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军事思想主讲:郑小鑫一、军事思想概念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的特征1、阶级性2、时代性3、实践性4、继承性5、创造性中国军事思想划分中国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现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军事思想江泽民军事思想胡锦涛军事思想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070年——1840年)夏朝至鸦片战争期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人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4、《孙子兵法》简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体系化时期形成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战争特点:武器装备方面: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是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到了商代以后逐渐以车兵为主,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军事理论文献:《尚书》《易经》《诗经》专门军事文献(西周):《军志》《军政》主要内容①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②在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③在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④战争指挥上,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步的配合成熟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特点:一是从战争形态上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用兵的数量增多,战争的时间延长;二是从军事技术看,铁兵器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军事筑城开始兴起,攻守用的器械增多,如云梯等。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城池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大变革②战争比较频繁,提供丰富的实践源泉③文化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④各个诸侯国重视和提倡主要内容①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②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建军理论③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强调慎战,强调用和平、外交手段,强调政治上的胜利④注意以谋取胜的谋略思想,突破“仁义用兵”的樊篱,开始“用兵使诈”发展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战争特点:秦国统一天下以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现了新的军种——舟师水军兵书:汉初出现的《黄石公三略》和后来的《李卫公问对》等,是传世的重要著作。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系化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宋、元、清(前期)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时代。兵书: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北宋)《武经七书》(宋神宗元丰年间):《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注重谋略,力求智取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固有的缺陷:轻视技术,消极防御、不思进取,忽视经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战争的性质和作用:资源的掠夺、地位巩固战争指导思想: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力争主动、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奇正互变、兵贵其和、先戒为宝治军理论将帅修养:智(多谋善断)、信(赏罚有信)、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严(明法审令)治军理论以治为胜:把严明军纪作为治军的重要原则吴起指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自力,何益有用。”教诫为先:加强军队训练,作为治军的一个重要方面《吴子》说:“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诫为先。”《孙子兵法》作者简介: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具体生卒年月,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据推断,约与孔子同时代人。他的祖先是陈国人,因政治避难逃到齐国。孙武一生奔吴隐居,静观时变;问对教战,崭露头角;西破强楚,显名诸侯;功成名就,飘然归隐。奔吴隐居,静观时变孙武因齐国的“四姓之乱”,为了躲避迫害,同时也为实践自己的军事思想和实现人生伟大抱负,孙武携妻子帛女,千里迢迢到了吴国在那里过着一种自耕农的生活,在耕种之余,总结整理写成了传世之作——《孙子兵法》结识了吴国重臣伍子胥问对教战,崭露头角吴王要孙武以宫女演示军队训练吴王阖闾西破强楚,显名诸侯公元前511年攻克楚国舒城公元前510年攻克楚国六安、潜山公元前508年攻克楚国巢城公元前506年攻克楚国都城郢公元前504年两次重创楚军公元前494年打败越军公元前484年战胜齐国功成名就,飘然归隐苏州孙武苑苏州孙武塑像国内外影响曹操:“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茅元仪:“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中山:“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毛泽东称孙武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国内外影响在美国:普遍开展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将其列为将军们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其它著名军事院校如西点军校、国防指挥参谋学院等均将《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海湾战争中,美军人手一册《孙子兵法》,闲暇时就学习。在法国:1772年在巴黎出版了《孙子兵法》法译本,拿破仑经常在作战间隙研读《孙子兵法》主要内容孙子十三篇篇目孙子十三篇篇目计篇第一计篇第一作战篇第二作战篇第二谋攻篇第三谋攻篇第三形篇第四形篇第四势篇第五势篇第五虚实篇第六虚实篇第六军争篇第七军争篇第七九变篇第八九变篇第八行军篇第九行军篇第九地形篇第十地形篇第十九地篇第十一九地篇第十一火攻篇第十二火攻篇第十二用间篇第十三用间篇第十三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由《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第二部分由《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组成,主要探讨战术问题。第三部分由《火攻篇》《用间篇》组成,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包含的军事思想1、战争观2、治军理论3、用兵理论1、重战、慎战、备战三位一体的战争观《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译文: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不可以不对它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1、重战、慎战、备战三位一体的战争观《火攻篇》“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译文: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胜利的把握,就不要随便用兵,不到危急紧迫之时,就不要轻易开战。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一定要警惕,这些都是关系到国家和军队安全的根本道理。1、重战、慎战、备战三位一体的战争观《九变篇》“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译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准备,做到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具有强大的实力,使敌人不敢来进攻。治军理论1)将帅选用2)军队管理将帅选用①重视将帅的作用、地位《作战篇》“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译文:所以,深知这些用兵之法的将帅,是民众民运的主宰者,是国家安危的掌握者。《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译文: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得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得疏忽,国家就要衰弱。将帅选用②将帅选用的标准《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译文:将:独立统帅前线全军的主将智:知识和才能信:功必赏,罪必罚,令必行,禁必止仁:对部下仁慈勇:作战勇敢严:管理军队遵守纪律严格为将之五不要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译文:将帅用兵有五忌(五不要):一是不要死打硬拼;二是不要贪生怕死;三是不要暴躁易怒;四是不要好名自尊;五是不要溺爱民众。凡用兵出现失误,必定是这五危。将帅选用③将帅品德修养《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译文:所以进不为名誉,退不避罪责,只求保护民众和维护国君的根本利益的将帅,是国家最宝贵的财产。将帅选用④将帅使用的原则《谋攻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译文: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牵制干涉的就能胜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军队管理①重视政治建军《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译文:政治,是说要使平民百姓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因此他们就会为国家、为君主出生入死而无畏惧之心。军队管理②强调以法治兵《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译文:所以,要用政治、道义去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管束规范他们,这样用兵打仗就一定会取胜。军队管理③重视编制和指挥《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译文:一般说来,管理大部队像管理少数人一样,因为有组织编制可以依靠。指挥大部队作战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因为可以运用旌旗、锣鼓等指挥作战。用兵理论战略思想和战术理论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研究的任务。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术学研究的任务。用兵理论战略思想知彼知己,全局筹划充分准备,未战先胜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进攻速胜,反对持久作战因粮于敌的战略后勤思想知彼知己,全局筹划《谋攻篇》中“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译文: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战都会失败。知彼知己,全局筹划《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译文:在开战之前,通过周密的计算策划、分析研究,制胜的因素多了,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开战之前,缺少周密的计划,战争就必然失败。所以,计算得多、计算缜密,制胜的因素多,取胜的机会就越大;反之,就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更何况不加以计算,哪来取胜的条件呢!充分准备,未战先胜《形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译文:打胜仗的军队总是首先创造取胜的条件,然后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交战,希望在战争中取得侥幸的胜利。《形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译文: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捕捉时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译文:一般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队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用武力打垮它就逊一筹;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溃它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孙武全胜思想包含两层内容:一是通过不战的方式达到目的二是不战不能达到目的,要力争最小的代价求得目的的实现强调进攻速胜,反对持久作战《作战篇》“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译文:军队出征作战要速战速决,否则,时间拖久了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