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张俊谊陕北文化是地域文化,陕北文化的中心即在榆林的绥德、米脂、清涧、子洲等地。曹颖僧先生也如是说:“今者自清涧以上绥米各县,地居陕北腹里,风俗礼教,尚存当日之旧习,堪称文化的中坚。”(《延绥揽胜》)榆林的地域文化有三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即九曲黄河,万里长城,万里长征第一站。九曲黄河,榆林位于黄河中游,黄河从其东境流过,她的文化底色应该是黄河文化,也就是黄土文化。万里长城,榆林有秦代长城遗址、隋代长城遗址、明代长城遗址,也就是说榆林自古为边防要塞。万里长征第一站,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一站即在榆林的定边南部。李子洲等革命先辈在榆林中学和绥德师范传播革命火种,陕北最早的共产党支部即在榆林成立,1927年10月,发生了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第一枪,1928年4月,在子洲南丰寨召开了陕北第一次党代会,使陕北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榆林大部分地方属陕甘宁边区,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主要在榆林。榆林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红军长征的落脚地,八路军抗战的根据地,全国解放的转折地。因此,榆林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榆林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天下之势在九边,而秦有其三;三边之甲劲天下,而榆林居其首。”(《延绥镇志序》)榆林位居陕西之北,榆林乃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且位居首要,天下驰名。榆林文化有边塞特色。从历史上讲,榆林就是边关重镇。这里是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前沿。金戈铁马,强弓劲弩,在这里各民族上演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剧目。商代,这里是鬼方部落居住之地,鬼方非常强悍,《易经》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周代,这里居住着严允,严允和周王朝常有战事,《诗经》有多篇描述,其中有“不遑寝息,严允之故。”春秋时是狄人居住之地,狄人也是游牧部落,非常强悍。战国、秦汉为匈奴族驰骋往来的地盘,蒙恬镇守上郡,李广镇守上郡,都是为的抵御匈奴。三国时期,这里干脆被匈奴占据,南北朝时,北方“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在榆林等地十分活跃,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在今榆林地盘建立了大夏国,后修建国都统万城,显赫一时。隋末,突厥族梁师都称帝与夏州。榆林也是安置少数民族的地方。汉代,曾把龟兹国的余部安置在榆林,唐代,曾安置了吐谷浑和党项族,唐末,党项族在榆林发展壮大,和朝廷分庭抗礼,到宋代,建立西夏,成了北宋的心腹之患,杨家将戍守麟州、永乐大战等都是著名的历史事件,所以,范仲淹有《麟州秋词》。明代榆林为延绥镇治所,成了九边重镇之一,抗击鞑靼入侵,皆是人人熟知的历史。昭君和番、文姬归汉、苏武回国都经过的是榆林,就连抗日战争中,成吉思汗灵榇迁移也走的是榆林。古诗中有多少边塞诗说的是榆林。“誓扫匈奴不顾身,三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即是其中之一。榆林的长城历代都有,说明榆林的重要战略地位。清代,榆林仍是被朝廷看重之地。民国年间,设立陕北道,后来井岳秀为陕北镇守使,也驻地榆林,二十二军驻扎榆林,可见榆林的重要。同为边塞,榆林为塞上,延安为塞下。榆林是边塞重镇,是多民族活动的地方,也是封建王朝发配罪犯的地方,不少文官武将被发配此地。因此,此地是“胡搅汉,汉搅胡”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里的居民的骨子里流淌着多民族的血液。从地域上讲,榆林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结合处,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接处,在这里有多种文化的集合,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及其他文化的统一,农耕文化是主导文化,游牧文化有很大比重。地近沙漠,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和连年的战争,又造成了榆林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榆林文化也是一种边缘文化。因为榆林历史、地理原因,也就产生了其边塞文化的特色。也就是说边塞文化是榆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而其主要有如下特点:其一,榆林文化多元共存。榆林邻近内蒙,地处边塞,榆林既有农耕文化,又有游牧文化。榆林是各方人士来往之地,尤其是在明代驻扎了从南方来的不少武人及其亲属,还有,榆林曾有谭吉璁和刘厚基两名江南官员主政,所以,既有北方文化,也受江南文化的影响。榆林有从北京来的官员,明武宗曾驻跸榆林,带来了京都文化,号称“小北京”,因此榆林既有本土文化,又有京都文化。这样,榆林就形成了多元文化。其二,榆林人种的显著特点。独特的生存环境,边塞的地域环境,造成了陕北榆林人种,榆林人骨子里流着多民族的血液,受五谷杂粮的哺育,受黄土地太阳的照耀,这里的人种也有显著的特点。榆林人身材较高大,体型为中型,体魄一般很健壮舒展,结构也很匀称,皮肤偏黑,头型偏平,额头较宽,眼睛较大,且多为双眼皮,睫毛较长,鼻梁挺直,鼻根处多有凸骨,说话声音洪亮嗓门较高,且鼻音较重。榆林女人俊美而灵秀,男人健壮而聪慧,米脂婆姨绥德汉,即是对榆林人的赞美。三,榆林风俗独特。由于长期处于边关,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前沿,这里文化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形成独具特色文化。文化是独特的,民情风俗也是独特的。尤其自宋代以来,这里逐渐形成一个封闭地区,许多古老的文化和习俗还有断片的残存,榆林的方言里也有不少军旅文化的遗存。比如说打架是斗阵,叫应付差事为应卯,说鲁莽为岑彭马武等。让我们摘抄几段古籍中有关陕北风俗的记载:“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逼近戎狄,修心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汉书.地理志》)“朔方、榆林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也。”(《隋书.道志》)“地接边荒,劲悍善战,多将才,有节气”(《大清一统志》)。“僻近边陲,风俗淳厚,人尚气节,重质朴,衣服礼节,不事繁华。居民率以苦力度日,稍行惰慢,即衣食不给。人性多急公好义,有无常相贷,不以贫富相耀。”(《陕西省续通志》)“俗骄悍,善功利,习骑射,尚忠勇。”(《延绥镇志》)“习弓马,好战斗。”(《榆林府志》)“水甘土厚,风气冲和,民尚勤朴,多善射猎,不尚纺织,文武士大夫颇尚气节。”(《神木县志》)“地近边陲,俗尚强悍,男苦耕稼,女不织纺,士习儒雅,英才辈出。”(《绥德州志》)“地僻山陡,风刚士劲,民性朴鲁,不事侈华,河东多事商贾,而吴专农桑,大率气勇尚义,多诚少诈。”(《吴堡县志》“尚气概,先勇力,厚重质直。崇俭约,勤稼穑,多畜牧,少盗贼。”(《清涧县志》)榆林的社会像黄土那样质朴,像窑洞那样厚实,像小米那样纯洁。榆林的社会是质朴的,榆林的村落是质朴的,榆林的家庭是质朴的,榆林的群众是质朴的。可以说,质朴是陕北民俗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榆林民俗的一个显著特点。黄土地养育了榆林人,也造就了榆林人的特殊性格。榆林民勤耕牧,俗尚鬼神。眷恋故土,不肯远徙,安于故习,不善经商。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待人诚恳,好客守信,平素极能吃苦,也极能忍耐,坚韧不拔,敢于斗争。尚武重义,正直豪爽;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兴衰。其四,榆林人崇尚鬼神,敬道拜佛,榆林受儒家文化影响相对薄弱。因为榆林地处边塞,武人多,文人少,儒家文化传播少,清末王培芬说“圣人传道此处偏遗漏”。不是遗漏,而是鞭长莫及。榆林有众多佛道庙宇,不少地方香火旺盛,相对而言,榆林的道教文化比较发达,因为道教的民间色彩浓厚,故更被榆林群众看重,白云山道观的香火旺盛说明这一点。其五,榆林文化的主流是民间文化,榆林的民间文艺独树一帜,也有边塞特色。榆林文化是大气磅礴的文化,有一股阳刚之气,清新之风。信天游,信天而游,信口而出,顺天而游,自信自豪,诚信守信,豪爽粗犷;陕北阳歌(榆林旧时叫秧歌为阳歌,多部地方志有这样的记载),刚健有力,魅力无穷;榆林的石雕大器古朴,风格独特;榆林的剪纸飘逸浪漫,粗野新怪;榆林的说书语言丰富,感情真挚;而榆林的唢呐、腰鼓应该是军队鼓乐的遗存,更有边塞特色,榆林人把元宵观灯叫转九曲,也叫九曲黄河阵,也可以看到军旅文化的影响。榆林,保持着中华民族的元气,是一块民间文化的沃土。美国记者斯诺说过,走进陕北,才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也就是说,走进榆林,才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其六,榆林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榆林文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榆林文化历史悠久,榆林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据考古发现,榆林有多处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更多。商周时期,榆林文化也很发达,秦汉时期设上郡,是上上之郡,畜牧为天下饶。东汉的汉化像石出土,证明榆林的文化之灿烂。全国有重大事件,在榆林均有反响。北朝时,榆林有大夏国之建立,隋末,梁师都在夏州称帝。五代,党项族割据,到宋代建立了西夏。明末,榆林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清末,榆林顺应形势,发生了杨昆山响应武昌起义的壮举。历史上榆林的武将多于文士,四库全书里,榆林只有少数几本著作录入,比如,绥德韩彦直的《永嘉橘录》、马汝骥的《西元集》和清涧白乃贞的《勑斋存稿》等。而清代开始,榆林渐渐平定,没有战争,因此文化渐渐有了发展。到民国年间,榆林的文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民国二十年的《创修长春楼碑记》中说,“陕北各中学……得以先后成立,莘莘学子同归陶铸,陕北文化,竟为全省之冠。”中国共产党在陕西最早的党支部就在榆林建立,刘志丹、谢子长、高岗、马文瑞、刘澜涛、安子文、马明芳、贾拓夫等陕北革命名人都在榆林上学,可以说明榆林文化走在时代的前头,走在陕北的前头,因此,榆林才成了陕北革命的策源地。张季鸾、柳青、路遥都是榆林人,也可以说明榆林文化在陕北乃至陕西的地位。有人说,陕西地图是跪着的秦俑,榆林即是其头部,要让陕西站起来,就首先要昂起头,也就是要重视榆林,利用榆林的独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根据边塞文化的特点,建立晋陕蒙宁接壤地区中心城市,使榆林得到跨越式发展。榆林文化有边塞特色,榆林文化即是陕北文化,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打出陕北文化的大旗,弘扬陕北文化,发展塞上榆林。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