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精细2、d环路式联系3、b激素调节4、c复杂收缩5、a催产素6、a血压调节7、d兴奋节律不变8、a无衰减9、b有髓鞘10、a翻正反射1、a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2、c吸气末与呼气初3、d维持平衡4、d甲状腺激素6、d四碘甲腺原氨酸7、e降压反射9、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二、多选题1、突触传递的特征是abcea单项传导b突触延搁c总和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2、形成血压的基本条件aca心血管有血液充盈c心脏射血3、化学性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一种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的突触性传递,基本过程如下按照发生顺序填写的是(abd)a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b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递质与突触后模受体结合4、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有bcb心率超过100次/分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导致搏出量明显减少,所以新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c心率低于40次/分时,也是心输出量减少5、Na+泵acda是一种酶c能分解ATP,主动转运Na+和K+d受细胞内Na+和细胞外K+的调节6、局部兴奋的特点acea等级性c总和现象e电紧张式扩布7、下列哪项属于脊髓反射bcdb腱反射c屈膝反射d姿势反射8、下述哪项不属于负反馈:bda血压调节c血液凝固9、下列哪项是骨骼肌的收缩形式abca等长收缩b强直收缩c等张收缩10、心室肌的前负荷不可以用下列哪些来间接表示、abcda等容收缩期的心室容积b等容舒张期的心室容积c心室舒张末期的动脉压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1、可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的结构是aca基底神经节c皮质小脑2、激素的一般特性有哪些:abda信息传递作用b相对特异性d激索间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5、消化的方式有ada机械消化d化学消化7、以下哪些不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acdea肌原纤维c三联体d粗肌丝e细肌丝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以下哪些是错误的:abde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b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凝血酶原形成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9、下列因素中哪些与组织液生成有关abdea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d血液胶体渗透压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0、动作电位的特点有哪项abda有或无现象b不衰减性传导d脉冲式三、填空题1.(液态的脂质分子层)(蛋白质)(糖分子链)。2.(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3、调控机制有三种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自身调节)4、第一类是(感觉接替核)、第二类是(联络核)、第三类(非特异投射核)P405、(基底神经节)、(皮层小脑)。6、例举2个系统内功能的机制(病灶周围部分的代偿)、(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7、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1、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必须在以下三个参数达到某一临界值:(刺激的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的变化率)2、细胞间的信息转导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4、脑可塑性实际上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的能力1、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2、控制是指在注意和意志的直接作用下,从皮质4区发出的兴奋经(皮质脊髓椎体)通路到达脊髓前角,激活某一块肌肉的运动单位,有选择地使这块肌肉收缩。协调是指较复杂的神经肌肉活动,参与活动的(神经肌肉)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兴奋和抑制,配合恰当。4、安静时(α)波,困倦时(θ)波,活动时(β)波四、名词解释1.等长收缩:是指收缩过程中肌肉的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形式,其意义是使肌肉张力不断增加和维持人体的姿势。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的生存环境.3.阈电位:当细胞膜内负荷电位减少到某一临界值时,引起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这一能够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4.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可分为胞体、突起两部分5.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等张收缩:是指收缩过程中肌肉的肌张力不变,长度缩短的的收缩形式,其意义是使肌肉承载的负荷发生位移2.心动周期:心脏没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3.绝对不应期: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后,动作电位从0期开始到膜内电位复极到—55mV左右的这段时期内,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这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4.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再做尽力呼气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5.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1.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当突触前神经元发生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发生去极化,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兴奋—收缩藕联:骨骼肌细胞兴奋时产生的电变化导致其收缩的机械性变化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藕联3.射血分数:没博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4.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5.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一定强度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可传播的电位变化五、简答题1、一次性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大量饮水→血浆晶体渗透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兴奋↓→神经垂体ADH释放↓→水重吸收↓→尿量↑2、简述突触后抑制分类及其生理意义。1.侧枝性抑制是指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来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通过这种抑制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2.回返性抑制是指当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枝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神经元回返作用于原来的神经元,抑制原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即同一轴突的其他神经元。这是一种负反馈抑制形式,它使神经元的活动能及时终止,促使同一中枢的许多神经元之间活动的协调。3、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性4、简述心肌收缩的特点。1.“全或无”式收缩2.不完全强直收缩3.依赖细胞外液的钙离子5、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1、损伤局部血管挛缩,可以封闭小的破损血管。2、血管内膜损伤后,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血小板粘附、聚集破损处,形成一个松软的血栓,初步实现止血。3、血浆中凝血系统被激活,局部血浆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用纤维蛋白网加固之前松软的血栓达到有效止血。6、心脏的基本生理特性是什么?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六、问答题1、试述突触的传递过程及其传递特征?过程:当神经冲动抵达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导致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末梢内,促使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然后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黏合处出现破裂口,突触小泡内递质和其它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产生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引起其兴奋性的改变。特征:①单向传递;②中枢延搁;③兴奋的总和;④兴奋节律的改变;⑤后发放;⑥突触的传递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2、以甲状腺激素分泌为例,试述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过程?TSH的分泌又受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生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调节。下丘脑还可分泌生长激素抑制TSH的分泌。TRH神经元接受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控制,所以环境因素可通过中枢神经作用于TRH神经元,调整其功能。如寒冷刺激可明显促进TRH分泌,从而促进TSH及甲状腺激素分泌。情绪反应也可影响TRH及TSH的分泌。3、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及其特点?机理: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的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Na+进入细胞膜内→细胞内的负电位减小→刺激到达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进入细胞膜内,细胞膜内的负电位持续减小,直到到达内压电位后,Na+通达失活并关闭→K+通道开放,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作用下外流,细胞膜内的负电位上升直至达到静息电位,形成复极化。(结果:细胞内Na+增多,K+减少;细胞外K+增多,Na+减少)→Na+、-K+泵对此种关系进行调节,恢复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Na+、K+的分布状态(细胞内高钾,细胞外高钠)特点:1、“全或无”现象;2、不衰减性传导;3、脉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