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师《物业师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2011年修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物质需要及对(A)。A、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B、成功的心理需要C、生理需要D、安全需要2、1943年(B)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动机由低到高分为五层,形成阶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A、赫茨伯格B、马斯洛C、梅奥D、亚当斯3、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又称为三重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C)需要。A、竞争B、劳动C、亲和D、激励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可分为(B)三个阶段。A、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减少B、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减少C、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减少D、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多5、平均产量指每单位(C)平均生产的产量。A、固定要素B、产品存量C、可变要素D、固定资产6、(A)是指在某种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A、市场需求B、个人需求C、社会需求D、总体需求7、西方经济学一般将生产中各种资源投入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以及管理者才能等,统称为(B)。A、生产资源B、生产要素C、生产条件D、资源要素8、边际产量指(C)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A、劳动力B、资本C、可变D、固定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A)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A、等产量B、需求C、最大产量D、供给10、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变化的情况。人们经过考察发现,规模报酬存在(B)三个阶段。A、递减、不变和递增B、递增、不变和递减C、递增、递减和不变D、不变、递增和递减11、(A)是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原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A、内在经济B、内在不经济C、外在经济D、外在不经济12、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B),它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经济成本)的差额。A、正常利润B、经济利润C、超额利润D、最大利润13、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机制并非总是有效的,对于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我们称为(A)。A、市场失灵B、社会失灵C、价格失灵D、需求失灵14、(B)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A、正选择B、逆选择C、市场失灵D、内在不经济15、(A)是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它分为有利与有害的两种。A、外部性B、外在性C、市场失灵D、内在不经济16、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有(C)。A、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和阶级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D、市场属性和生产属性17、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为了满足(A)的需要而加以组合搭配、灵活运用的可控制变量。A、目标顾客群B、大客户C、团队客户D、尖端客户18、在经营战略管理中,正确的经营战略包含以下四个观念:全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C)观念。A、创新B、均衡C、效益D、人本19、市场细分是指采用一定标准在整体市场中识别(C),并予以分类,组成若干个分市场的活动。A、大客户B、潜在的消费者C、不同需求的消费者D、竞争对手20、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经营战略分析、经营战略形成、(C)三个阶段,形成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有机整体,也体现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A、战略管理发布与签订B、战略管理发布与控制C、战略管理实施与控制D、战略管理实施与改写21、企业创新模式主要有“内生型”创新模式、“外生型”创新模式和(A)创新模式三种。A、“混合型”B、“市场型”C、“结合型”D、“竞争型”22、管理的(A)是指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组织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得越快,社会化生产水平越高,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技术属性D、经济属性23、管理的(B)是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是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技术属性D、经济属性24、耶鲁大学的阿尔德福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马斯洛理论成为ERG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分为三种,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和(A)。A、成长B、成熟C、成功D、成就25、强化理论也被称之为刺激理论或诱导条件理论,它所体现的是一种(D)之间的客观联系,得到奖励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得不到奖励的行为不予重复。A、反映与激励B、能力与奖励C、成就与奖励D、工作绩效与奖励26、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B)。该理论指出,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产出一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A、ERG理论B、公平理论C、需要理论D、期望理论27、性格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A)。A、持续性B、可变性C、实时性D、内在性28、实现激励功能的两个要素是:(B)。A、需要和动机B、需要和能力C、制度和奖励D、性格和能力29、(B)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A、激励B、动机C、创新D、竞争30、以下对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A、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公司,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B、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主要是私人关系C、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D、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则局限于人际传播31、所谓人际关系,从实质上讲既是人们在为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采取的自觉自主的活动过程中与(D)形成的关系。A、上级B、传媒C、组织D、他人3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步是(C),第二步是社会知觉与归因层次,在以上层次的基础上达到第三步,即形成互动或拒绝互动A、先入印象层次B、晕轮效应层次C、信息沟通层次D、首因效应层次33、先入印象并不是通过对我们与交往对象的直接交往而获得的信息经过加工形成的印象,而是对通过(B)获得的信息经过处理形成的印象。A、实践经验B、间接渠道C、朋友介绍D、公司文件34、(A)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谋求事业成功的活动过程。A、公共关系B、人际关系C、社会关系D、领导关系35、(B)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它与公共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A、公共关系B、人际关系C、社会关系D、同事关系36、人际关系所体现出的(B)是指在一个团体中,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和不同工作作风的成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弥补各自的不足,以顺利实现团体的目标。A、合力功能B、互补功能C、激励功能D、沟通功能37、当人们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都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D)或第一印象。A、近因效应B、情感效应C、成见效应D、首次效应38、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D)。A、市场经济规模B、自由经济秩序C、计划经济体系D、市场经济秩序39、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换言之,就是指除立法、司法以外的行政部门的工作。这个定义指的是(C)。A、最广义的行政管理含义B、广义的行政管理含义C、狭义的行政管理含义D、最狭义的行政管理含义40、行政管理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代表国家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但行政机关在执行任务时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种法制性集中体现了行政管理的(B)。A、政治性B、权威性C、灵活性D、保障性41、(C)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层级,它与管理幅度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A、管理能力B、管理跨度C、管理层次D、管理水平42、资源配置有两层含义:一层指(A),指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区域或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运用这些供给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用既定的生产要素产出最大价值的产品;二是指资源分配效率。A、资源运用效率B、资源消耗比例C、资源运用技巧D、资源分配比例43、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等,对市场经营主体、市场行为所作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实施情况的总称。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市场法律及市场伦理规范;二是规范的(D)。A、制定状况B、实施状况C、合理状况D、科学程度44、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B);另一种是法的适用。A、法的制定,简称立法B、法的遵守,简称守法C、法的推广D、法的宣传45、民事责任主要是(A)和侵权责任。A、合同责任B、名誉责任C、过错责任D、经济责任46、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间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C)的制度。A、其胜诉权永久保持B、重大案件永久权利C、其胜诉权归于消灭D、人身权利永久保持47、合同的订立,是指缔约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过程,分为(B)两个阶段。A、成立与生效B、要约与承诺C、意思与要约D、承诺与生效48、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法应向对方承担的(A)。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赔偿责任49、(B)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办理委托事务,委托人支付约定报酬或不支付报酬的合同。A、物业委托合同B、委托合同C、租赁合同D、买卖合同50、物权中最基本、核心的权利是(C)。A使用权B、收益权C、所有权D、人身权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描述市场需求的表达中,正确的有:(ABD)。A、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B、凡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都会影响市场需求C、市场需求曲线和个人需求曲线形状相同,都是向左上方倾斜的D、市场需求受消费者人数多寡的影响2、单个厂商的供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ABC)。A、厂商打算出售的商品的价格;B、厂商的技术状况C、为生产该商品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成本D、该时期国民经济状况3、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主要有:(BCD)。A、公平竞争的存在B、非对称信息C、外部性D、公共产品4、个人对商品的需求需要具备(AC)的条件。A、个人购买意愿B、所购买的商品有使用价值C、个人具有支付能力D、个人有稳定的收入5、关于需求弹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BCD)。A、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所引起的价格变动的程度B、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C、价格是自变量D、需求量是因变量6、决定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因素有:(ABCD)。A、企业管理机构庞杂,管理效率低下B、生产规模过大产生对生产要素的过度需求C、刺激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D、销售费用的增加7、以下选项中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ABCD)。A、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B、时间的长短C、商品本身用途的多用性D、商品的耐用程度8、外部性是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下列属于外部性的主要应对措施的是:(ABC)。A、政府干预B、明确所有权C、企业合并D、成本管理9、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并通过(BCD)的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A、竞争、生产B、决策、计划C、激励、控制D、组织、领导10、以下属于管理基本特征的是:(ACD)。A、管理的产生来自社会活动组织的要求B、管理的“载体”是各种管理手段C、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D、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各种管理职能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去实现既定的目标11、物业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物业管理的(ACD)和相关管理技术的创新等方面。A、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