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心得报告学生姓名:朱敏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专业学号:1002010281指导教师:周光琴2012年04月04日爱情与性的关系内容摘要这篇心得主要针对老师提出的课题,根据社会上的显著例子以及一些心理学家遇到过的案例,结合我自身的经历,阐述我认为的爱情与性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论述爱情与性是可以分割的观点。可分割可以客观的解释为四种:先爱而性,先性而爱,当然也存在有爱无性,有性无爱。并且我认为,这四种态度中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它们都是暂时的,会随着人的阅历而改变,所以要看主体处于的特定性格、特定状态。关键词:爱情;性;先爱后性;先性后爱一、个人初始看法大学以前,由于念的全封闭式的中学,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每天的娱乐就是看书和聊天。对于爱情是懵懂无知的,对于性更是无从了解,毕竟那时候认为高考比情爱重要得多。但多多少少在母亲,老师的保守教育之下也让我成为保守一派,赞成婚后性生活。对于那种未婚先孕熟识的人,有着很浓烈的鄙视感,就算是与之交谈,也怕自己被她们影响,话语间显着很生分,这一观点一直持续到大学后才改变。当时,我认为最好的就是先有爱再有性,性行为该发生在婚后。这样做,对一直处于弱势的女性而言是较好的保护。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人们都认为贞洁是爱情、婚姻的保障之一,真正不介意自己的另一半不是处女的男性虽有但少。而且爱情是自私的,也不乏这部分的男性会不希望她为自己忠贞守身。二、受教后的看法进入大学以来,接触的人事多了,了解的范围和尺度也增大了。各色各样的社会现象提醒着我,每个人的受教育情况、生活状态不一样,对于爱情有他们自己的选择,这些选择是我不能批判的。毕淑敏曾经说过“爱情是人类非常美好的一种感情,而且它里面充满了最剧烈的那种撞击和情感丰富的跌宕起伏,这是爱情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因为是做内科医生出身,我也会觉得其实爱情也有很大的生理基础,就是年轻的时候你激情澎湃,荷尔蒙的分泌也非常旺盛,心理的、生理的加上社会的因素都交织在一起,所以爱情就是永远常说常新。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是当局者迷,沉浸在其中如果很久了,如果荷尔蒙已经平息了,那时候我们重新去看爱情也许有不一样的眼光了。”所以爱情与性的交织在生理上解释为荷尔蒙的爆发,这是纯科学的解释,但实际上事情比纯生物的解释更复杂。性、爱的最自然的状态下是通过三种不同的印象或情感的结合而发生的:1.由美貌发生的愉悦感觉;2.肉体上的生殖欲望;3.浓厚的好感或善意。[1]诚然,不具备这些情感的性与爱则是不自然的。就好比米兰·昆德拉的经典之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里的沉重与沉痛在向我们探讨关于生命里的轻与重,灵与肉,性与爱的同时,又让我在这个开放与传统兼容并茂的社会里思索着当代人的情感:是先性而爱,还是先爱而性?(一)先爱而性这是常规的情形,也是像我这样的大多数人所肯定情形。当爱情来临,双方就甘愿付出,为了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这样的人就该多对自己性行为加以约束和控制,这才是该有责任与承担。因为他们注定要受到道德的束缚。这其实就比较注重‘自在的爱’,如果我们在爱中抱有某些目的,例如,力图使对方有所改变,我们就难以完全融入爱的体验。当然,当沉浸于浓浓的爱意之中时,没有人会把自己的爱人与其他人作外貌或精神上的比较。爱人便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不是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与别处或者以前认识的其他人作参照和比较,就会限制和损伤我们的爱的体验,因此,其他人都与此无关。[2]这种状态,是检验我们的爱情质量的一种标准,是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其中。(二)、先性后爱佛洛依德反复强调,决定着文明的持久的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是抑制性本能的目标。爱及其要求的持久的、可靠的关系以性欲与情感的联合为基础,而这种联合又是一个漫长的、残酷的驯化过程的历史结果,性欲向爱情的升华就在文明之中发生。[3]我们每个人都在爱情的世界里寻找失去的那半自己,在我们不断查找的过程中,我们曾经迷茫过,失落过,悔恨过,背叛过,似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让我们感到诱惑难挡,却又无比窒息。当受伤后就很容易有先性后爱的想法。“认识一天可以牵手,认识两天可以接吻,认识三天可以上床”。只要看对眼了,甚至于第一次见面就提出性要求的不乏少数。是先性而爱还是先爱而性,只不过是男女之间的情感与欲望的选择而已,当时机到了,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爱。(三)、有爱无性这就是典型的柏拉图式精神恋爱了,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所以只有情感交流,没有肉体的接触是美好的,道德的。持这些观点的人认为如果两个人相爱,如果他们之间没有性,他们就有很多浪漫的爱惜。但是性一旦进入。爱情就出去了。性是如此的粗鲁。在它本身,它是如此的暴力。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靠的是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思想的共鸣搭建的家园,这种平等的相濡以沫的爱情也得到很多人的称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由于身体障碍或心理障碍而失去性功能的人,正是如此,他们很恐惧,无法正常的生活。这就需要看医生或心理医生。[4](四)、有性无爱这种情况较多的发生在各国红灯区,在日趋受法律保护的性服务者看来,性只是交易,没有爱可言。有的是因为生理需要,对于认识的不认识的,这种情况在压力颇大的都市甚是流行,但这些都是短暂的,没有感情维系,会随着新的环境改变,新的人的插足而结束。更有一些由隐秘的性爱群体组成的圈子,他们遵守着“有性无爱”共识,和同事、朋友、朋友的朋友、陌生人放任自己的身体。他们很多人对爱情没有信心,但是需要性伴侣———就像口渴了的两个人找水喝一样,喝完水就完了,就这么简单。而这种情感和理性的冲突只是一种表像,其实质在于卑劣的情欲与猥琐退缩的理性二者同流合污。因为高压的情感不至于让理性沮丧,而坚强的理性也不至于让卑劣的情欲泛滥,其悲剧的结果是自己把自己困在烟火熏燎的囚笼里煎烤。[5]所以,这种所谓的有性无爱的理性是很多精神情感受挫的人解决方案。二、案例分析别人的事我不知道,所以就剖析我自己吧我真的很保守,在20岁才找了一个男朋友,三个月后就分手了。做得最出格的仅仅是接吻。当初他也晦涩的提出类似要求,被我掐灭在萌芽里,绝不可能。基于传统性道德的约束,中国大多数人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但在实际生活中婚前性行为却大量存在。在我看来,以上四种有它存在的道理,现在的我不会去批判,因为说不定哪天会发生在我身上。虽然目前几率挺小,但生活充满变数。看过佛洛依德的心理书,对他所说的‘本我’,‘自我’,‘超我’,我的认识很浅。按照弗洛伊德的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若以这个论断的话,‘本我’和‘自我’已经觉醒,‘超我’,我自己还不敢说能做到。目前的设定是,要和了解自己的男性谈很长时间恋爱,让双方磨合,产生默契。这个过程应该有两年以上,在以前,我是坚决不同意婚前性行为,但现在的我认为和我恋爱两年,能经得起我考验的人,可以有婚前性行为。本人有点变态的想法是,凡是已经不是处男的男士和我是没有半毛子关系的了。不管怎么样,如果对方已经不是处男,说明他对自己的将来的另一半不负责任,出轨是很容易的。他对我忠贞,也会换来我的忠贞。作家欧尼尔说过:“每个男人当设想起余生的漫长光阴里都必须同一个女人做爱时都会感到害怕。如果有哪次你们的性生活不和美,恶梦就开始了。”所以在婚后,男士出轨现象在当今社会是很频繁。如果因此而离婚,一直坚守的忠贞就成立婚姻的沉没成本,没有收益了。所以在婚后,我会在相处很多年后才决定是否为他生孩子,因为一旦有了孩子后才发现对方的不忠,对孩子、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就会非常大。家庭和睦才会培养出性格正常的孩子,才会有进一步的良好教育。由于我儿时父母经常吵架,对我造成了一定的阴影,尽管现在他们已经看开了,不怎么吵架,但我的性格还是有点沉闷,多疑的。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将来发现我们不能进行夫妻生活,就算治病也好不了,那如果问题出在对方,我很可能会出轨,不过我会继续和他维持婚姻关系,然后领养一个孩子。如果他不同意我出轨,那只有离婚。如果问题出在我身上,不能传宗接代的我会和他离婚,因为我不想对不起他和他的家族。三、对本门课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都比较花老师的时间和精力)1、很多爱情的结束是莫名其妙的,所以建议老师多搜集这方面的问题,向同学们讲解。有的同学出现的问题或许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老师可以鼓励大家,想出一些方法找到分手的答案。否则会有很多人在悔恨中结束这段难以割舍的感情。2、上心理课课程的老师其实也部分充当了心理师的角色,但由于达不到心理诊疗所需要的环境,所以可以让学生匿名写下自己最需要解决的自身问题,一节课解决几个纸条。或许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人都是在受感动后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所以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找寻与此次课有关的感人的视频。当同学们感受到共鸣后,会更容易说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参考文献:[1]休谟《人性论》[M]九州出版社,2011年[2]马斯洛《洞察未来》[M]华夏出版社,2004年[3]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4]《克服恐惧》[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5]张平《情戒》[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伊萨克·马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