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期末复习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概论期末复习版绪论第一节文化与产业界说第二节文化产业相关概念辨析第三节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1.符号是文化的基础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3.规范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一)定义本分类规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二)范围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第二章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的发展一、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二、西方文化理论的批判与发展1、大众文化(MassCulture)释义2、对大众文化持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单一批判立场的文化理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主义、里维斯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3、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思想溯源、发展历程、代表人物3.1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概念的提出溯源:1926年,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首次提出:1947年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之“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3.2法兰克福学派文化产业批判的要点第一、文化工业是文化的商品化具体体现:1、文化工业生产的产品成为纯粹赚钱的工具;2、文化工业的商品性表现在对它的消费上;3、文化工业的商品化倾向还在于它对于一切可能的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活动的渗透;4、最典型的体现是它已经成为一种广告。第二、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丧失了艺术的超越性精神第三、文化工业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是国家权力与商业机构对大众的控制和改造具体表现:欺骗功能1、通过取消现实与文化的距离来弱化大众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丧失辨别真伪的能力,并逐渐放弃鉴别真伪的习惯;2、通过真实的外表提供虚假的信息;3、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还在于它在语言上制造一种与大众的亲切感。4、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矫正代表人物:雷蒙德·威廉姆斯,斯图亚特·霍尔和特里·伊格尔顿4.1伯明翰学派矫正的途径重新定义大众、重新定义文化、重新解释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话语的编码和解码》,三种不同的方式:支配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立码4.2伯明翰学派的主要观点第一,拒绝高雅与低俗的传统划分,取消文化产品中审美标准的首要地位。第二,文化研究的重点转向流通过程,更关心文化产品的用法与用途。第三,认为文化产业的文本是开放的,受众虽不参与内容的生产,却可以参与文本的解读,从而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接受文化产业产品。5、美国文化产业理论的发展代表人物:约翰·费斯克代表作:《理解大众文化》和《阅读大众文化》“文化消费主义”主要观点:(1)大众文化是由大众而不是由文化产业促成;(2)电视的两种经济: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第二节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二、西方文化产业的特点(1)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文化产业的兼并整合加速。(3)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中成为支配性的力量。(4)数字化、网络化给世界文化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5)世界文化产业领域中的霸权主义日益凸现。第三章中国文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中国文化产业的实践第二节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发展第一节中国文化产业的实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5)文化市场开端:1980广州东方宾馆音乐茶座第二阶段:逐步兴起阶段(1985—1992)第三阶段:加快发展阶段(1992—1998)第四阶段: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第二节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发展文化市场——1988年文化部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经济——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文化产业——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文化产业司——1998年设立,标志着中国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了政府工作体系文化产业化——1999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1、从表象到实质批判:《欲望与沉沦——当代大众文化批判》、《大众文化的时代与想象力的衰落》、戴锦华《文化地形图及其他》认可:周平远《文化工业与文化策略》、潘知常《美学的边缘》2、从启蒙到理性以“十六大”“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为界(1)理论启蒙时期:自发研究内容:对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外延的界定,对文化产业性质功能的分析等特点:各自为政,较为肤浅(2)理性发展时期内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为中共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和学术支持表现:《文化产业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系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系列,《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系列等;相关专著的问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第四章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文化产业的属性第二节文化产业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文化产业的运动规律第一节文化产业的属性1.经济性2.政治性3.社会性4.文化性5.意识形态性第二节文化产业的特征与功能一、文化产业的特征(一)产品的精神性(二)消费的娱乐性(三)产业的依附性二、文化产业的功能(一)经济增长功能1、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2、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3、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意识形态功能1、精神的传承性与影响力2、舆论宣传的引导性3、防御文化殖民,保障民族文化安全(三)教育与审美功能(四)文化传播功能1、在传播中优化文化;2、传承文化观念;3、传播地域文化;4、保存民族文化;5、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第三节文化产业的运动规律一、文化产业的一般规律1.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规律2.产业运动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规律3.文化发展规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规律二、文化产业运动的特殊规律1.科技前导规律2.双重复合转变规律:经济性与政治性3.阶梯递进规律:转型——发展——成熟4.机制变革规律5.增长周期波动规律第五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涵义第二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第三节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文化事业的概念:建设、引导、调控和管理社会的公益性文化,由传统的“事业单位”来实施管理。其特征是公共服务性、非营利性和先进文化的导向性,其根本目标是满足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并引导人民群众公共性的和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活动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方面,都是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文化的产业化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文化的生产力;另一方面,文化的事业性质又使文化活动不能简单一概地产业化,否则会伤害文化本身。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区别:从文化行业划分看文化事业主要负责建设和管理社会的公益性文化,其特征是公共服务性、非盈利性和先进文化的导向性,一般不能纳入产业化轨道,不能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管理;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中的经营部分,即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要通过企业运作使这一部门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换为市场商业价值,并同时以文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过程来实现文化的社会传播。从发展宗旨看文化事业是为了实现文化的社会目标,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社会的精神文明,为社会公众提供健康有益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适应并引导人民群众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要务;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追求,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创造最大化利润,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财富。从管理体制看文化事业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运转,其决策机制源于政府规划、文化政策法规等;文化产业实行的是企业管理体制,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靠商业运作来创造利润,以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自主决策,实现文化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1.改革总体目标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建设文化;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实现文化管理体制向大文化管理体制转变。第六章文化产业的资源条件第一节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资源第二节文化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第一节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资源二、文化资源的形态1.符号化意义的文化资源2.经验型的技能文化资源3.垄断性的旅游文化资源4.创新型的智能文化资源三、文化资源的价值要素及特性1.文化资源的价值要素(1)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本体价值(2)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增值价值(3)文化资源的消费价值:市场价值2.文化资源的特性(1)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2)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3)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四)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特点1.文化资源内容注重创意性(1)创意把不断激活的文化资源重新整合(2)创意贯穿于整个文化产业的经营过程中(3)用创意不断提升原有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2.文化资源手段呈现信息性(1)信息化有助于经营者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文化资源(2)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发展有利于拓展文化产业的外延(3)全球信息化趋势节约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成本3.文化资源配置凸现国际性4.文化资源经营显示集团性第二节文化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二、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特征1.文化的综合性(1)底蕴的深厚性(2)体系的完整性(3)知识的更新性2.能力的复合性3.思维的创新性三、文化产业人力资源体系的构成1.协调合理的知识2.全面完备的信息3.复合多样的能力第七章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第一节文化市场的构成第二节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第三节文化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第四节我国文化市场建设的任务第一节文化市场的构成一、文化市场的基本概念文化市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内在关系的体现,是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又是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表现形态;从文化的角度,它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经济的立场看,它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文化市场的组成生产主体、经营主体、消费主体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1.经济因素、2.文化因素、3.社会因素、4.政治因素第二节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关系1、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总量2、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构成3、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前景4、文化市场促进着文化体制改革第三节文化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1.高成长性趋势2.大众化趋势3.产业化趋势第四节我国文化市场建设的任务一、我国文化市场建设任务1.完善法律法规2.培育完善文化市场3.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4.建立国家文化支持保护与文化创新体系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二、文化体制改革1、文化体制改革目标: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2、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最大限度的解放文化生产力,缩小城乡文化差别和东西部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差距,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文化体制改革路径1)实现政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