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焦作市2012-2013学年(下)高一年级联合测试语文试卷试题分析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党红英命题意图本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联合测试。按照上级精神,检测范围为高一年级进入高中至今所学的所有内容,即涉及必修1-4的全部内容,考虑到教学实际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较为偏重必修4,兼顾到了课内所学和课外的适当延伸;意在警醒师生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视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本次命题,参照2012年语文高考课标卷的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虑到所学文本类型的限制,试卷结构稍有调整。整张试卷共150分,五大题,17个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文本节选自必修4附录《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重要语句的理解,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的能力。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必修4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选的是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中的《雨霖铃》,重点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和赏析其表现手法的能力;名篇名句默写全出自必修4的背诵篇目,考查的是识记、理解能力。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第四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言的连贯、有创意、有文采及句子的仿写,所选语文材料大部分来源于教材和生活,小部分来源于时政要闻。第五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此次在审题上有意提高了难度。考试结果统计本次参加考试人数文科10991人,理科11270人。全市平均分,理科90.63分,文科87.38分。全市最高分,文科125分(焦作一中语文教师郭永声所执教的高一3班的彭嘉豪同学,),理科128分(焦作一中语文教师崔新所执教的高一15班的张兰同学);全市120分以上26人(文理科分别为9人、17人),115分以上146人(文科52人,理科94人),110分以上667人(文科268人,理科399人),105分以上1969人(文科836人,理科1133人),100分以上4487人(文科1939人,理科2548人),,90分以上12203人(文科5461人,理科6742人)。试题难度系数文科0.58为,理科为0.6,难度有所增加。难度较大的小题为第1、15题,难度系数低于0.3,第5题难度较小,文理科难度系数都大于0.8.绝大部分试题难度系数在0.3-0.8之间,体现了2很好的区分度。表1:学科及各小题平均分题号学科客观主观1234567分值1502712333333310文科87.3814.5372.850.531.971.092.192.750.957.09理科90.6315.774.930.532.221.222.552.881.117.75题号891011121314151617分值566253335660文科2.542.434.1312.71.761.771.520.892.540.59理科2.752.64.3413.081.721.91.560.992.5340.89表2:难度系数统计表题号学科客观主观12345612文科0.580.540.590.180.660.360.730.920.320.59理科0.60.580.610.180.740.410.850.960.370.57题号13147891011151617文科0.590.510.710.510.410.690.510.180.420.68理科0.630.520.780.550.430.720.520.20.420.68表3:各省级示范高中最高分、平均分与120分以上人数统计类别最高分平均分最高分平均分120分以上人数学校名称文科理科文科理科全市12587.3812890.63917焦作一中12598.7912898.4227焦作十一中12196.912596.822修武一中12291.412196.5912博爱一中11792.9812194.5101武陟一中12394.112394.4131沁阳一中11792.7612593.5802沁阳永威11594.6611695.9300温县一中11691.7712594.1601孟州一中11489.8612193.2501试题解析与评分标准(本试题解析部分特邀焦作十一中高一备课组长王丽霞老师撰写)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原文说“人们应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C项说“要求人们应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没有“从整体上”的限制,与原文不符。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不仅如此,还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进而3达到内心的和谐。”而C项说“更重要的是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达到内心的和谐,进而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这里,“更重要的是”与“不仅如此,还应当”表述不一致;另外,“进而”前后的内容颠倒。3.【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原文说“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C项则说:“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不二法门”,C项将原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变成“不二法门”,表述错误。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D项的“负”应为“凭借、倚仗”,是古文中的常用义。5.(3分)【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②④是秦王的行为,⑥是秦王左右侍臣的做法。排除②④⑥,可得正确答案。6.(3分)【答案】B【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理解,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B项“并立刻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中“立刻”的表述与原文不符。7.(10分)【答案】(1)(5分)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呢?(2)(5分)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解析与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其中(1)关键词“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况”(何况)各1分,大意3分。(2)关键词“诚”(实在),“见……于”(表被动),“间”(从小路)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这首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2分)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2分)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9.(6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这句诗融情于景。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有尽而意无穷;(3分)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远离爱人,前路“千里烟波”,愁绪更浓。(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6分)【答案】(1)樯橹灰飞烟灭(2)何妨吟啸且徐行(3)玉簪螺髻(4)佛狸祠下(5)玉枕纱厨(6)憔悴损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给0分。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25分)(1)(5分)A(3分)E(2分)D(1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则给0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2)(6分)【答案与评分标准】①“囚绿”是文章五个层次中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②“囚绿”表明了作者复杂的心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的坚决反抗;③“囚绿”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散文的题目的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作文本题从景物的描写重点及其象征意义、情感的表达、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分析题目的设置原因。能力层级为C级。(3)(6分)【答案与评分标准】①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③是柔软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④是倔强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散文中景物特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4)(8分)【评分标准】(答案略)不满80字最高不超过4分;景物特征4分,拟人手法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中运用拟人手法写景状物的仿写能力。能力层级为F。景物特征突出4分,拟人手法运用得当4分。第四大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项“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得到教益。不合语境。A项“一脉相承”: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符合语境。C项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符合语境。D项“手胼足胝”: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符合语境。13.(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其中A项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有待加强”后加“的现状”;B项属于搭配不当,“能否真正造就人才”是两面,而前面的表述是一面;D项属于搭配不当和不合逻辑,“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不是“美好的社会制度”;“不仅……而且……”引导的内容前后颠倒。514.(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衔接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E。这种试题偏重于逻辑思维(表意)考查,当然也可能涉及语段的修辞、句式、语言特色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的明确性、层次性。先看文段的事理:即逻辑思维顺序。本段文字论述昨天、今天、明天,观点是经营好今天是关键。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先从今天说起,紧接着自然要论述的就是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因为昨天已经过去,走向明天才是人生的大方向,而要走向辉煌的明天,就必须经营好今天;最后再论述不能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实际上强调的依然是经营好今天,文路至此,自然接住了结尾一句话,突出了中心。再看文段的文理:即语言运用的内在规律。它主要体现为虚词、关联词语的焊接作用。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这一句中既然有接力处,下句自然就要顺着这一比喻来论述,那么紧接的句子就应该是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15.(5分)【答案】参考示例:明明是谁?他为什么不自己来见我?(超出字数给0分,只要符合逻辑、出人意料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的逻辑衔接、简明连贯、富于创意等综合能力。学生要在仔细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补写出所缺漏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言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富于创意,一般都有字数限制。16.(6分)【评分标准】(每句3分,其中内容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