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音乐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欧洲古典音乐欣赏《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这套协奏曲共有六首,是巴赫在柯滕担任乐长时所创作。巴赫于1717年至1723年在柯滕宫廷任乐长。当时的柯滕亲王非常喜爱音乐并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同时还是一位器乐演奏高手。他在柯滕这样一个小小的宫廷,常年聘用着一支将近20人的技艺精良的乐队。而且,此时的巴赫也不再需要创作教堂音乐,他的创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宫廷乐队演奏。因此,这一期间巴赫创作了大量的世俗音乐作品,诸如《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大提琴组曲》、《创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及《勃兰登堡协奏曲》等。由于身边有一个优秀的乐队可供写做实验,加上宫廷贵族们高品味的欣赏水平,对所创作的乐曲要求很高,这在客观上也促使巴赫此阶段创作的作品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套协奏曲原名并非“勃兰登堡协奏曲”,此名是后人所加。其原因是巴赫在柯滕任职的后期,偶尔想起勃兰登堡总督曾要求为他写一些作品。为了讨好这位权贵,显示自己高超的作曲技巧,巴赫从自己在柯滕创作的数量众多的作品中精心挑选了六首协奏曲,重新整理并附上一封表示自己愿意为“总督效劳”的信一并题献给勃兰登堡总督。作曲家本人称这套协奏曲为《六首不同乐器的协奏曲》。因为巴赫在每一首协奏曲中分别使用了不同的乐器组合,作品充分展现了他超人的作曲才能。然而,这位总督却把这套伟大的作品随手扔在了一旁。这随手的一扔就使得这部作品沉睡了近百年。后人在勃兰登堡的档案室发现了这部作品的手稿,于是便把这套作品称为《勃兰登堡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采用巴洛克时期所流行的大协奏曲的体裁特点所写成。所谓大协奏曲其特点是用一大群乐器对抗一小群乐器,每个乐章以乐器群之间的问答开始,然后进入总体发展。当时各宫廷乐队人数很有限,所以这套协奏曲所用的乐队规模很小,相当于室内交响乐。《勃兰登堡协奏曲》代表了巴洛克时期器乐曲的最高水平。从这套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欧洲原汁原味的古老艺术。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巴洛克时期乐队的人数,乐器的编制都并不固定,再加上各个小宫廷乐队除了规模较小之外,乐器的种类也很难固定或保证,所以当时的作曲家也只好根据乐队的现有人数及乐器的品种来写作品。作品分析第一首:F大调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是本套协奏曲中唯一一个四个乐章的协奏曲。而其它几首大多遵循“快一慢一快”的三乐章(第三首只有二个乐章)。主奏乐器为高音小提琴(一种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一种体积比标准小提琴小,而定音要高几度),法国号2,双簧管3,大管。协奏乐器为第Ⅰ、第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通奏乐器、羽管健琴、低音提琴。第一乐章热情有力,乐曲主要以音型密集的2/2拍为主。乐曲以全乐队饱满激情的全奏开始,之后是在法国号,双簧管以及弦乐器的你来我往,此起比伏的相互竟奏协作中进行的。这一乐章始终是在紧张、热烈的快节奏中所展开,同时又不乏巴洛克的华丽激烈的风格。第二乐章速度缓慢,3/4拍,旋律悦耳,但有些忧伤的情调。乐曲以高音小提琴与双簧管的对话为主,有时还有大管、大提琴的参与。第三乐章仍然为热情快速的合奏乐章,整体情绪与第一乐章相似,但比前者更为积极热烈。不同的是本乐章让高音小提琴有了充分的发挥,虽然只有一把高音小提琴,但她时而独奏,时而与法国号竟奏,即便是整个乐队也没有压过她明亮的音色。第四乐章是全曲最有特色的乐章,称为小步舞曲,其结构为……。乐曲开始的第一段小步舞曲在全乐章共出现四次,基本均以乐队合奏为主。乐章的三个中段从风格、主奏乐器、节奏都完全不同,从而使整个乐章既有统一风格,又新鲜不断。第一中段由两支双簧管以五度式三度叠置的形式奏出典雅优美的旋律,而伴奏声部只用一支大管均匀的吹出三拍子的基本节奏,犹如一首田园牧歌,给人以耳目清新之感。而第二中段以密集的连音,由弦乐器组弱奏,但整体旋律给人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与第一中段形成很大反差。第三中段热情欢快,由两支没有活塞的法国号和三支双簧管协作奏出。从音色和音量上这种配器方法显得异常平衡、和谐。他们互有旋律,同时也互为伴奏,充分显示出大师超人的写作技巧。第二首F大调协奏曲第二首是六首协奏曲中最短的一首,但音乐形象却丰富。这首协奏曲的主奏乐器是F调高音小号、竖笛双簧管、小提琴,协奏乐器有弦乐器组合羽管健琴。第一乐章热烈欢快,开始由全乐队集体奏出主题,这是一段积极、有力的旋律。一段热烈的合奏主题过后,协奏声部弱了下来,分别由小提琴、双簧管、竖笛呈示第二主题。这一独奏声部在乐曲的后半部分还出现一次,转由竖笛、双簧管、小提琴演奏。当然其中最有风头的乐器还是高音小号,他完美演绎了这架乐器的华丽技巧和巴罗克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乐章的结尾,乐曲略作停顿,全乐队用饱满的情绪,以倒影的方式重复了开始的主题,最后,全曲渐慢终止。第一乐章情绪热情欢快,全曲几乎是在这样一种气氛和节奏中完成。开始时是集体合奏主题,之后是高音小号走出主题或是小提琴与长笛、双簧管发展主题,体现出各件乐器的特色与技巧。这一乐章的主题几乎是靠着连贯性发展着。全乐章除了整体合奏外,前后有两次个主奏乐器的独奏乐句。每当有独奏乐句时,其他声部即弱了下来,当然其中最有风头的乐器还是高音小号,他完美演绎了这架乐器的华丽技巧和巴罗克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乐章的结尾,乐曲略作停顿,全乐队用饱满的情绪,以倒影的方式重复了开始的主题,全曲渐慢终止。第二乐章象一首古老、纯朴并异常完美的抒情小歌。本乐章乐器组合非常简单:小提琴、双簧管、竖笛温柔演奏、重奏主题,羽管健琴、大提琴(一把)均匀,轻柔的配以分解和弦伴奏,奏出的音色柔和、纯净、完美、全曲以巴洛克的复调、模仿方式进行,显示出作曲家出神入化的专业技巧与炽热、温暖的内心世界。第三乐章在情绪上与第一乐章相似,但比后者更加奔放激情。乐曲开始就由巴洛克小号在高音互奏响了狂欢性的舞蹈主题。整个乐章在小号激情有力的带领下,始终在“高速”中狂欢奔腾,期间也有双簧管、竖笛、小提琴主奏乐器的重奏、独奏,但尤为突出的是小那号嘹亮、辉煌的音色,使其大放异彩。全曲小号独奏的主题出现了三次。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交响组曲作品介绍柴可夫斯基一生所创作的乐曲不论哪一种体裁都有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肩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三部舞剧音乐——《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更是独霸天下,成为音乐史和舞蹈史上的璀璨明珠。他把舞剧音乐提高到一个舞剧交响音乐的高度,属音乐史首创。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人们一提起柴可夫斯基,首先想到的就是《天鹅湖》。《天鹅湖组曲》是根据四幕舞剧《天鹅湖》的配乐选编而成,该舞剧音乐创作于1876年,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皇家大剧院首演,因多种原因未获成功。直至柴可夫斯基逝世后的1895年,经法国舞剧编导彼孝帕与俄国舞剧编导伊凡诺夫合作再次编排公演,其艺术价值才被世人所认知。从此,《天鹅湖》成为世界舞剧中的艺术珍品。舞剧脚本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母宙斯的童话《天鹅湖》。美丽的奥杰塔公主被恶魔巫师罗特巴尔施以魔法变成天鹅,其女友们也被施以魔法,她们只能在夜晚才能恢复人形。据说只有忠贞的爱情力量才能解除魔咒。一日傍晚,王子齐格弗里德看到天空忽然有一群天鹅掠过,引起打猎的念头。王子与他的随从一直追至湖畔,发现了在月光下已恢复人形的美丽少女奥杰塔。他们一见倾心,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王子了解了奥杰塔所遭遇的不幸,发誓忠于爱情,要解除魔法。王子决定在次日挑选王后的舞会上,宣布奥杰塔为王后。……在次日的舞会上,巫师施计把自己的女儿奥杰利亚装扮成奥杰塔的摸样,王子误认为她就是奥杰塔,并与她定下婚约。当王子与假奥杰塔欢快的翩翩起舞时,站在窗外的奥杰塔看到这一幕,悲痛欲绝,伤心的离去。王子恰好看到了痛苦离去的奥杰塔的背影。知道受骗的王子,立即追至天鹅湖畔,他用坚定忠贞的爱情迎得了心上人。他们共同战胜魔法,奥杰塔与他的女友们都恢复了人形。王子与奥杰塔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品分析《天鹅湖组曲》是在舞剧写出若干年后才被人们从近三十段舞剧音乐中选出,至于编者是谁,现已不详。这套组曲因演奏版本不同,而曲目略有差异,通常为六至八段。现选几段介绍。(一)第一幕终场音乐这段乐曲是全剧最主要的音乐形象——天鹅主题,是对美丽少女奥杰塔的音乐画像。优美、哀婉的旋律描绘出奥杰塔温柔、美丽、善良的形象,又象征着奥杰塔与她的女友们所遭遇的不幸命运。乐曲在全乐队强音震音的背景下,由双簧管奏出如歌的代表纯洁、端庄的美丽少女的主题;音乐在表达这一主题的同时,弦乐的震音营造出一种波动之感;在这之上竖琴奏出均匀、舒缓的琶音。音乐一方面表达了天鹅湖湖面的涌动;另一方面也烘托出少女奥杰塔略显激动的内心。待第一主题反复一遍后出现了情绪更加激动的上行音旋律。这段乐曲显然是第一主题合理的发展、延续。当这一大段音乐重复时,法国号演奏的第一主题以及弦乐器演奏的后半部分,木管乐器连续的八分音符同音反复等等,增加了戏剧性力量,仿佛用这悲愤的乐声来控诉恶魔的魔法给奥杰塔带来的不幸命运。……(二)小天鹅舞曲这是第二幕中总称为“天鹅之舞”的第四首乐曲。在这一幕中,王子发誓要以自己的忠贞爱情营救奥杰塔及所有被魔法变为天鹅的少女们,天鹅少女们非常高兴,四只小天鹅即兴跳起了著名的“四小天鹅舞”。无论是舞蹈本身,还是这段音乐都可以称为《天鹅湖》舞剧的标志性名段。这首舞曲非常短小、精致、典雅。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开始先由大管用顿音奏出一小节八分音符的、很有弹性的节奏型。之后,由两支双簧管的二重奏,以弱音奏出了这支极富节奏韵律的轻盈、欢快的主题旋律,形象的描绘出四只小天鹅活泼、天真可爱的形象。中间部分完全来自第一部分的自然发展。但在节奏上与前一段有所对比,旋律部分也换成弦乐器演奏,显的妙趣横生。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最后部分是一个很小的的结尾。(三)大圆舞曲这段乐曲在舞剧中紧接在“小天鹅”舞曲之后,为王子与奥杰塔所跳的双人舞音乐。作曲家在他所作的歌剧《水女神》中也曾用这段旋律写过爱情二重唱。在该舞剧中,柴可夫斯基用这段音乐表现王子与公主奥杰塔一见钟情,互诉衷情的感人场景。这段乐曲先由木管组三次奏出和弦,引出了竖琴一长段的华彩乐段,为随后进入的小提琴独奏营造出一种充满了神奇幻想,无限美妙的意境。之后,小提琴奏出一段清新、深情的感人乐段,使人感到少女奥杰塔的清丽、脱俗、羞怯以及对王子的一往情深。这是奥杰塔的一段独舞。乐曲到中段时,出现了由木管乐器演奏的变化和弦的固定节奏。乐曲非常巧妙的引出了由小提琴独奏的一段新的舞动性乐段,展示了奥杰塔青春的激情与魅丽。最后由代表王子形象的大提琴重新演奏了基本主题,象征着王子对奥杰塔的深情表白;同时独奏小提琴在高音互奏出一支新的对位旋律。两只旋律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互相抚慰,这是一段深情的爱情二重奏。(四)西班牙舞曲这是第三幕王后为王子选妃舞会上的一首舞曲。在选妃舞会上,来自几国的六位候选公主分边表演了本国的充满民族风情的舞蹈。其中有匈牙利舞、西班牙舞、拿波里舞、玛祖卡舞。第三讲巴洛克音乐与古典音乐简介及风格对比一.巴赫《加沃特舞曲》赏析二.莫扎特《小步舞曲》赏析三.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赏析按照音乐风格划分:西洋音乐史发源于距今约3000年的古希腊,从文艺复兴开始蓬勃发展。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人们的欣赏不同,音乐风格也丰富多彩,人们把风格大致相同的阶段被归为一个阶段,简介如下:1:巴洛克时期(1600-1750)(1)巴洛克时期的起止:1600年歌剧诞生,1750年德国伟大作曲家巴赫去世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的名字源于葡萄牙语,原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艺术史用于称呼17世纪豪华、精致的建筑风格,后来却成为了17世纪新音乐的代名词。(2)巴洛克时代音乐的特点是:A:题材上摆脱宗教的束缚,采用富有生活气息和戏剧情节的题材;B:风格上由肃穆、清高转为感情充沛奔放,富有生活气息;C:体裁上出现歌剧、清唱、芭蕾及组曲、协奏曲、奏鸣曲、赋格等。(3)代表人物:A:意大利:科莱里,维瓦尔迪;B:法国:库泊兰和拉莫;C:德国:巴赫和亨德尔;一巴赫《加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