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的论文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在各方要求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2010年伊始伊朗核问题阶段性升温。由于担心伊朗潜在的危机升级,世界各国纷纷呼吁相关各方继续努力,寻求一项最终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一、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的原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存在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引起政治问题。伊朗核进行核电站的建设,当时伊朗的这一举措是得到美国允许的,更是在西方大国的直接帮助下进行的,。随着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关系的剧烈变动,美国对伊朗的核计划也给予了重新态势。朝核问题虽然历经波折,但毕竟有了六方会谈这个沟通渠道,朝核危机也算进入了相对可控的阶段。此种形势下,伊朗核问题似乎让美国感到束手无策:美国推动安理会对伊朗施加压力的效果不太明显;而美国目前也不愿和伊朗直接面对面谈核问题。但是,美国始终不曾放弃过完全解决伊核问题的努力,因为“伊朗可能是美国的最大威胁”。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二、伊朗一定要搞核计划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美国发展核武器是用来对付日本,因为当时日本似乎决心继续战斗若干年。后来苏联发展核武器是为了对死敌美国产生威慑作用。英国和法国发展核武器出于两个原因:为了维护其下降的大国地位和有自己的威慑力量对付苏联。在国王统治时期,伊朗总是担心美国(当时保护伊朗不受苏联侵犯的国家)可能中止对它的保护。自苏联帝国崩溃后,这样的威胁不再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式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在世界不少区域内,地区性冲突加剧,局部战争不断。伊朗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决定发展核武器。需要用核弹对付的敌人是美国。以拥有强大的军事打击能力来达到政治上的要求和目的。三、中国在伊朗问题上能否让步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在发展对外政治经济关系中,必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助的根本原则,在原则性问题上决不妥协。据2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对伊朗的新制裁正迅速推进。”美国总统奥巴马9日的表态让世界听到了针对伊朗的霍霍磨刀声。伊朗9日顶着西方的制裁呼声宣布开始生产更高纯度的铀,西方媒体一致宣称这将使伊朗很快造出核弹,伊朗核问题来到“摊牌时刻”。中国是否在安理会否决美国主导的新方案被很多人视为判断中美关系发展的拐点。我个人认为中国不能大幅对任何一方让步妥协,中国并未山穷水尽,中国应态度很坚决地要求伊朗和西方向后退让,并尽量协调与俄罗斯的立场。美国的最终制裁目标是将制裁从军事领域扩大到能源领域,限制伊朗的能源进出口,既包括成品油进口也包括原油出口。但目前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密切,完全跟着西方把制裁扩大到限制伊朗能源出口,等于变相对中国进行制裁,中国肯定不能同意。世界能源版图早就被西方国家瓜分完了,留给中国可以开拓的能源市场非常有限。如果西方无法保证中国的利益,就不能指望中国一下子往后退一大步。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必要性在系统理论中,结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概念,它产生于主要单元之间的互动,是指一系列约束性条件,结构是全范围内的组成部分,使得系统能够被视为一个整体。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我国现阶段,机会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社会对人们利益的满足能够与他们对生产的贡献成正比地增长,即贡献愈大,社会对其回报也愈高,以激发最大多数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用公民平等、机会平等、资源开放、公平竞争的公共政策,开辟不同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的合理通道,尤其是向上流动的通道,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实现良性、公正合理的互动。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利用非暴力的有效方式促进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构建一个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极化、多速主义的和谐世界。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积极开展维和行动,坚持结构现实主义所认可的多极化和多边主义,“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人类就能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繁荣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