形成的几个阶段:侵移、定居和增殖、竞争和群落的形成。植物群落的发育(p213)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次生演替:原生群落遭到破坏后即发生次生演替。旱生演替系列和水生演替系列(详见p217)植物群落的分类原则(1)植物种类组成。(2)外貌和结构。(3)生态地理特征。(4)动态特征。(p224)以云杉林的采伐演替为例,阐明次生演替的过程及特点。(p219)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