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14.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14.3溶胶的动力性质§14.4溶胶的光学性质§14.5溶胶的电学性质§14.6双电层理论和电势§14.7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14.8乳状液主要内容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基本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大概分类,掌握憎液溶胶的胶粒结构。2.了解憎液溶胶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与特点,了解利用这些特点在工业、生物学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掌握电动电势及其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4.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以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一、分散系统的分类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分子分散系统•胶体分散系统•粗分散系统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固溶胶•气溶胶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胶体粒子的结构分类:•憎液溶胶•亲液溶胶§14.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分子分散系统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nm以下(r1nm)。通常把这种体系称为真溶液。•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nmr100nm)之间的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粗分散系统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2、按胶体溶液稳定性和胶体粒子的结构分类•憎液溶胶:•憎液溶胶:粒子、多相、不稳定、不可逆分子、均相、稳定、可逆3、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液溶胶:•固溶胶:•气溶胶: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l-s、l-l、l-g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s-s、s-l、s-g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g-s、g-l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二、胶体的基本特性特有的分散程度粒子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多相不均匀性在超级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存在界面。热力学不稳定性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二、胶团的结构胶团由内向外分别由胶核、紧密层、扩散层组成。例1:AgNO3+KI→KNO3+AgI↓KI过量胶团的结构表达式:[(AgI)mnI–(n-x)K+]x–x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胶核胶粒(带负电)胶团(电中性)胶核胶粒胶团胶团的图示式: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例2:AgNO3+KI→KNO3+AgI↓过量的AgNO3胶团的结构表达式:[(AgI)mnAg+(n-x)NO3–]x+x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胶核胶粒(带正电)胶团(电中性)胶团胶核胶粒胶团的图示式:说明:胶核优先吸附溶液中与胶核中相同的离子。若无相同离子,则首先吸附水化能力较弱的负离子,所以自然界中的胶粒大多带负电,胶粒可带正电或负电,而胶团不带电。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胶粒和胶团都是溶剂化的。胶团没有固定的直径和质量,同一种溶胶的质量也不是一个固定值,不同溶胶的胶团可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形成溶胶时,体系除了分散相、分散介质外,还需要第三种物质,即:稳定剂。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14.3胶体和动力性质一、Brown运动1、基本假定布朗运动和分子运动完全类似,且布朗运动是不断作无规则热运动的液体分子对微粒冲击的结果。2、Brown运动的公式213rtLRTx式中是在观察时间t内粒子沿x轴方向的平均位移;xr为胶粒的半径;为介质的粘度;L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通过指定截面的扩散速度与浓度梯度和截面积成正比。二、扩散和渗透压1、扩散作用dd=-ddmcDAtx①Fick定律D为扩散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浓度梯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质量。—Fick第一定律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22ddddccDtx若考虑到扩散系数受浓度的影响,则ddd()dddccDtxx—Fick第二定律②扩散系数的求算22xDt—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从布朗运动实验测出,就可求出扩散系数D。x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将布朗运动公式代入:)(321rtLRTx16RTDLr从上式可以求粒子半径r。已知r和粒子密度,可以计算粒子的摩尔质量。343MrL22xDt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2、溶胶的渗透压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cRT式中c为胶粒的浓度。由于憎液溶液不稳定,浓度不能太大,所以测出的渗透压及其它依数性质都很小。3、沉降与沉降平衡32021141exp[()()]3NrgLxxNRT—高度分布公式粒子质量愈大,其平衡浓度随高度的降低亦愈大。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与光束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一、Tyndall效应和Rayleigh公式1、分散体系的光现象§14.4溶胶的光学性质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系统呈现混浊。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2、Rayleigh公式222222122212424()2AVnnInn式中:A入射光振幅,单位体积中粒子数入射光波长,每个粒子的体积分散相折射率,分散介质的折射率1n2nV讨论:散射光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显著,则散射作用亦愈显著。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成正比。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222222122212424()2AVnnInn当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等条件都相同时,Rayleigh公式可改写成:24νVIKλ当入射光波长不变,cV343Vr311322IrIr若有两个浓度相同的溶胶3IK'cr设粒子为球形,乳光计的原理1122IcIc若胶体粒子大小相同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1、离子吸附§14.5溶胶的电学性质一、胶体粒子带电的原因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2、溶解量不均衡离子型固体物质如AgI,在水中会有微量的溶解,所以水中会有少量的银离子和碘离子。例如:在制备AgI溶胶时,由于Ag+较小,活动能力强,扩散快,比I-容易脱离晶格而进入溶液,使AgI胶粒带负电。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3、电离例如蛋白质分子,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较高的溶液中,离解生成P–COO-离子而负带电;在pH较低的溶液中,生成P-NH3+离子而带正电。在某一特定的pH条件下,生成的-COO-和-NH3+数量相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该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胶核表面上的分子与水接触时,会发生电离,其中一种离子进入水中,另外一种留在表面上,从而使胶体粒子带电。4、同晶置换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带电的介质发生流动,产生流动电势;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沉降,产生沉降电势。这是因动而产生电。以上四种现象都称为电动现象。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这是因电而动。二、电动现象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带电胶粒或大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1、电泳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2、电渗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介质通过多孔性物质而移动,即固相不动而液相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渗。外加电解质对电渗速度影响显著,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电渗速度降低,甚至会改变电渗的方向。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在重力场的作用下,带电的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使底层与表面层的粒子浓度悬殊,从而产生电势差,这就是沉降电势。3、沉降电势4、流动电势含有离子的液体在加压或重力等外力的作用下,流经多孔膜或毛细管时会产生电势差。这种因流动而产生的电势称为流动电势。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14.6双电层理论和电势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可以是固体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离子进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一、胶粒的双电层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1、平板型模型亥姆霍兹认为固体的表面电荷与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即反离子)构成平行的两层,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整个双电层厚度为。固体表面与液体内部的总的电位差即等于热力学电势0,在双电层内,热力学电势呈直线下降。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和溶液中的反离子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模型过于简单,由于离子热运动,不可能形成平板电容器。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2、扩散双电层模型Gouy和Chapman认为,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个离子厚度称为紧密层;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的浓度梯度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离子的分布可用玻兹曼公式表示,称为扩散层。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构成。移动的切动面为AB面。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3、Stern模型Stern对扩散双电层模型作进一步修正。他认为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紧密层约有一、二个分子层的厚度,后被称为Stern层;由反号离子电性中心构成的平面称为Stern平面。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由于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胶粒在移动时,紧密层会结合一定数量的溶剂分子一起移动,所以滑移的切动面由比Stern层略右的曲线表示。从固体表面到Stern平面,电位从0直线下降为。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二、双电层的三种电势电势:带电的固体或胶粒在移动时,移动的切动面与液体本体之间的电位差。表面电势:主要取决于溶液中与固相成平衡的离子浓度,符合Nernst方程。电势:受溶液中高价或大离子的影响。'caddd'''bbbb''''''x'a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14.7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一、溶胶的稳定性1、不稳定性因素溶胶是高分散体系,比表面积大,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大。Brown运动。范德华引力。2、稳定性因素Brown运动。溶剂化作用。双电层的特殊结构。上一内容回主目录返回下一内容二、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1.外加电解质的影响聚沉值: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聚沉能力:是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主要与电解质中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价数、离子半径、同电性离子价数等有关。其中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