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先进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之中国红箭-12本届(2014)珠海航展破天荒设立《中国兵器馆》,大量展出陆军各类武器装备令军迷兴奋不已。有一件兵器看着不起眼,像火箭发射筒又像无后坐力炮。有朋友对老卡介绍:别小看这个东西,它是国产“红箭-12”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目前已经跻身世界最先进的“发射后不管”型导弹行列。11-01-05上图为实拍珠海航展公开的国产红箭-12反坦克导弹系统。11-07上图为解放军反装甲部队士兵在演练红箭-12导弹(网络照片)。11-08上图为网上流传的外销型简易版红箭-12导弹效果图。一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分类与划代(一)反坦克导弹分类1属于陆军导弹反坦克导弹全名:AntiTankMissile(简称:ATM)。武器分类学把反坦克导弹归类于《导弹》家族中的“陆军武器”之“步兵导弹”类。由于国际军事学里把直升机归为陆军兵器,所以直升机配载的对地攻击导弹,不属航空类空地导弹,而是陆军类反坦克导弹。导弹与炮弹、炸弹、火箭弹的最大区别在于装配了可控弹道飞行的控制件、舵机和活动翼面(尾翼或弹翼),即制导装置。2反坦克导弹分类反坦克导弹有三种类型。即便携式导弹、车载式导弹和机载式导弹。(1)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重量较轻(20公斤以下),机动灵活适于前沿战壕,一般在步兵团以下炮兵营/连内配置反坦克导弹连/排,与肩扛无后坐力炮、班用迫击炮等组成突击压制火力,国产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有红箭-73、红箭-8、红箭-12等。(2)车载反坦克导弹:由普通越野车辆或装甲车辆搭载,其导弹重量较大,瞄准系统复杂精确,射程较远威力大;每车可搭载多枚导弹,形成密集打击火力,适用于较大规模装甲车辆运动战。车载反坦克导弹连一般配属师/旅级炮兵团。(3)机载反坦克导弹:由武装直升机平台搭载,是空中隐蔽突击的打击利器,最大有效射程可达10公里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坦克杀手。(二)反坦克导弹“划代”1早期反坦克导弹。第一个制导式反坦克武器叫“X-7”炸弹,诞生于二战末期(1945年),由德国鲁尔兵工厂研制的一种由电线控制的火箭炸弹,它有可旋转弹翼,利用热喷气推进,飞行距离500-800米,能穿透205毫米垂直钢板,被命名“X-7Rotkappchen”是线控陆军导弹的鼻祖。11-09上图为世界第一种反装甲推力炸弹“X-7”,1945年德国鲁尔兵工厂制造(网络照片)。世界上第一种服役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陆军导弹是法国的SS-10,于1955年服役,随后法国、美国、以色列陆军都装备了该导弹。11-10上图为世界第一种真正意义的反装甲步兵导弹,法国1950年研制的SS-10陆军步兵导弹,服役后装备十多个国家陆军(网络照片)。早期较著名的的还有英国与澳大利亚联合研制1958年服役的“马尔卡拉”Malkara导弹,是第一个提出以反坦克为设计目标的陆军车载导弹。2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特征是手动指令线控导弹。方式是导弹操作手利用操纵手柄发出电信号通过导线,线控导弹攻击目标。实施中操作手紧盯瞄准具十字线中心与目标重合,并引导导弹飞行中始终对准十字中心运动,直至击中目标。线控导弹对操作手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难以命中目标,要培养合格的操作手需要上百小时的模拟训练。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无论敌人如何反击都不能停止引导。所以战场上该导弹的生存能力较为脆弱。11-11上图为中国第一代线控反坦克导弹“红箭-73”(网络照片)。3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特征是半自动指令制导导弹。由于第二代导弹引入了模拟智能引导系统,导弹操作手只要全程瞄准目标(保持十字线与目标重合),导弹会自动修正飞行路线,直至击中目标。它有3种引导方式:熱寻的线控引导、激光照射引导和电视制导。激光引导需要照射组为发射组提供目标具体位置并持续照射,导弹才能循着激光反射的光路进行捕捉攻击。而电视引导则仅仅是保证最后数十米距离通过图像分辨目标并精确击毁目标。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精度和射程均大大提高,也减轻了操作手工作负担,但仍要求操作手长时间原位持续瞄准跟踪,很容易遭到对方报复攻击。11-12上图为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网络照片)。4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第三代反坦克导弹被称为“发射后不管”先进反坦克导弹。即操作手发射导弹后可以立刻转移离开战位,或马上进入下一枚导弹的发射准备,对连续发射和保障射手安全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发射后不管”使反坦克导弹发展跃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得到各国陆军的青睐。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研制成功,中国“红箭-12”导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1-13上图为以色列“长钉”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网络照片)。11-14上图为美国FGM-148“标枪”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网络照片)。二跨时代的红箭-12导弹系统目前世界上只有五款装备现役的第三代“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它们是以色列研制的“长钉”导弹(1993年研制)、美国研制的FGM-148“标枪”导弹(1996年服役)、日本“Type-01”导弹(2001年研制)、英国瑞典合作研制的“NLAW”导弹(2009年服役)和中国研制的“红箭-12”导弹(2014年6月首次亮相巴黎欧洲防务武器展资料)。从有效攻击射程比较(指地面单人发射):“长钉”4000米、“标枪”2500米、“Type-01”2000米、“NLAW”仅600米;中国的“红箭-12”为4000米。11-15上图为中国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红箭-12实拍图。下面对国产红箭-12反坦克导弹作简要介绍,看看我们国产导弹的厉害之处。(一)红箭-12导弹组成便携式导弹要求重量轻便于装配和分解,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比第二代减重不少,主要是瞄准箱和基座架设计更合理,不需要支撑架,单人肩扛瞄准射击(跪姿或坐姿)。红箭-12导弹由3个单元组成:导弹发射筒、多功能光电瞄准具和导弹弹体。1主要部件。11-16上图为珠海公开展出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系统。(1)发射筒;(2)多功能瞄准具。(三角支架是展出临时所用,发射时由操作手肩扛)主要参数:战斗状态红箭-12系统总重22公斤,导弹自重17公斤,弹长980毫米、直径135毫米,导弹运输箱长1250毫米,穿甲能力1100毫米装甲(垂直),昼间有效射程4000米、夜间有效射程2000米。2发射系统。11-17图中红箭-12导弹发射系统/发射筒,比红箭-8便携式轻巧不少,表明其良好的机动性。11-18上图为红箭-12导弹系统主要部件:(1)手提把手:操作手在运动中可以单手提起迅速转移;(2)单肩背带:适用于较长距离徒步运动时携带;(3)肩托:操作手操纵时单肩承重靠垫(重心平衡位置);(4)右把手:右手支撑把手;(5)保护帽:发射筒前后都有保护装置,一可防止运动中导弹弹体滑出,二是缓冲外力磕碰防止筒口变形。红箭-12导弹发射筒采用国产新型合金钢无缝轧制,重量轻强度大。3瞄准系统。11-19上图为红箭-12导弹瞄准系统。11-20上图为红箭-12导弹多功能光电瞄准系统左侧图。(1)瞄准系统控制箱;(2)视频寻像器;(3)左把手;(4)光学变焦跟踪按钮;(5)目标锁定按钮。11-21上图为红箭-12导弹多功能光电瞄准系统前侧图。(1)瞄准系统控制箱;(2)视频寻像器;(3)综合光学探测器;(4)激光测距仪;(5)电子雷达探测器;(6)左把手;(7)光学变焦跟踪按钮;(8)镜头罩。11-22上图为红箭-12导弹瞄准系统的3个关键单元。(1)综合光学探测器镜头:包括长焦光学望远镜、光学雷达、CCD摄像机、红外雷达和热成像摄像机,把如此多的光学探测设备通过“一镜全照技术”融合为一体,是当今小型化高精度数字光学技术的典范。(2)激光测距仪镜头:测距仪像一把精密的尺子,涵盖所有探测设备信息,协助计算出完整飞行剖面曲线,构成精确的攻击参数;(3)电子雷达探测器窗口:窗口有玻璃钢盖板保护(防风防尘),主要发射/接收雷达电波信号,由于雷达电波远远超出电视和红外搜索距离,能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完成测距和探测目标,形成目标辅助图像。(二)红箭-12导弹引导系统特征1多种光电引导系统集合引导头是导弹自动引导的关键,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特征是同时具有:热成像仪、TV成像仪、激光测距仪、?波段探测雷达等综合引导的集合。其中热成像仪和电视成像仪是关键。第二代导弹采用热寻的引导仪,即导弹以追踪红外热源为末端跟踪击中“热”坦克。但此种红外跟踪极易受干扰,目标发射若干红外干扰弹或烟雾弹,就可能将来袭导弹引偏。而红箭-12导弹系统的热成像仪在瞄准手瞄准输入目标信号时,就将目标热源信息固定在记忆中,导弹在飞行中始终依据记忆信息而不是搜索目标,所以不受任何错误热源干扰直奔目标本身。另外,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电视成像仪与战斗机电视制导空地导弹不同,战斗机为防区外超视距瞄准,通过导弹TV摄像机在飞抵一定距离才能捕获目标,并反馈给座舱显示屏,再由飞行员利用攻击瞄准系统引导导弹精确命中目标。而红箭-12导弹则由操作手在有效距离内先精确瞄准捕捉目标并测距,再将视频跟踪信息输入给导弹导引头/电脑,发射后导弹根据图像记忆,旁无他物直扑目标。热成像与电视成像构成攻击信息双保险,确保导弹“发射后不管”。2电视成像引导系统红箭-12反坦克导弹系统采用先进电视跟踪成像引导,其数字图像技术清晰稳定且跟踪精确。基本原理为,它有一个逐帧图像解析计算修正探测器,依靠由4000多个像素点阵构成的阵列信号基准进行工作。当导弹操作手通过多功能光电瞄准具锁定目标,即获取目标的原始图像数字信号,经探测器解析计算放大,创建了一个将被读取跟踪视频的标准帧模型,传送给跟踪系统进行处理,导弹随后飞行采集的摄像图像经过比较对比获得修正指令,指令被发送到舵机进行必要修正。3红外成像跟踪系统红箭-12具有先进的非冷却式红外成像自动引导头,保证昼夜不停运转。红外工作原理:导引头总成包裹在一个圆形透明玻璃罩内,可以通过长波红外辐射。目标红外辐射通过穹顶,被折射聚光于接受镜头并聚焦能量。红外能量被镜面反射到光线探测头内。其内由是二维检测电路元件感知,经探测器和集成电路信号处理,构成一个目标跟踪信号源,再经过光电处理系统,转换成高像素逐帧数字图像进入修正探测器储存器,与其它跟踪信息一起,提供给飞行修正系统。红外引导头的冷却是所有导弹引导头的大问题。在导弹飞行的20秒左右时间内,透明引导头罩内温度极高。如何降温呢?中国红箭-12采用非常先进的非冷却式红外成像自动引导头/罩,其结构属于机密没有透露过。就拿美国最先进的FGM-148“标枪”导弹为例看看它的解决办法。美国大型精确制导武器的引导头罩降温通常采用杜瓦压缩气瓶和斯特林闭环压缩机,与咱家的空调原理相似。但“标枪”反坦克导弹设备舱太小,无法装下“空调”,只好采用惰性“氩气”来降温,导弹内挂一个小型高压气瓶,导弹飞行一路靠释放低温氩气降温,可保证19秒飞行时间,它属于机械降温范畴。看来美国如此先进的“标枪”导弹有效射程才2500米,可能与19秒降温限制有关。4惯性稳定系统红箭-12反坦克导弹能保持精确地跟踪数据,没有惯性平台是不行的。我国惯性导航系统已经非常先进,用在小型导弹或炸弹上绰绰有余。惯性平台的作用:由于导弹飞行中姿态变化较多,产生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运动位移,或自身的转动偏移。为保持导弹始终在一个稳定的刨面中运动(相对地球),必须找准初始基准点,才能构成必要的稳定弹道轨迹曲线。惯性平台利用陀螺原理构建三自由轴平台,依靠加速度计补偿微小偏差进动。利用惯性平台保持住自身的平衡稳定,才能使瞄准数据得以精准维持,5精密自动驾驶仪系统红箭-12导弹装配有精密的自动驾驶仪,能微调2组8个关节翼面转动,保证导弹稳定正确飞行。可调翼面包括:1组4个全动尾翼和一组4个弹体固定小翼上的调整片。国外超小型导弹一般只控制一组活动翼面(非尾翼即小翼),红箭-12的自动驾驶系统可谓国内“微雕”型精密仪器、全自动控制技术、发射后无人控制技术的顶级典范。(三)击毁坦克发动机的绝招1坦克的薄弱环节现代坦克防护越来越坚固,装备厚厚的复合装甲和卸力装甲衬板。外型上也向低矮平、表面大凸角发展,目的就降低反坦克武器的损毁作用。一般反坦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