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假货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分析摘要假货顾名思义就是假的商品,利用非法的手段模仿成知名品牌的产品,以性价比低廉的产品冒充性价比高的产品。从而获取高额的利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利润的趋势更加渴望,这就滋生了假货的发展,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出现假货现象横行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尽管假货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当前假货泛滥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若不及时加以约束和管制,势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品牌厂商利益,甚至危害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假货市场覆盖范围广,数量以及金额众多,以及其隐蔽性给消费者造成不少的损失同时也侵犯了正品的品牌形象,使其经济利益受损。本文结合我国假货的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中国假货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分析目录前言..................................................................................................................................................3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现状...................................................................................................3二、中国假货现状存在的原因.......................................................................................................4(一)利益驱动.......................................................................................................................4(二)市场需求.................................................................................................................4(三)地方经济体制.............................................................................................................4(四)信用体系的缺失...........................................................................................................5(五)社会监管体制的完善...................................................................................................6(六)法制不健全.................................................................................................................8三、假货的危害...............................................................................................................................8四、针对假货的对策.......................................................................................................................9参考文献.......................................................................................................................................10前言近年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猖獗,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假冒伪劣商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约5%,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估值在1600亿—2000亿元之间,每年流失国家税收超过300亿元。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也使得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现状被国际上视为第二大公害的非假冒伪劣产品莫属,我国的假冒伪劣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愈发猖獗,使得我国成为假冒伪劣的生产,销售基地,各色的假冒伪劣产品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假奶粉、假烟、假酒、假服装、假家电、假农药、假文凭、假字画……。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使用过期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事件涉案公司高管胡骏等6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前天被上海检察院二分院依法批准逮捕。今年7月20日,媒体报道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时出现诸多涉嫌违规的行为。当天晚上,上海市食药监部门查封该企业。针对上海福喜涉嫌用过期原料生产加工食品,7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会同上海市食药监局对该公司负责人、质量经理等涉案人员依法采取刑事拘留。作为一家跨国食品公司,福喜是众多快餐品牌的供应商,其中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不过最受影响的还是麦当劳,因为麦当劳的原料几乎都是来自福喜,以致福喜事件后麦当劳餐厅一度因无原料可供成了饮品店。贾向阳销售假冒“安利”化妆品案,2006年3月6日,郑州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依法扣押贾向阳涉嫌假冒的“安利”化妆品20余箱,价值42万元。经“安利”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认定为假冒该公司产品。该案件移交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运公司销售假冒床上用品案,2006年3月,位于二七区陇海中路1号的郑州国运实业有限公司的牛某以6486元购进假冒“红富士”商标产品夏凉被69条、床上三件套23套进行销售,非法经营额7404元。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支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之规定,没收当事人未销售的假冒商品并处罚款人民币15000元。这样的例子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他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吃穿住用行,都被假货所包围着这样的例子几乎每一天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吃穿住用行,都被假货所包围着二、中国假货现状存在的原因(一)利益驱动追逐利益在经济学的方面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厂家的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在增加全球财富与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的同时也刺激着对金钱的欲望,人们对钱的渴望无线的膨胀。这也是假货泛滥的根本原因,有暴利可图,造假比销售麻醉品和走私军火的利益还高,相对来说,风险系数比较小,是一个高获利、低风险的行当,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力,以至于全球许多恐怖组织、社会黑恶势力都参与其中。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所带来的暴利是造假者疯狂造假的内在驱动力,他们将其看成是“效益的来路、致富的门路、发展经济的活路。”利益是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直接动力,是假冒伪劣商品生存、扩张、漫延的根本原因。(二)市场需求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消费者的攀比心理以及其对低价的追求造就了假货市场,同时消费者的辨别假货的能力差滋生了假货泛滥。依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导向论来看,市场决定供给,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商品供给。许多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毫不掩饰自己的假货,消费者知假买假,从而使假冒伪劣商品有一个庞大的购买力市场和众多的消费群体,低价对于消费者是一个直接的诱惑。制假售假分子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这种消费心理上的弱点,打出了他们的低价王牌。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消费者作为理性经济人,“贪利”是一种本能行为,追求的是自身需求满足的最大化和单位货币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天然就是喜欢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所以我们到处可见商家打折促销时,消费者蜂拥而至,贪图价格便宜买假名牌、买盗版,这些都是因为消费者受利益驱动的短视效应——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因此假货的泛滥不仅是由于欺诈的原因,正是由于消费者的这些做法会刺激假货的生产和销售,使这些产品充斥大街小巷。(三)地方经济体制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是制假售假愈演愈烈的行政根源。地方保护主义事实上是造假者的保护伞,割裂统一大市场,助长不正之风,助长违法犯罪行为,破坏政令畅通,干扰公正执法,危害十分严重,正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打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艰巨。1.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绩效考评体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财政分权化的改革,各级政府成为追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最大化的积极主体。同时,由于在干部考核上经济增长绩效指标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力,这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增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级政府为了保障经济高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尽一切可能鼓励和支持地方工商业的发展,在“先发展,后规范”的思想影响下,甚至不惜纵容地方企业制假售假。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在中国,企业制假售假等非生产性经营行为一旦得到地方政府保护,社会就丧失了遏制其漫延的基本机制。面对这样的企业,广大消费者绝对处于弱势地位,根本不可能有效保护自己,甚至连企业经营行为及其产品质量的基本真相都无从得知,而各地厂商只要不违背地方政府追求经济高增长和财政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就可以依托政府保护大肆制假售假。要想根本改变产业领域中的非生产性经营行为泛滥的现状,当务之急在于转变政府的职能,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建立起专司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的统帅性层级,从而尽快克服社会最高治理层级一身兼具“运动员”和“裁判员”两种职能所带来的角色冲突。2.“分税制”下财政分灶吃饭体制的影响。财税体制是引导地方政府行为的“指挥棒”。从1994年起,我国财税体制由传统的财政大包干体制,转换为“分税制”下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初衷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将大税种、主要税种、收入高的税种划归中央,而将零散的,收入细小的,难以征收的、不稳定的税种全部归地方。分税制加重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分税制后,中央政府在不断向上集中财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下放事权,形成财权、事权的逆行,再加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明显不足,使得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独立性、完整性、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肢解,基本上处于无财可控的状态。地方政府为确保有所收入,确保财政供养人员能够按时发放工资,通过种种形式保护地方财源企业,而保护本地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市场空间,从而助长了本地区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四)信用体系的缺失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为情感交易而设立的身份信用向现代社会的为商业交易而设立的契约信用嬗变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用信息传递机制断裂,信用激励机制断裂、信用约束机制断裂、信用的产权基础缺失、信用的道德目标模糊等,必然使我们处于信用缺乏的危机之中。假冒伪劣现象是恶性的信用缺失行为,既有产权不清忽视长远利益、一次性博弈的问题,又有法律制度保障和道德水准问题。1.信用的产权基础缺失,守信动力不足。产权是信用的基础。第一,信用是人们在重复博弈中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而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条件。当产权关系不明晰时,人们就不会考虑长远利益,也就不会守信用。第二,信用问题是交易带来的问题,而交易双方交易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财产权,这就要求信用以财产权利的界定和保护为前提。只有拥有独立财产权的行为主体才能用自己的财产和别人的财产进行交易,才能产生信用问题。只有拥有独立财产权有行为主体才具有履行合约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