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古八景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武安古八景武安是个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县。春秋时属晋,战国为赵之武安邑。秦灭赵后,武安属邯郸郡。西汉初设置县,王莽新朝时,改武安为“桓安”,东汉初复名武安,属魏郡。这里西通秦晋,东接齐鲁,既为交通要道,又为兵家必争之地。“武安”一词,即“以武取安”之意。唐武德元年(618年)以来,武安先后改属紫州、慈州、洺州、磁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武安并入邯郸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安仍属磁州。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直属河南彰德府。太行山水,厚爱古县,山川秀美,风光奇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厚重,这片沃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经历代文人雅士褒扬,“武安古八景”在冀南大地上上广为传扬。1燕舞浮屠在武安县城的东北角有一座寺庙,名叫妙觉寺。该寺始建于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据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寺庙已无存。在寺原山门的西南方矗立着一座古塔,名叫舍利塔,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朴庄重,挺拔雄伟,为冀南第一高塔。登塔远眺,西面太行巍巍,东面平原广袤,武安县城一览无遗。有“登古塔小县城”之说。据文献记载: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重修。虽历经多次大地震,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县城几乎夷为平地,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见。每到春夏之季,成群的燕子盘旋于古塔四周,遮天蔽日,燕鸣声清脆悦耳,宛如一首交响曲回荡于空中,有的忙着啄泥筑巢,有的在静静抱窝孵卵。燕子原本是有祥瑞之气的精灵,在此生息繁2衍,又给罩着祥光瑞气的古塔增加了许多灵气,实为古刹一大景观。历任武安新知县都有到处此寺拜佛登塔,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惯例。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武安知县李椿茂(河北邢台人,后升陕西临洮府同知)多次游览该寺,登塔远眺,题诗赞道:“古塔高耸绕白云,燕舞浮屠十三层。梵音已杳招提远,唯有钟声恋故人”。2雾锁京娘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千古美谈妇孺皆知。京娘姓赵,是山西永济人,年方十七岁,随父去曲阳烧香还愿遭劫,幸遇赵匡胤拔刀相救,千里送其回家,一路上赵匡胤对京娘体贴关怀。途径武安门道川,京娘晨起,临渊梳妆,向赵匡胤诉说爱慕之情。匡胤踌躇满志,答道:“贤妹非是俺胶注鼓瑟,本为义气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与那个响马何异?况施恩图报非君子所为”。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这时,一轮朝阳喷薄欲出,赵匡胤作《咏日》诗一首题于崖壁:“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趁匡胤不备,京娘投湖自尽(后被追封为贞义夫人),京娘湖亦由此得名,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这里山水环绕,群峰竞秀,层峦叠嶂,川谷幽深,赤壁丹崖,色彩斑斓,林木茂盛,波光粼粼,风景奇秀。大自然造化神奇,怒狮昂首、神龟探头、雄鹰傲视、驼峰竟秀、孔雀开屏,栩栩如生。妆潭遗恨,云崖寄志、古岩飘绵,更增加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天上白云,地下雾气相互融合,一年四季,云雾迷茫,宛若仙境,湖光山色,难觅真容。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武安进士李微游览此地,驻足太祖寄志崖前,感慨万千咏道:“迤逦千里送京娘,晨曦临潭早梳妆。丹崖寄志雄心远,云雾茫茫遗恨长”。33禅果遗迹在京娘湖东八里地的一峡谷内,山势险峻,赤壁丹崖,危崖耸立,林木葱茏。春来翠柏森,细流潺潺;夏至满眼翠,鸟鸣幽谷;秋来飞瀑从天降,浮云时与地平;冬至银装素裹,狐兔留遗踪。相传此处是晋国与赵国的分界处,故称定晋岩。古人乔万里云:遥通晋赵荒野。指的就是此地。在山崖的凹处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禅果寺。该寺始建于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致今已有1760多年历史。后唐天成年间(926—930)重修,唐、宋、明历代多次扩建增修。梵王宫殿壮丽,历代高僧在此参禅悟道,游人不绝,寺庙建筑仅剩遗址。现存石碑碣19通,五代后唐天成年间的重修定晋岩禅院千佛邑碑,俗称“透影碑”;明代张镜心草书碑二通,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还有石佛五尊,其中有三世佛,三头六臂佛等。此岩中部有一座明代嘉靖五年建造的三级四角方形石塔,每级中空,内外有浅雕,高达14米。定晋岩下有一座小桥,名叫“乌龙桥”,为明代建筑。山下还有明代灵骨塔十四座,俗称“小塔林”。历代文人雅士游览该寺后留下了许多诗篇。第一位是谢榛。谢榛(1495—1575年)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人。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的严冬时节,他与好友武安县主簿王兆期同游定晋岩,值雪,宿定晋岩僧达公禅房,在壁间写下了《同王兆期游定晋岩,值雪,宿达公禅房》这首诗:“扶筇蹑屩到禅扉,岩壑幽深人迹稀。石镜有光收物色,冰泉不响待春晖。云低贝叶窗前合,雪乱天花檐外飞。话久好同支遁宿,兴高宁逐子猷归?”。44武当鸟道太行山深处的古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是与湖北武当山齐名的道教名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进一步扩建,至明永乐年间达到鼎盛时期。自称是真武大帝化身的永乐皇帝亲自主持修建,是封建王朝用道教思想巩固统治的史证。主要建筑有:太和宫、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坊等。建筑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在中国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这里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植被繁茂,满山葱郁。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大殿建在山顶处,庙内供奉着道教始祖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登主峰的路镶嵌在悬崖绝壁间,叫通天壁栈道,行走其间似鸟飞行在天空,故称“鸟道”。脚下云雾茫茫,沟壑交错,红墙黄瓦,若隐若现,如入仙境,真是“仙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人在飘渺中”。的神仙感。明隆庆六年(1572年)武安进士户部员外郎宋之韩解职归田后,崇尚道教“清静无为”的他游览了此地,站在山巅赞叹到:“脚踏孤峰已不同,清风饮尽更从容。遥知绝顶离世远,何不早日脱凡尘”。5长寿听泉武安摩天岭海拔1747.5米。这里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峡谷深幽,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长满了油松、樟子松、漆树、板栗树等几十种珍贵的树木,山脊沟谷崖壁间长满了野生的中药材,有连翘、党参、丹参、黄芪、柴胡、何首乌等200多种中草药材。因植被茂盛,气候湿润,降水充沛,丹崖岩层,隔水透气,再经山上多种中药材根系过滤,渗入地下。有的从岩壁之间喷涌而出,有的沿山涧沟壑,曲折奔流,形成涓涓细流,众多溪流汇集成清澈甘冽之泉。连翘有清肺消炎的功效,山民们采摘嫩5叶蒸制成茶叶,用泉水冲泡,常年饮用,有极佳的养生保健的作用,故称“长寿茶”。大自然的恩赐使生活在这里的山民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而得名。炎热的夏季,这里林木森森,山风习习,清爽怡人,有“清凉夏都”之美誉。这时节在山村小憩几日,鸟鸣蝉噪,涌动的泉水与你为伴,细听,有的叮咚作响,有的低声吟唱,有的一路欢歌,使你产生无限的遐想。历代文人雅士酷暑时节到这里避暑消夏,听泉品茗,吟诗作对,是一种清静悠闲的雅兴。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武安县教谕王组酷暑时节在这里的故友家小憩了几日,老友甚是热情。题诗赞道:“草堂煮茗静幽闲,蝉噪鸟鸣识苔斑。樵夫归来斜阳远,犬吠柴门沽酒还”。6青崖一览摩天岭的主峰青崖寨海拔1898.7米,是武安的最高峰。山势奇特,地势险要,峰插天,四周峭壁悬崖,惟北侧峭壁有一径可通崖顶,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顶6方圆数百亩,似平镜一般,广可跑马。古建筑遗址依稀可见,遗有瓦片、砾石等。据考证,古时这里曾是汉代军事战略要地。寨下有峻极关,此关南北皆峭崖,陡不可攀,青石拱券式门洞上嵌“峻极关”三个大字,关门北约50米处是一深涧,石砌城墙由陡崖起止临涧的山顶,建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为唐武宗时期大将刘稹所辟建。峻极关两边有古长城,筑于战国时期,明正统年间重修,是明长城真保镇的重要关隘。要登摩天岭和青崖寨,需走十八盘,十八盘为古代武安通往晋国的商贸古驮道,台阶全为丹石砌成。爬行之间,脚下的红色台阶,满眼的翠绿和奇峰怪石组成一幅绝妙的自然山水画。从山脚下上转曲曲折折二十八道弯才能到达山顶。乾隆年间武安一武举人游览了此地,感叹道:“青崖古寨高入云,曾闻金戈铁马声。峻极古关今犹在,不见当年刘稹兵”。7西岭烟柳在武安老县城的西南角有波光粼粼的一湾碧水,名叫西岭湖。湖水清澈,微风吹过湖面荡起阵阵涟漪,更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灵动,给古县城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湖畔四周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曲径长廊,画栋雕梁,小桥流水,诗情画意,杨柳依依,披拂绿浪。初春时节鹅黄嫩绿,盛夏时节湖中荷花盛开,鱼翔浅底,垂柳迎风,绿浪翻滚,似少女蛮腰舞动,又如嫦娥水秀飘扬,枝条垂地亲湖面,烟柳蒙蒙留清香,人行湖畔,产生无限遐想,景色十分怡人,历来是文人雅士踏春赏柳,盛夏避暑的理想之地。许多雅士在此留下过许多诗篇。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武安县县试之年,一位家境贫寒的书生,在县文庙考完后,感觉良好,自信心十足的他,游览了西岭湖,并在观景亭上看着烟柳蒙蒙,借景抒情,咏道:“十年寒窗路漫漫,文庙乡试墨未干。烟柳蒙蒙似轻云,此地不用到来年”。虽有轻狂,倒也是真切。果然这位志向远大的书生7名列全县第三名,高中秀才,三年后又高中进士,到外地做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府官。后来举子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乡试年都到此湖的观景亭上题诗铭志,成了读书人寄托愿望的吉祥之地。8双塔夕照在鼓山最高峰凤凰台正东五里外的山谷口,有一座明隆庆元年(1567年)年修建的大寺庙,叫掂梁寺,后又该叫偏梁寺。该寺是武安山南最大香火最繁盛的寺庙。该寺原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寺庙区。寺庙区南北长近六十米,东西宽三十米,建筑成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有山门、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佛祖殿、玉皇殿、菩萨殿、碑刻、围墙等。二是灵塔区,位于寺庙西侧的高处,有两座灵塔和三十多处墓地以及碑刻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寺庙和灵塔被拆除,现仅存西配殿和部分围墙和一些残碑。偏梁寺的第一任主持是秒空禅师。隆庆五年冬天(公元1571年),秒空禅师走完了七十三岁的苦苦修行之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安详地圆寂,驾鹤西游。作为该寺的第一任主持,他的灵塔建在寺庙西侧的一处高地上,塔高二十六米,八面八角七层。在该塔的下一面,也建有一座高近二十米的灵塔,是清乾隆年间该寺的另一位主持,名叫慧能禅师的灵塔。两座灵塔就像一对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净土。清乾隆年以后两座灵塔被称为“姊妹塔”,是该寺的标志性建筑。傍晚登塔远眺,落日余晖,如染金黄,塔下红墙黄瓦的古刹,不时传来悠扬的钟声,令人浮想联翩。嘉庆年间磁州一位辞官归田的贡生游览该寺,登塔远眺后叹道:“斜阳余晖塔影长,梵音招提声悠扬。8红尘未断佛缘远。世俗空门两茫茫。”其迷茫、伤感、失落、看破红尘的复杂心情可见一般。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