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教案一、教学目的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具体内容包含改革开放的背景、以及对待改革开放应有的正确态度。关于改革,主要让学生掌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以及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开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让学生掌握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不断的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本章教学最终要使学生坚定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二、重点难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及战略部署和经验;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三、教学方法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辅助教学,另外依靠数据材料等例证采用引导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2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1980年,我国确定了用20年时间实现GDP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经济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8%以上,当时世界上没几个国家相信: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能够实现长达20年时间的高速增长。可是,事实上中国已经实现了三十余年持续高速增长,并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被世界许多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好的,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一下,好,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中国奇迹是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创造的。可是,当初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这条路,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什么、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那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的第一个问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的背景。(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国内背景(国内背景)从国内来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3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奔溃的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国际环境(国际背景)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与亚洲四小龙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为什么有危机感与紧迫感呢?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外部条件)另外,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思想前提)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因此,邓小平正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党4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吧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1.1978—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9.8%;2.GDP世界第二;3.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8%提高到11.5%;4.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二;5.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问题】对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感想: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使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那么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本节的第二个问题。5(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解答的重大问题,也是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太多的论述。因为这不是他们当时面临的迫切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深入分析了这两对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规律,而没有具体说社会主义的情况。列宁曾经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但未进行进一步的阐发。斯大林在宣布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没有从理论上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前期曾经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矛盾,强调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因而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一概看作敌我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晚年虽然承认存在矛盾,但没6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应当说是毛泽东第一个比较认真和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在党的“八大”召开前后,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但由于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缺乏科学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判断出现偏差等原因,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如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一味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试图“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严重挫折。(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观点,同时提出只是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他在总结历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7理论。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通过革命解放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社会主义还需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新命题。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2、改革开放的性质(1)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8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开放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十分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话题】请你谈一谈对小平同志这段论述的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由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五、课堂回顾六、布置作业(课后第1题)10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