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29-35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基金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园艺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北京市科委博士生论文资助专项“北京鲜果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ZZ0711)的共同支持。作者简介:刘瑞涵,女,1968年出生,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营销与贸易、农业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北京农学院科研著作奖、科研成果奖和科研项目奖等多项奖励。通信地址:102206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Tel:13661163410,E-mail:ruihanliu@sina.com。收稿日期:2009-10-10,修回日期:2009-10-28。0引言应用“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即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将非核心业务转给其他合作伙伴完成,以合作尽快响应市场需求并提升整体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促使参与供应链合作的成员提升经营利润及自身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领域。国际学者DenOuden等认为,农产品生产的自然周期性,农户行为受多因素影响,产品鲜活易腐及需求的相对稳定等特性,可促使涉及产品生产经营的各类组织寻求合作而形成联盟[1]。HenryW.Kinnucan等研究认为,沃尔玛进入食品零售业带来了竞争增强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等多样化需求,由此导致美国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显著变化趋势是食品链在零售和加工等环节的产业集中度上升,合同交易比例上升使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紧密型增强等。并认为农业食品竞争的重点已从链内的买卖者之间竞争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倡通过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来为链内成北京产果品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探讨刘瑞涵,周云(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北京102206)摘要:探索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农产品经营实践中的应用已逐渐受到关注。此文以北京出产的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果品供应链所涉及生产、经营和消费等环节的相关节点主体进行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对果业发展间接资料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北京出产果品在市场供求对接实践中,业已存在和未来可供选择的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其中包括“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核心主体拉动模式”和“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节点协同模式”。同时,针对不同模式又简要讨论了各自特点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适应条件。目的是为参与北京产果品供应链管理的各方面相关主体提供管理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供应链;果品;供求对接;整合模式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09-2041AnalysisontheIntegrationPatternofFruitSupplyChaininBeijingLiuRuihan,ZhouYun(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EconomicsandManagementCollege,Beijing102206)Abstract:Itwillbefocusedrecentlythatresearchingonapplicationofsupplychainmanagementideologyinagriculturalproductsbusiness.Thispapertakeresearchbasedonmanufacture、business、consumerelatedsitesandsoon.CombinewithsystematicanalysisonindirectdataofFruitindustrydevelopment,discussiononoperationmodeofintegratedsupplychainwhichdidexistandSelectableonpracticeofmarketsupplyanddemandontheFruitindustryinBeijing,including“Modeofurbanagriculturalwhichplaceoforigindominant”,“ModeofcoreOwnershipencouragement”,“Nodecollaborativemodebasedoninformationinternetsystem”.Meantime,tobedirectedagainstthedifferentmode,compendiousdiscussedtheircharacteristicandaccommodateconditioninpracticeapplication.Thispaper`spurposeistoprovidemanagementreferenceforrelatedMainbodyoftheFruitSupplyChainmanagementinBeijing.Keywords:supplychain;fruit;linkingsupplywithdemand;integrationpattern中国农学通报(包括农户)创造出提升利润的空间[2]。国内学者从供应链合作绩效、农产品供应链内外部整合关系与组织效率等角度也展开了不少相关研究[3-4]。北京总面积中2/3的山区为其果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禀赋。同时,北京果品及果业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中承载着经济、生态、文化与休闲等多重重要功能。因此,从供应链整合运作角度探讨北京果品与市场对接的模式,对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和开发其潜在多功能内涵,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资料来源该研究所用数据资料主要来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期间,分别对京郊水果主产区果农及其采摘园、北京城区果品消费者及相关消费集团、涉及果品供应链的各类中间节点(如批发商、农民专业合作社、贩运商和超市等)进行的问卷调查;同时重点结合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供的资料。其中来自果农及其采摘园的有效样本为205份,来自北京城区果品消费者(包括消费集团)的有效样本为225份。2研究结果此文根据对调研资料的综合整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探讨北京产果品在实践中业已存在和未来可供选择的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及其各自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2.1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使游客逐步习惯了通过观光采摘休闲形式购买及消费果品。调查表明,京郊果农与北京城区消费者通过采摘销售或购买果品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供给方面,果农的果品销售半径不超过10km的占82.1%,多数果农将自产果品通过采摘或在田间、路边及村头就地卖给消费者或果品贩运商。2008年北京果园面积中70%以上可接待消费者采摘;需求方面,北京城区消费者中有光顾果园采摘经历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82.5%。同时,北京果品总产量中已有约11%是通过游客采摘和礼品促销采摘而完成销售的。对产量较小的高档果品,如海淀及门头沟等区县春季出产的樱桃,则绝大多数(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都能够通过观光采摘完成销售[5]。2007年北京产果品通过采摘实现的销售收入已占北京当年果品产值的21.75%。可见,北京都市农业发展中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在京郊果品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是适应京郊果品生产供给特点和都市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趋势而形成的。该模式是供应链运作中不通过第三方而使供求直接互联与对接的最短链模式。它以果品产地(生产投资商、果农)为主导,通过供给高质量、供不应求的特色、安全果品,吸引消费者结合观光休闲等都市农业发展形式,到果园亲自选购满意产品,从而实现果品供求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最短路径链接(图1)。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可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图1产地主导的都市农业模式化需求,使其在采摘过程中不但获得“产地来源”等与品质密切相关的产品信息,并能以此彰显其个性品味或社会身份,从享受产品更多延伸功能的过程中实现其更高的心理与精神满足感。从京郊观光采摘业发展的管理实践看,该模式成功运作所需主要条件包括:①宏观环境中要有规范的产业规划来统筹指导。京郊采摘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果农开放果园接待采摘游客,不同程度出现了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及无序发展状态,由此要求各区县在采摘园的整体规模布局、生产品种规划等方面加强科学引导。②需要相应的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基础设施做保证。因果品采摘主要以各自独立的果农为联系消费者的主体,果农自身的经济实力与投资动力无法满足消费者采摘过程中对采摘园周边交通、卫生餐饮甚至其他配套服务项目的关联需求,这需要在政府协助下通过拓宽投资渠道来完善。③微观上需经营者有明确的差异化定位和需求管理能力。京郊不同区域出产的优势果品种类不同,在采摘园供给品种选择和产品政府统筹规划采摘园:果农、投资公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宣传等公共服务消费者(个人、团体):采摘或礼品包装等购买··30刘瑞涵等:北京产果品供应链整合运作模式探讨质量管理上,各级政府需引导当地果农从新品种与新技术选择、实施绿色生产管理等手段赋予产品的区域特色,以形成集群效应;需求管理中各级政府可适当引导经营者注重传播产品自身在技术含量、营养功能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消费者关注的特色信息,并注意利用口碑传播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产品认知度。④对小品种高品质及特色化较强产品,当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时,可主要通过采摘模式实现供求快速链接。但对产量较大的果品,虽然以采摘模式可部分实现供求直接对接(如平谷大桃),但在出产旺季则不能仅用采摘模式,还需通过与市场其他节点成员的合作来以不同的运作模式完成其供求对接过程。经济学上该模式的最大特征是:①各自独立的果园面对需求各异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交易成本较高。对果农而言,供给成本包括采摘过程的监督管理成本和产品损耗成本、交易过程的价格抽成成本及谈判成本,其中价格抽成成本主要是当果农与经过中介人介绍而来的消费者交易时,果品交易价格中需按一定比例支付给中介人的成本。这些高成本决定了采摘果品的高售价;从消费者角度,其需求成本则包括追求个性化消费时付出的高价格、果品选摘过程中付出的诸如劳动、时间、相关交通及餐饮等成本。实践中,通过基地主导的采摘模式来销售果品,其价格比其他渠道一般要高出2倍以上。因此,以采摘形式购买果品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一般不是很敏感。②交易对象有一定随机性。一般情况下园主与采摘者间形成的交易关系是以临时契约关系为主的现货交易。该交易关系形成交易合作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供给果品及其相应配套营销服务的满意度。该满意度越高,重复光临的回头客甚至受其影响而来的消费者会逐渐增多,发展较好的采摘园甚至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团体客户。否则,客源的随机性和交易关系的不稳定性使经营者难于实施销售计划的控制和期望回报。2.2核心主体拉动模式核心主体拉动型是以核心主体(以企业为主)为开拓果品需求市场的供应链核心节点,围绕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核心主体+果农或基地+其他节点”的供应链生产、加工及销售的整合运作模式。该类模式依据核心主体类型的不同,或与其合作的环节及节点成员类型不同,乃至其分别对应终端消费群体需求特征的差异,可形成以下不同的整合运作方式。2.2.1“订单式”与“准时制”模式这是准确及时响应需求且实现商物分离的一种模式。它依据需求订单的计划性配送来实现准时制供货。主要以预定消费的方式来实现与需求的准确对接。运作中首先由终端需求提前向核心企业下订单预约订货,接到订单后核心企业按其果品需求种类、数量与质量、交货时间和地点等要求备货,通过配送中心或专业配送公司以最短的物流路径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达到降低物流费用并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见图2)。该模式的起点以果农为主,终点则是消费者家庭或消费团体。针对消费者家庭的小批量集货和个别化配送,在及时响应需求时会提高其配送成本,要保证果品的高质量,必然需消费者支付较高的价格。因而,这是与高端个性化需求对应的一种分支模式。对于消费团体,既包括单位福利发放、团体自行消费或交际活动(如礼品等)所需要的集体采购,也包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