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科研道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善于合作的团结精神和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2.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的试验技术,能解决本专业领域的技术难题并能进行创新性的研究。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传热强化理论与技术传热强化一直是热能工程学科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素有第二代传热技术之称。传热强化是减小热力设备体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方向主要从事无源强化传热研究,注重实际应用,并特别提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振动强化传热机理及应用;旋流强化传热技术;电站锅炉热管空气预热器;翅片管换热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污垢的形成及控制;小空间自然对流和多孔介质传热研究;换热设备的动态特性与控制等。2.燃烧与污染物控制基于国家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需求,致力于以煤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和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绿色燃料的燃烧和转化过程,及其中污染物生成规律和控制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先进的高效率低污染能源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开发,服务国家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内容:高效低污染流化床燃烧理论与技术;电站煤粉锅炉低污染和强化燃烧技术;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烟气除尘技术;CO2减排技术;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3、热力设备节能与可靠性本研究方向突出热力设备、热力系统和热力过程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有机统一。将可靠性理论、设备运行理论以及节能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热力设备的能量转换理论,分析各节点上的经济性与可靠性,达到设备的经济性最高可靠性最高的目的。本研究方向把故障控制与节能有机结合起来,在热力设备节能领域实现突破及创新,完善现有的节能理论及可靠性理论。通过本方向研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热力设备可靠性与经济性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理论,从而获得关于热力设备全新的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通过研究,将进一步认识热力设备在各个运行阶段的动态特性,全面找出影响其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各种因素,从而为优化运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4、内燃机工作工程与排放控制主要进行内燃机的燃烧组织、测试分析、排放与噪声控制以及汽车热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汽车的排放与噪声污染以及能源消耗是环保和节能研究中非常的突出问题,内燃机的燃烧、排放和噪声是其中的主要方面。本研究方向通过对内燃机配气、供油和燃烧过程的优化和匹配以及采用新能源、新燃料等技术来实现高效低污染燃烧,实现节能和排放与噪声控制并举的目标;采取排气后处理和高效消声器对现有机型进行排放和噪声控制与改进;以汽车整体能耗控制为目标来优化和组织各能量利用环节。研究采取测试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过程的内在因素,建立内燃机高效低污染工作的理论和技术。三学习年限学习期限一般为3-6年。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低于13学分,其中必修9学分,选修不低于4学分。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前沿讲座5学分。前沿讲座应贯穿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1)前沿讲座的目的和内容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生熟悉本专业和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2)前沿讲座的形式前沿讲座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博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讨论班),二是听取国内外本专业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做学科前沿系列报告。前沿讲座要以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力求生动、活泼、多样。鼓励博士生参加跨专业、跨学科的专题讲座。(3)前沿讲座的次数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15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5次。主讲者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要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4)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由组织讲座单位的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5学分。2选修课指能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专业或相关学科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博士生第二外国语作为选修课,计2学分。3补修课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硕士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课程设置请见教学计划表。六中期考核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博士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在全面进入论文工作之前,要进行一次德、智、体全面的综合考核。考核应在第五学期内完成,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博士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身体状况以及学科综合考试等。学科综合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博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五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本人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笔试兼口试(口试必须事先有提纲),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取多数委员意见)并写出评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博士生,不能补考。中期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七、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由该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任组长。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是一篇完整的、系统的学术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年。1、选题和开题报告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水平、价值。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掌握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开题报告。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鼓励博士生敢于选择难度较大的国际前沿领域课题,应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项目、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者,论文正式进入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对开题报告的要求(1).在大量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及写作质量。每隔3个月,博士生向其导师及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博士生导师、指导小组、或有关其他专业老师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3、论文预答辩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博士生应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邀请的有关专家进行预答辩,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4、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先由导师、指导小组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初审、预答辩和答辩准备工作,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应提前3个月将写好的正式论文,提交导师审阅同意后,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由学校统一安排评阅人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建议,最后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做出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5、论文发表要求在学习期间,博士生须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不包括增刊,刊物类别参考山东大学有关规定)上发表3篇以上(含3篇)与其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其中有2篇须发表在SCI、EI收录的期刊上或为ISTP收录。论文署名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要求博士生为第一作者,且第一完成单位为山东大学。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或清样为准。八实践环节博士研究生参与实践是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1、社会实践深入社会,接触工农,了解生产实际。博士生可结合课题或利用假期参加二到三周的科技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写出总结报告,交院辅导室批阅。2、教学实践结合课题和专业课学习,博士生可协助指导硕士生或本科毕业设计或一门相关课程的辅导答疑,工作量安排在20学时左右。完成教学实践的学期末,写出教学实践总结报告,交导师组审阅。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考核,合格者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附:阅读文献与书目(一)期刊《中国科学》A辑、《中国科学》B辑、《工程热物理学报》、《动力工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工业锅炉》、《热能动力工程》、《工业炉》、《锅炉技术》,《制冷学报》、《低温工程》、《暖通空调》、《太阳能学报》、《机械工程学报》、《化工学报》、《仪器仪表学报》、《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空气动力学学报》、《煤气与热力》、《通风除尘》、《实验力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电力》、《燃烧科学与技术》、《洁净煤技术》、《电站系统工程》、《流体机械》、《流体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测量》、《热力发电》、《节能技术》、《节能》、《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B辑)、《清华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全国计算传热会议论文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内燃机学报》、《内燃机工程》、《汽车工程》、《汽车技术》、《Fuel》、《Power》、《Modern》、《powersystem》、《Powerengineering》、《ChemicalEngineering》、《F1ame》、《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NumericalHeatTransfer》、《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Research》、《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JournalofEngineeringforGas&Power》、《Trans.ofASME》、《DieselEngine&GasTurbine》(二)书目《燃烧学》格拉斯曼《煤的洁净燃烧》毛健雄等《大气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