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__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学校名称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负责人曾好平联系方式0575-88009278浙江省教育厅制二○○九年十一月填写说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3.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简表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修业年限3所属专业门类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方向塑料模、金属模本专业设置时间2002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692首届毕业生时间2005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477所在院系数字控制工程学院本校相近专业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650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曾好平性别男出生年月1970.07学位工学博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职称副教授职务教研室主任承担社会职务全国职业院校模具CAD/CAE/CAM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所在学校通讯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话办公:0575-88009297手机:13735242017电子信箱zenghaoping@sohu.com邮政编码312001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林克伟学士副教授/高级考评员课程体系开发杜海清学士讲师/考评员“双师”队伍建设丁昌涛学士副教授/考评员教学内容改革何柏海学士高级实验师/考评员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姬瑞海学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朱洪军硕士讲师/技师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张朝阁硕士讲师/技师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郭恒亚硕士讲师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李红莉硕士讲师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刘鑫硕士助教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承担工作浙江卧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杭州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浙江今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浙江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学生顶岗实习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学生顶岗实习永田精机(浙江)有限公司学生顶岗实习绍兴友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学生顶岗实习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学生顶岗实习四、建设目标1.建设总目标:以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融合国家职业标准、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职业技能提升的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模块,建立“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工作案例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建立仿真型和全真型相结合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以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融“教、学、做、工”为一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推行“工厂学校双导师、工人学生双角色”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以“引进培养并举、立足团队培养”的原则,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经过四年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2.年度建设目标:2.12010年建设目标制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按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制订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班级中试点“班主任兼(加)专业导师”制度,让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教育责任,营造专业学习的浓厚氛围。制定“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教学大纲,与共建单位编写《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校企合作教材。根据“双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以教学团队内部选拔或从校外引进等方式确定2名专业带头人,并对他们进行持续不间断培养。选派1名专业带头人到区域内大型模具企业培训或国内院校模具相关专业进修不少于6个月。选拔3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培养。聘请5名企业技术专家作为特色专业建设顾问。在现有1500平方米校内实训场地基础上新增500平方米校内实训室场地,添置生产型实训设备,实现学生校内仿真生产性实训。制定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心建设计划,筹划模具表面处理实训中心建设。新增5家校外合作实训企业。2.22011年建设目标按照“实践教学围绕岗位需求、理论教学围绕实践教学”原则修订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开设《注塑CAE技术》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确定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与浙江卧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合作编写《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在总结“班主任兼(加)专业导师”制度试点经验基础上在所有模具专业班级中进行推广。选派1名教师到区域内大型模具企业培训或国内院校进修,时间不少于6个月;选派3名骨干教师和2名专职教师参加国内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暑期培训;在现有两名模具制造工考评员的基础上再培养1名模具制造工考评员以及5名具备“双师”素质教师;引进2名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专业教师;在教学团队中再选拔2名专业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培养;聘请4名企业兼职教师。建成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心,完成模具制造工鉴定150人。开始模具表面处理实训中心建设,新增3家校外实训合作企业。2.32012年建设目标完成2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编写《先进模具制造技术》校本教材,申报《先进模具制造技术》校级精品课程。选派1名教师到区域内大型模具企业培训或国内高等院校进修,时间不少于6个月。引进2名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专业教师,选派2名骨干教师和3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内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暑期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或行业展览10人次,在专业教师中再选拔1名骨干教师进行培养。继续完善模具表面处理实训中心建设,完成模具制造工鉴定150人。建设两个配置高性能计算机的模具CAD/CAM实训机房,提升软件教学层次。2.42013年建设目标总结前三年专业建设经验,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析报告;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申报《先进模具制造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基本完成模具表面处理实训中心建设。选派1名教师到区域内大型模具企业培训或国内院校进修,时间不少于6个月。选派5名教师参加国内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暑期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或行业展览会10人次。建成一支具有2名专业带头人、2名正高职称、6名副高职称、6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的教学团队。开展模具表面处理实训150人次,完成模具制造工鉴定150人,基本建成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校内实训中心。五、建设方案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1按照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将设置为3大模块:基础平台课程、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课程体系将遵循“实践教学围绕岗位需求、理论教学围绕实践教学”的“双围绕”原则进行设置,实现“技能培养与知识培育”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所占课时比例将达到或接近总课时的50%,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加有利于创新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1.2教学内容改革与浙江卧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共建企业合作,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毕业生典型就业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分解,再根据岗位核心技能要求确定专业核心实践课程及支撑这些实践课程的理论技术平台课程,构建源于企业、面向企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与共建企业合作,建设以“工作案例当主角”为教学内容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先进模具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3门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三门核心课程的校企合作校本教材,形成教材、工程案例等形式多样的优质教学资源,并把《先进模具制造技术》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2、“双师”队伍建设及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将紧紧围绕“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目标,坚持“培养引进并举、立足团队培养”的原则,打造一支师资来源“工厂与学校结合”、教师素质“工程与学术能力兼备”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制定“双师”专业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本专业将在教学团队中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通过进企业培训、到院校进修、参加国内外行业展览会、学术会议等培养方式,树立起在模具行业和同类院校同专业领域内的一定影响力;结合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在校企合作教材编写、课程工作案例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中培养6名骨干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每年选派1名教师到国内企业或高等院校培训或进修不少于6个月,选派5名教师参加国内高职院校师资短期培训,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或进修时间不少于1个月。引进专业教师4名,重点引进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每年聘请4名以上企业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为专业教学兼职教师,建立一支25人以上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以上。建立专业教师培训进修常态化和全员化机制。首先,本专业将实行专业教师培训和进修的常态化制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利用学期相对空闲时间下企业实践,参加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实现不上课则上岗的培训形式。其次,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利用寒暑假参加一次以上各种形式的行业培训或进修,并采用积分卡形式进行登记和备案。为鼓励和推动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本专业将优先选拔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为骨干教师。建立专业核心实训课程的资格准入制度。在确定专业核心实训课程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任课教师的准入条件,然后在安排任课教师时实行无资格则不任课的原则,逐步建立专业核心实训课程的资格准入制度,率先在核心实训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师素质全员“双师”化。同时,本专业将积极推行“教师先培训、学生后实训”的原则,尽快实现每位专业教师都能承担一门或几门核心实训课程教学。3、教学模式改革3.1推行工学结合的核心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在专业核心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通过采用工作案例为主角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校内模块化实训;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性实训车间,使学生按企业的日常生产和培训实训,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在毕业实习中,则将学生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训。通过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将由模块化实训过渡到生产性实训、由校内实训过渡到校外实训,实现阶梯渐进式技能实训教学,达到实训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目的。3.2采用工作案例为主角的专业教学内容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先进模具制造技术》等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着力采用“工作案例当主角”的教学内容,实现校内模块化实训和仿真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在实训中即接触真实的工作案例,为将来过渡到全真生产实训奠定基础。3.3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课程教学形式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动画、音视频、CAI课件、教学软件等,使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达到50%左右,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4、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以技能考试为主导的实训课程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现有专业实训课程学业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对技能培训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将实训课程的关联理论知识融于操作技能中,对实训课程的操作技能进行合理分解,建立以分项技能考试为主导的学业评价制度。构建以过程考核为主的理论课程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现有理论课程考核较大程度依赖期末考试的方式,将学生课堂口试、平时作业、上课表现等纳入课程学业成绩,实现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理论课程学业评价制度。推行学生参与的学业评价反馈制度。在新生入学时随机选择一定比例的学生作为学业评价信息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每个学年和毕业后第一年由学生为自己的学业进行评价。将学生学业自评结果作为今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5、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5.1建设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校内实训环境在现有模具制造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台电火花高速小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