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案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①课前搜集生活中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的相关资料,提出相关的疑问与思考。4、教师课准备:①准备有关燃烧与灭火的录像。②准备课堂上探究实验的器材。③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会运用此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灭火方法和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三、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首先根据火灾事故,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和促进燃烧的途径,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初步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思维方式,这是学习本节有效的知识基础,同时学习本节课为后面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设计了有趣的探究实验,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服务社会、创造社会、改变社会。【学情分析】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知内容,只有把学生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前面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子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关于燃烧的知识。【知识重点】教学过程中,重点在引导学生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入手,分析燃烧的条件,进而知道促进燃烧的办法,为他们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研究有关化学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力重点:网络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技术重点:网络交互课件、网络论坛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知识难点: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最大难点。能力难点: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技术难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体系的形成【媒体分析】网络教室,服务器与internet相连,多媒体网络自学课件,网络论坛及虚拟社区。四、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燃烧的三幅图片:篝火晚会;②神州六号的火箭顺利升空==.html③森林大火=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9%AD%C1%D6%B4%F3%BB%F0。让学生观察、讨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归纳出火的两面性。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形成燃烧的定义。(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发生过的灭火经验方法和已有的知识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猜想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想不到的、具有针对性的典型事例及时给予引导,即使学生提出不正确的意见,也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鼓励。(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根据猜想,根据事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决定按以下要求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每一个实验的探究意图。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探究意图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实验2: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实验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学生实验时,进行巡视,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交流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探究的意图。从元认知角度考虑,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观察、自评价和自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自己所具有的优点和还存在的不足。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总结出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①物质有可燃性;②物质要与空气(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301989888&rn=20&pn=0&db=0&s=19&rsp=10&word=%C8%BC%C9%D5%CC%F5%BC%FE%B5%C4%CA%B5%D1%E9&fbl=1024(四)分析应用,深化理解1、燃烧条件接着提出问题:1、石头能燃烧吗?2、课桌上的课本为什么不燃烧?引导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分析得出答案。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演示实验来突破这一节课的难点:演示实验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演示实验2: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思考:(1)实验1中热水里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2)实验2中水火为什么可以相容?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播放灭火现场的短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思路从“燃烧的条件”引导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实验:蜡烛在不同条件下(1)空气中,(2)罩在烧杯内。燃烧的情况。说明: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让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投入课堂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归纳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得出隔绝空气可灭火。演示实验:桌子上放一金属板,上面蘸有酒精的棉布着火了,如何简单快捷地灭火?讨论:用湿抹布盖灭过渡:除上述探究活动中的隔绝氧气的方法灭火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灭火?展示科学小调查:让学生展示课前完成的科学小调查二:生活中火灾的例子及灭火方法,=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B%F0%D4%D6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可燃物氧气着火点火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通过[活动天地]和[科学小调查二]的分析能得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吗?说明:学生的积极讨论,结合探究活动和科学小调查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学生分析:学习了灭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火灾扑灭的原理: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③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说明:可以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经过热烈讨论后就得出结论。】教师小结:根据引起火灾的物质的性质而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燃烧必具三条件,灭火只破一条件。交流:火灾现场基本的逃生方法与技巧、促进燃烧过渡: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你能分析出铁丝为什么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原因吗?交流:氧气的浓度增大,可以促进燃烧。提问: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交流:篝火晚会,木柴架空时燃烧的旺。说明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观看录像[乙炔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youce_tuijian,请你分析P85活动天地的问题交流: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归纳。(五)归纳小结让学生说说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后的感受,和体会,教师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认识的不足,便于及时纠正。(六)随堂反馈1、课本P89“联想与启示”中的四种物质你用什么方法去点燃?为什么它们点燃的方法不同?2、思考:为什么课本P89页“观察与思考”中的手绢烧不坏?、分析以下案例:2005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化工厂内一个装白磷的储罐因发生泄漏而迅速自发引起大火,现场白烟弥漫。消防人员马上采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的方式灭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请根据燃烧条件分析:白磷燃烧的原因。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堂,对于不会做或做错的学生,就一对一地指导他们从正确的思路去分析。知识的拓展:1、在前面展示的“篝火晚会”的图片中,篝火中的木材为什么要架空?2、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各种燃烧情形和所采取的灭火方法。六、教学反思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会应用网络论坛。否则教学过程难以实施。2.教师在该课时的教学中起引领的作用,教师必须布置一定的具体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对学生自主上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时制止,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切实落实。3.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日常获取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能够感受个人的信息需求;主动寻求信息与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江苏省学校:宿迁市洋河中学姓名:王娟职称:中教一级电话:13064805535电子邮件:sqyhzhxwj@163.com通讯地址:宿迁市洋河新城洋河中学邮编:223800王娟,女,一九七六年出生,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1999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