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摘要】: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是近、现代教育中的基本问题。为了克服这种分离带来的弊端,在日本近代教育中产生了生活作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这一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扎根于日本社会的土壤中,与日本民众的生活紧密结合的民间教育运动。同时,它所包涵的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对解决近代以来,源于科学主义、能力主义的种种教育难题有着普遍的意义。生活作文是运用作文表达的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作文教学法。本研究首先以中日比较研究的视角,提出现代儿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剖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形式训练的作文教学,以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生活作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回顾,以及战后生活作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整理,明确生活作文教育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以及生活作文在现代日本教育中面临的课题。最后,在分析、评价现代日本中小学国语教科书中的作文教材的基础上,明确生活作文在现代日本作文教育中的位置和形态。序章“近、现代教育中教育与生活的分离——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是要明确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序章以思考近代教育中教育与生活分离的基本问题为起点,从两方面:现代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阐明这一基本问题在现代条件下的表现。近代教育中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在现代表现为儿童生活中,人的生存、发展的现实生活所具有的教育力量开始全面丧失。从60年代经济高度成长期以来的日本儿童生活和当前中国城市地区儿童生活的变化可以发现这一危机的存在。比较中日两国儿童生活的变化,可以发现现代化运动中存在的共同倾向。另一方面,近代学校教育中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和教学在现代学科教学中过度发展并扭曲。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形式训练的作文教学以功利的应试作文表达能力为追求目标,形成由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构成的教学结构。这样的教学结构导致作文教学中背离生活的倾向严重,使作文教学丧失了促进儿童主体性人格形成的教育作用。现代中国教育应当进一步认识近代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应当意识到现代儿童生活发生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吸取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探究具体学科教学(例如作文教学)的改造问题。第一部分“近代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的历史和思想”中论述了生活作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重要实践,意图阐明生活作文教育发展的脉络。在生活作文教育的历史中,芦田惠之助的思想和实践以及艺术自由教育运动中的作文指导仅是这一历史的前史。二者对作文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二者并未提出生活作文的概念。从生活作文教育发展来看,二者所涉及的课题始终是生活作文中必然要接触的基本问题。芦田、铃木三重吉和北原白秋等人的思想始终影响着生活作文的思想和实践,因此在论述生活作文教育的历史时,必须对二者给与适当地位和论述。芦田的方法是通过回归传统来追求教育的主体性的。这可以说是日本教育中的一个基本课题。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恢复价值的追求中是有意义的,但显然它同近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日本教育的发展中并没有寻找到解决这种矛盾的较好方法,教育的主体性,包括教育价值的主体性和儿童学习的主体性问题始终存在。作为大正时期自由主义教育的一翼,铃木和北原提倡“童心主义”的儿童观,并以此来指导文章表达活动。这种儿童本位的作文指导方法同样是追求教育价值主体性的表现,迄今仍有意义。但文学性的作文指导的力量仅限于社会的某一阶层,它无法解决公共教育规模上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时,占社会大多数的儿童所处的生活问题就会抬头,文章表达无法仅仅安于富于诗意的童心吐露。作为面对现实生活的教学方法,野村芳兵卫在课程上对生活教育的作用的探讨和小砂丘忠义对人性及儿童的思考都为确立生活作文教育的思想基础作出了贡献。生活于本世纪30年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时期的野村和小砂丘离开传统精神和自由主义,走向生活,走向现实主义,因为他们需要回答那个时代的生活给教育提出的课题。当然,野村的基于客观功利主义的生活教育说是一种承认现实的生活、教育姿态,小砂丘的在现存生活中追求人的形成的思想是一种批判现实的生活、教育姿态,两者是有所不同的。进而,实证的调查作文和立足于地区的北方性2教育都是生活作文在教育实际中的展开。调查作文是促使儿童准确把握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方法,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把握生活现实的结合。处于特殊地区的北方性教育是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对生活的探究,它反映了地区生活是生活作文运动的基础。以野村和小砂丘为同人的杂志《作文生活》p92O年代-193O年代)提出和明确了生活作文的教育方法。生活作文的基本概念是?【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0【分类号】:G623.2【目录】:序章近、现代教育中教育与生活的分离——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的出发点13-33其一现代中国城市地区儿童生活诸问题——与日本高度成长期以来儿童生活的变化相比较13-22第一节中日比较研究中对近代教育的特性的思考13-14第二节日本高度成长期以来儿童生活的变化14-17一、高度成长期以来日本家庭结构及家庭生活的变化14-15二、高度成长期以来日本儿童学习生活的变化15-16三、高度成长期以来日本儿童文化、游戏生活的变化16-17第三节现代中国城市地区儿童生活诸问题17-22一、现代中国城市地区家庭生活的现状与问题17-18二、现代中国城市地区儿童学习生活的现状与问题18-19三、现代中国城市地区儿童文化生活的现状与问题19-22其二形式训练作文教学批判——以上海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为分析对象22-33第一节当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其根源22-23第二节作文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23-25一、作文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23-24二、应当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24-25第三节形式训练作文教材剖析25-29一、语言主义的教材编制指导思想25-26二、形式训练作文教材中关于作文文体的规定26三、形式训练作文教材的系列26-28四、形式训练作文教材中的作文指导28-29第四节形式训练作文教学方法剖析29-33一、命题作文系列中的表达的分类训练29-30二、写作程序训练中的虚假作文问题30-31三、为作文而模拟生活的方法31-33第一部分近代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的历史和思想33-92第一章芦田惠之助与“随意选题”说33-41第一节芦田对日本近代教育的批判33-34第二节芦田自身思想转变中的东洋性34-35第三节“随意选题”说的教育、教学思想35-38一、芦田的儿童观35二、芦田以“随意选题”为中心的教育思想35-36三、“随意”说和“课题”说论争的内容和意义36-37四、“随意选题”作文指导的过程和方法37-38第四节“随意选题”思想的局限性38-41一、芦田及近代教育东洋化运动的局限性38-39二、“随意选题”教学实践的末路及其转机39-41第二章艺术自由教育运动及其作文指导——铃木三重吉和北原白秋的思想和方法41-49第一节铃木三童吉创导的儿童文学运动中的作文指导41-43一、铃木创导的儿童文学运动的意义41二、铃木的文体论及文章表述指导方法41-43第二节北原白秋的儿童自由诗论及其指导方法43-46一、北原对学校教育的批判43-44二、北原的儿童诗论44三、北原儿童自由诗写作指导中的类型和评语44-46第三节对艺术自由教育运动思想的批判46-49一、《赤鸟》运动在日本学校教育中的实际情况46-47二、对唯艺术儿童诗论的批判47-49第三章野村芳兵卫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49-57第一节野村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发展49-50一、野村的生活教育论中的神学49二、野村由神学到人学的转变49-50第二节野村生活教育思想中的课程论50-54一、野村的“人生科”的课程思想50-51二、野村的生活训练说及其课程论51-53三、野村课程论中的读书·生活两分说53-54第三节野村的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54-57一、包含“文集制作”的作文指导方法54-55二、写作教学的五种样式55三、“真实地写”的具体指导要求55-57第四章小砂丘忠义的生活作文教育思想57-62第一节小砂丘的生活作文思想的原型57-58一、小砂丘的生活背景及其性格57二、小砂丘生活作文思想的原型57-58第二节小砂丘的教育观和儿童观58-60一、现状批判中的小砂丘的教育观58-59二、小砂丘对人的本质特性的把握59三、小砂丘的儿童观59-60第三节小砂丘强调的文章表达技术指导60-62第五章生活作文的教育实践形态:调查作文与北方性教育运动62-73第一节生活调查作文的思想和方法62-68一、从解放儿童生活到重视社会性62-63二、生活调查作文的方法63-68第二节“北方性教育运动”的思想和方法68-73一、立足于地区生活的“北方性教育运动”68-69二、从生活作文走向“生产性现实主义作文”69-70三、北方生活作文的实践形态:“生活学习”和“共同研究”70-73第六章战后生活作文教育的复兴73-92第一节从对新教育的反省走向生活作文教育的复兴73-75一、战后新教育的兴起及其弱点73二、实用主义哲学对认识客观真实的丢弃73-75三、工具主义对于真伪问题的丢弃75第二节战后生活作文教育的典型——《山音回响学校》的意义75-83一、农村少年儿童的生活意识与生活作文——江口江一的《母亲的死及其此后》75-80二、无着成恭的社会科教学中的生活作文教育实践的意义80-83第三节战后生活作文运动中的一系列实践83-92一、生活调查作文方法的发展——相川日出雄的“新地理历史教育”83-85二、与生活作文相结合的班级集体建设实践85-87三、地区教育中的生活作文实践87-92第二部分战后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理论研究92-137第七章儿童认识发展与生活作文——以小川太郎的生活作文的认识论研究为中心92-99第一节小川太郎生活作文的认识论研究的出发点92-93一、日本教育上的“异化”问题92二、教育上“异化”的根源92-93第二节认识自由论与生活作文93-95一、小川太郎的认识自由论的含义93二、认识自由论中的打破固定观念的观察与思考93-94三、认识自由论与写作94四、认识自由论的现时定位:作为与“异化”抗争的武器94-95第三节认识过程与生活作文95-99一、以《实践论》为基础的小川太郎的认识论95二、生活作文中的感性认识95-96三、生活作文中由现象认识至本质认识的过程96-99第八章集体的教育作用与生活作文99-115第一节战后日本教育中的”学习集体”理论99-100第二节生活作文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之关系100-102一、生活作文的集体化是个体成长与集体发展相辅相成的过程100-101二、生活作文的集体化提高认识的水平101三、生活作文集体化的发展方向101-102第三节班级集体建设理论与集体作文动102-107一、班级集体建设的方法:培养自治的班级集体102-103二、班级集体建设是“创造班级历史”的过程103三、班级集体建设与学科学习103-104四、班级集体作文的方法和形态104-107第四节集体思维理论与集体作文活动107-115一、认识水平在集体思维中的交融107-108二、集体思维的组织方法108-115第九章儿童主体性人格的发展与生活作文115-134第一节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115-117一、关于人格概念的探究及其教育性价值115-116二、人格结构的把握及其方法116-117三、人格的行为特征117第二节劳动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117-122一、活动是人同外界交互作用的媒介117-118二、劳动是体现人的本质的活动118三、劳动与人的能力形成、人格形成118-119四、历史上学习活动的形态119-120五、直接体验性学习与间接经验学习120六、人类学习的历史性过程及其性质120七、教学活动的重构:具有劳动本质特性的学习活动120-122第三节生活作文是促进人格形成的活动122-124一、主体性活动的丧失是人格形成上的严重障碍122二、有意识地重构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