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日本社会的现状》有感不知从何时起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日里闲暇的时候就听听日文歌,看看日本动漫、影剧和综艺节目,还自学了一些日语。到了大学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当我看到《日本社会的现状》这门选修课时,我感到了万分高兴。再查看到课程不冲突便即刻选择了它,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更加了解日本文化的机会。在上这门课之前,其实我是不是十分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在许多人眼里,它似乎是一个野蛮的国家,一个从不知认错的国家,一个生活压力大、国民不幸福的国家,一个甚至无法理喻的国家。可是,我们又发现,日本是一个经济先进、百姓富足、社会公平、吏治良好、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预期寿命高、富于远见,并且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努力几十年,有些方面甚至需要上百年的努力。这就让我特别好奇,想知道日本这个国家的真面目,了解他们文化根子里的优劣。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同文同种。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侵略以及日本对自己亚洲侵略史的回避造成东亚各国的仇日情绪。这种对日本的一位排除和反对的情绪,没造成了我们对日本的研究少而又少。但与此相反,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却从未间断过。即便在民国时期,走进日本的书店,关于中国的书籍是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而日本各机构派来中国常驻调查或是旅行视察人员,每年甚至高达几千人,更不用说当今日本对众多的观察频率和力度。可以说中国这个题目,日本在解剖台上不知解剖过多少次了。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于此,我们不能不有所察觉。《日本社会的现状》这门课讨论有关日本的一些列课题,诸如:日本的历史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歌曲动漫等媒体文化、日本人对战争的观点、日本国民的生化现状、日本防灾体系等等。客观揭示日本当今社会的状态以及日本人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外交意识,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我们学习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多元思维的方式。如果忽略政治的因素,单单用心去了解和感受日本文化,是一件有趣又令人着迷的事。说起日本,大家都不忘樱花,富士山,寿司,和服。对于90后的年轻一代来说,日本的文化还包括宫崎骏的动漫,久石让的音乐,岩井俊二的电影,以及柏原崇,中孝介,山下智久等很多优秀的日星。但是也会有人不忘提起日本火热的情色娱乐产业,恐怖电影等等。有点又纯真又变态的意味。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武士道尚武,但也与一些儒家的道德仁义相结合,这使得武士道的存在在道德上得到支持,同时又不妨碍武士们在认为需要的场合用暴力解决问题,更理直气壮地成为社会所崇尚的榜样之一。追求平和与崇尚暴力既各自存在,则必有相关联的层面。它们的结合导致了一种日本所特有的瞬间暴力的审美情趣。我特意去图书馆搜索了这本书,没找见,但是借到了另一本对于日本文化研究很深刻,颇有名气的书,《菊花与刀》,是1944年,美国著名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所著。这本书在日本和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的必读书。菊花与刀,在书名上,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揭示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以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日本当代最著名的文化学者加藤周一认为日本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杂种性”。历史上,日本深受中国的儒家道家文化洗礼,工业文明时代,却深深浸染了西方文明的精髓。但它表现出来的文化模式却是既不同于东方也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性。2000年末加藤周一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他提到,日本人吸收外来文化,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是走过曲折的道路的。我觉得出现过两种极端的文化模式,一是“冲突—拒斥”模式,一是“冲突—认同”模式,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完成了“冲突—并存—融合”,其中“并存”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能不能总结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模式,就是“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在并存的过程中加以模仿和消化,然后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质。我特意去图书馆搜索了这本书,没找见,但是借到了另一本对于日本文化研究很深刻,颇有名气的书,《菊花与刀》,是1944年,美国著名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所著。这本书在日本和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的必读书。菊花与刀,在书名上,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揭示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以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日本当代最著名的文化学者加藤周一认为日本文化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杂种性”。历史上,日本深受中国的儒家道家文化洗礼,工业文明时代,却深深浸染了西方文明的精髓。但它表现出来的文化模式却是既不同于东方也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性。2000年末加藤周一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他提到,日本人吸收外来文化,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是走过曲折的道路的。我觉得出现过两种极端的文化模式,一是“冲突—拒斥”模式,一是“冲突—认同”模式,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完成了“冲突—并存—融合”,其中“并存”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能不能总结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模式,就是“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在并存的过程中加以模仿和消化,然后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质。每年八月,都是日本民众参拜靖国神社的日子,也是是国际社会认识日本的最佳时机。通过观察参拜靖国神社,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日本对战争的真正态度及其“双重性”。很多日本人在谈到参拜靖国神社时说这是“日本的一种文化”、“对先烈的缅怀心情”。这种论调看起来堂而皇之、很难驳斥,但每年8月15日国会议员、右翼团体、黑社会组织成员全部都会来到靖国神社的现场——日本“文化”在这一天能够融合在这样复杂的结合体中,背后原因值得探寻。日本在战争和战后阶段都着力突出“凝聚国家认同”和“激发民族情绪”这两点。但这种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可以使日本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甚至能重回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但弄不好也会使日本剑走偏锋、对外发动战争,在国际社会中重新陷入孤立。民主本来是为了广开言路而设计的,政治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目前的日本,民主沦为消耗战的手段,政治本身成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民主绑架了民生,政治拖累了经济。日本的政治已不是国民性两重构造中积极因素的激发和引领力量,相反成为消极因素的大成和总汇,颇有讽刺意义。就像《菊花与刀》中表现的那样,“双重性”根植于日本人的思想之中。日本人一方面作为受害者诉求和平,另一方面没有责怪加害者、反而悼念他们,不去反省。在这短时间,日本人的双重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无论如何,我更愿意以理性和欣赏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文化,世界原本就是丰盛而多样化的。日本文化在这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中显得尤其特别,所以更值得我们给予关注。菊花与刀,柔顺与残暴,大相扑和小一休等等这些,多样而有趣。通过这学期《日本社会的现状》这门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并且客观地了解了日本这个大和民族的国家,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还有社会的真实状况。跟我之前理解的日本有着不小的出入,所以,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学期,我却收获了很多。感谢孟老师一直以来细心、辛苦的教学,希望这门课一直办下去,让更多的同学学到真实的日本现状的知识,让他们正确地了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