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韩国养鸡产业的发展和一体化经营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日本和韩国养鸡产业的发展和一体化经营模式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入世在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对于种植业部门,面临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压力有可能会增大。然而对于养鸡产业来说,情况略有不同,养鸡产业属于加工性质的产业,它们对耕地的直接依赖性较小,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更多。如果我们采用现代化的养鸡技术和管理技术,不仅可以抵挡进口产品的压力,而且可以借助加入WTO的东风,扩大出口。因此,研究国外的相关产业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和韩国的养鸡产业同属于进口加工型,也即是从美国进口饲料粮食和种鸡,在国内生产鸡肉和鸡蛋。这两个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采用现代化养鸡技术,在六十和七十年代采用一体化经营模式。因此,研究这两国的养鸡业的发展过程和一体化经营经验,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处的。1.日本现代化养鸡的发展过程虽然日本的养鸡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采用近代化方式养鸡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从1950年到1975年之间,日本饲养鸡的总数增加了10倍。日本养鸡产业的现代化是同美国有紧密的联系,因为日本养鸡产业的种鸡、饲料和饲养技术中的绝大部分依赖于美国。日本除了引进美国蛋鸡、肉鸡中的优良品种外,还学习和采用了美国养鸡产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特别是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的养鸡业也美国一样经过了各种养鸡经营的发展阶段,包括农户家庭养鸡,专业化养鸡和产业化养鸡等各个阶段。从养鸡数量来看,1951年日本全国养鸡总数是1600万羽,到了1970年增加到了1亿7千万羽,整整增加了10倍多。虽然养鸡的总数在增加,可以养鸡农户的户数急剧减少,同时平均每户养鸡场规模逐渐扩大。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养鸡总户数是450万户,到了50年代末期随着专业化养鸡的出现,养鸡户数就开始迅速减少了。1961年日本养鸡总户数下降为384万户,1971年更减少到137户。在1961至1971年的10年中间,日本的养鸡户数减少了三分之二。然而平均每户养鸡规模在1961年是116羽,到了1971年增加到906羽,在十年中增加了9倍。大规模养鸡农场在日本养鸡存栏总数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1971年养鸡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农场数只占全国养鸡总户数的1.9%,可是它们他们饲养鸡的羽数却占日本存栏总数的72%。50年代的日本农户养鸡主要采用放养的形式。养鸡农户用家庭剩余的食物,少量自家生产的谷物和青饲料喂鸡。他们也不搭建鸡舍,晚上就让自家的鸡在屋檐下休息。看管鸡主要依靠家庭妇女和老人的劳动。农户养鸡有两个目的,其一通过出卖鸡蛋和鸡来补充家庭的现金收入,其二是供家庭食用,日本在50年代大牲畜,如猪和牛肉食用不多,鸡蛋和鸡肉就成为他们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根据日本战后同美国达成多种农业协议,日本从50年代起就不得不大量进口美国的谷物,到了60年代初期进口谷物逐渐地被改为进口饲料用粮食。随着配合饲料技术的发展,日本的养鸡开始由农民家庭养鸡转向加工性和商业性质的养鸡。养鸡产业开始转移到大城市的郊区,形成了专业化养鸡农场。城市郊区养鸡的优点是离港口近,运输饲料方便和成本低以外,同时还有离人口集中,距离消费地较近等有利因素,便于鸡蛋和禽肉的运输和保鲜。这时期日本大部分的养鸡场都集中在太平洋沿海。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有70%的日本养鸡农场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到了60年代中期以后,肉用仔鸡开始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结果使得原来大量被食用的淘汰蛋鸡的价格暴跌。根据有关统计,养鸡农户的收入由于无法销售淘汰蛋鸡而减少了三分之一。随着日本进入高度经济增长期,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导致城市近郊地价猛增,加上日本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大规模养鸡场对环境污染严重,促使大批的养鸡产业向远离闹市的边远地区迁移。日本的饲料用粮的进口为各大商社所垄断,这些商社为了进一步扩大他们饲料的销售数量,开始直接介入和经营饲料加工、种鸡繁育和孵化等产业,对它们采用垂直的一体化经营管理。日本商社主要通过合同饲养的方式同养鸡农场连接,形成了日本养鸡产业的一体化。2.日本养鸡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日本蛋鸡产业的一体化主要由作为龙头企业的孵化场和饲料加工厂为源头展开的。这些龙头企业采用的模式是委托养鸡农户加工生产。根据龙头企业的类型来分,日本的养鸡产业一体化可以分为(1)孵化场型的一体化;(2)鸡蛋批发商型一体化;(3)饲料商社型一体化;(4)综合商社型一体化;(5)农协型一体化。(1)孵化场型的一体化:孵化场采用合同的方式委托农户养鸡。孵化场向合同农户提供建设鸡舍的图纸,教授饲养的技术。农户按照龙头企业提供的资料和技术,建造鸡舍,养鸡,然后龙头企业派专车到农户农场回收鸡蛋。孵化场的一体化的特点是,龙头企业把农户的合同生产同自己生产总计划连接起来。龙头企业的生产总计划包括各家农户的雏鸡孵化、青年鸡的育成、产蛋鸡的产蛋日期和淘汰日期的计划等。同时农户还必须把农场每日的生产情况,包括蛋鸡的病历都必须作详细的记录,提交给龙头企业。所以农户是在龙头企业的严格控制下从事生产的。部分孵化场也建立自己的饲料加工厂和鸡蛋处理工厂,并且同大城市的超级市场有直接的业务联系。孵化场式的龙头企业并不要求合同农户的生产规模过分大,一般都在2万只鸡左右,并且养鸡场与养鸡场之间间隔的距离很大。有一些孵化场也建设自己的直属农场,把养鸡厂租赁给农户使用。(2)鸡蛋批发商型一体化:鸡蛋批发商型一体化经营模式主要利用早期的鸡蛋收购的渠道,通过合同生产方式收购农户的鸡蛋。龙头企业事先把雏鸡、饲料贷给农户,农户把生产的全部鸡蛋交给龙头企业,然后结帐。鸡蛋批发商型一体化的优点在于,农户可以不需要事先投资购买雏鸡和饲料,这些本是一大笔投资。由于龙头企业在边远农村地区发展一体化的蛋鸡产业,所以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低,加上全部生产由农户承包,积极性高,人力资本管理成本低。因此这种一体化生产方式在鸡蛋生产上占比较大的优势还有一些龙头企业从农户处购买土地,建造鸡舍,再雇用当地农民为他们养鸡。部分鸡蛋批发商型龙头企业还建立起鸡蛋加工和处理工厂,把从农户养鸡厂收回的鸡蛋清洗包装,通过多种渠道销售。(3)饲料商社型一体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日本开始进口大量的饲料,为饲料商社型一体化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饲料企业为了扩大饲料的销售数量,自己建立鸡蛋处理工厂以后,通过合同方式让农户饲养蛋鸡,收回鸡蛋通过批发商销售。随后饲料龙头企业自己建立直属养鸡场和饲料生产基地,把饲料基地的饲料强行卖给合同农户,收购他们的鸡蛋,然后把经过自家工厂清洗和包装的鸡蛋直接销往大规模超级和连锁商店。(4)综合商社型一体化;日本的综合商社是大企业集团内部从事贸易的专业公司。由于这些商社同战前日本的财阀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拥有相当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商社型一体化特征是,从种鸡繁育、雏鸡孵化、青年鸡培养、饲料生产直至产蛋生产和销售,全部由综合商社自己来经营。因为综合商社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商社是日本在养鸡产业方面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综合商社型一体化的同特征是:a.把蛋鸡的育种、孵化、饲料生产、青年鸡培养农场、蛋鸡生产农场、鸡蛋处理工厂等所有企业全部集中在方圆20公里的直径范围之内;b.所有的上述各企业和部门都通过计算机的统一;c.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场之间也采用密切的信息联系,如青年鸡场为每只鸡建立档案,并把所有的信息及时地传递给蛋鸡生产农场;d.蛋鸡场全部按照统一标准建立,体现出技术的统一性;对每一只鸡进行数据管理;e.一旦发现某只鸡的产蛋数量减少,立即检查和发现问题;f.有一些综合商社为了奖的饲料运输费用,建立起300万只鸡大型养鸡团地。在团地中建立起专门的雏鸡饲料和成年鸡饲料生产工厂。(5)农协型一体化:日本农协养鸡有多种形式,有农协组织成员分散型的小规模家庭饲养,也有大规模集中的养鸡团地。对于养鸡的一体化管理也分a.单协型、b.单协联合性。a.单协型农协产业一体化经营:日本的农协分为全国农协、地方农协和同前两种农协没有直接联系的独立农协。单协型农协产业一体化经营是指,独立养鸡农户联合成立的农协,单协型农协拥有独立的饲料加工、雏鸡销售和鸡蛋处理工厂。他们向参加农协的农户提供雏鸡、饲料,然后收购他们的鸡蛋,经过鸡蛋加工厂的处理出售给鸡蛋批发商。单协型农协产业一体化经营的不足之处在于参加这些农协的人数少,因此农协除了总体养鸡规模比较小以外,经济实力也较弱,所以他们收集的鸡蛋也只局限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如一个或数个自然村。b.单协联合型产业一体化经营:单协联合型产业一体化经营是指若干个单一养鸡协会联合起来,使用一个共同的鸡蛋加工处理工厂,负责共同出售,然而饲料工厂仍然归各个单一协会所有。这样做的原因是企图通过联合扩大联合农业协会的竞争力量。可是,单协联合的缺点是,参加协会的养鸡农户比较分散,造成不容易管理和产品运输费用过高等弊端。3.韩国的经济同养鸡产业的联系韩国经济的持续和高速增长是在1962年的第一次经济开发计划到1980年代末之间。从1962年到86年韩国平均经济成长率达到8.3%,平均每人的GNP从66年的126美元到86年的2,505美元,在二十年之间增长了约20倍。在国际贸易方面,韩国的出口产业也呈现急速的增长,出口额从1966年的1亿3,750万美元到86年的347亿1,500万美元增加了250倍。在高度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韩国面临了“对外依存的深化”和“产业间的不均衡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农林水产业的增长率明显地落后于其他产业。从产业全体来看,1970年到1985年的固定资本从24.2兆韩元增加到69.7兆韩元,在15年间扩大到了2.7倍,但农林水产业的生产规模被缩小了。促进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美国的工业品出口增加。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苦于慢性的收支赤子和财政赤子,所以采取措施和手段强制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NIES各国将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同时实行贸易的自由化,特别是开放农产品市场。美国在对韩国提出大米进口自由化的同时,还强制韩国实行鸡肉贸易自由化。韩国在美国的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开放鸡肉贸易市场。1993年韩国实行了新鲜及冷藏鸡肉贸易自由化;1995年开始开放冷冻鸡肉;1997年以后就形成鸡肉贸易的完全自由化。4.韩国现代化养鸡业的发展过程韩国的养鸡现代化过程是从朝鲜战争之后的原种鸡的大量进口、及60年代初期开放饲料谷物进口的和开创配合饲料的制造产业开始的。全国养鸡羽数在1970年达到2,300万羽;1980年达到4,000万羽、1985年扩大到了5,100万羽。平均每人鸡蛋消费量从1981年的128个增加到1985年的217个、同时期鸡肉的消费量也从0.25kg增加到6.5kg。韩国养鸡总量增加的同时,养鸡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了。规模在200只以下的农场数从1975年的109万户下降到1980年的76万户,1985年的29万户约,在十年之间减少了三分之二。与其同时养鸡5,000只以上规模农场养鸡羽数在全国养鸡总数中的比重,从1975年36%增加到1980年的55%和1985年的78%。到了1990年,5万只以上规模养鸡场的个数只占全国养鸡场总数的0.08%,可是它们饲养鸡的数量却占全国养鸡总数的21%;3万只以上规模农场数占总数的0.19%、养鸡数却占全国总数的30%;1万只以上农场数占全国农场总数的1.4%,而养鸡总数却占全国总数的68.7%。韩国的平均养鸡场的规模为1万羽。5.韩国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韩国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经营随着养鸡场规模的扩大迅速发展。据李吉熙的研究成果,进入90年代以后,韩国有70%的肉用鸡是通过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式生产的。韩国政府在推行韩国的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化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韩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养鸡产业的竞争能力,确保养鸡农户的收入,积极地扶植养鸡产业中的一体化经营。扶植方法是对龙头企业进行倾斜式经济援助,并且在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和贩卖合同是给予指导。韩国的龙头企业的种类繁多,既有以孵化场或肉鸡、鸡蛋加工厂为核心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也有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