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姓名:张桂花学号:2014300295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温恒福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1浅析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泛文化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风靡全球,它所带来的批判、质疑、解构、向他人开放等积极思想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思想禁锢,尤其在教育领域,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分析,结合后现代主义教育领域的优秀成果,提出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对策,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后现代素质教育批判创新多元化Abstract:Astheknowledgeeconomyeradevelopmentbyleapsandbounds,inthe1960stheriseofextensiveculturaltrendsoftheworldbythepostmodernismstorm,itbringsthepositivethoughtsofcriticism,deconstruction,andopentoothers,suchasimpactonChina'straditionalthinking,especiallyinthefieldofeducation,itgivesalotofinspirationtoquality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Inthisarticle,throughtheanalysisofcollegestudents'qualityeducation,combinedwithexcellentachievementofpostmodernisminthefieldofeducation,theauthorputforwardtherelatedcountermeasureofimprovingthequalityeducationofuniversitystudents,andguidestudentstobetterdevelopment.Keywords:Post-modernismQualityeducationCriticismInnovationPluralism在“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当代世界文化思潮的影响已经从单一的“理性主义”时代向“批判主义”、“解构主义”、“异质多元化”过渡,启蒙、绝对理性、主体、民主自由等现代化社会基本理念和运行机制已经得不到“思想者”们的满足,他们在现实的社会批判和反思中寻求一条更“回归心灵”的永恒之路,尝试着用全新的角度和对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发展自身、发展社会、和谐自然。[1]“后现代教育”的教育模式随之出现了,它展示了与现代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可以归结为“全民终身”(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终身教育”(强调终身学习)、“主体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通识教育”(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观点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和存在形态对于后现代的概念,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上来理解。(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分期:后现代是指西方现代社会之后的所谓“后工业社会”。20世纪中期以后,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进入了所谓“后工业社会”或称信息时代,也就是后现代的时期。(二)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后现代反映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感受及其反思。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和技术至上的时代,人的自由和自主受到了压抑;现代社会尽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成就,但这一切是以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和平理想为代价的。因此,后现代思潮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后现代哲学是对17世纪以来西方“启蒙哲学”的批判。现代主义哲学发端于17世纪的启蒙时期,西方的现代性是由启蒙精神2培植起来的,以“理性”为旗帜。在后现代哲学看来,现代性片面地理解了人的理性----将其归结为一种纯粹理性,相信人具有获取永恒真理的能力;同时滥用了人的这种理性,使知识等级化、也使人等级化。[1]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就是反体系,即反对任何人为设定的理论前提和推论。反体系性的结果使后现代主义者放弃了现象与本质、主观和客观之间二元对立的看法,放弃了对事物本质和真理的追求,而重视现实图景的表象和枝节。[2]同时,由于放弃了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后现代哲学也不再承认权威的存在,它放弃了指向中心性的交流和共识,而走向差异和多样化。大卫·格里芬在其《后现代科学》中就曾把后现代主义分为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两种。“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怀疑性和否定性,反对任何假定的‘惟一中心'、‘绝对基础'、‘纯粹理性'、‘等级结构'等,目的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建设性,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人们‘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心,提倡对世界采取家园式的态度。”[3]二、教育领域继承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优秀成果(一)教育观的改变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古至今,从“八股举仕”到如今的应试教育,均采用的是单一的、一元的、无差异的、封闭的、固定模式的教育教学和教育考试,培养出来的也只不过是一批批印着“教育模式”商标的“优秀学子”或大企业所需的“人才”。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强调批判,崇尚差异和个性,主张对社会开放,对他人开放,推崇创新,主体性的转变和重视,不再是将自我放在“无关世界的边缘”,而是积极的融入为实现自我而从“涅盘中重生”的理念。希望“破茧成蝶”,强调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更加强调“有教无类”的差异性学习,寻找来自各方“不同的声音”。而传统观念里命定的“知识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思想的地位已经悄然改变的质疑和批判意识正在加强,不再受单一的知识教育的支配和控制,而是有多种性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确定性”[4]。人们从现代主义的固定思维枷锁中逃离出来,带着希望和批判的精神向往对新教育价值观的追求。(二)教育目的观的改变本文强调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是对社会意识的培养影响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又各具特色的人才,他们深受多元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所学的东西是内在的,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传统课本的“复读机”,强调的是“从由优势文化决定的解释中释放出来,而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1]这些对历史的挑战和批判,同样能使培养的人在交流中成长,在与他人的关系互动中找到属于自己归属。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人的社会责任感也会自我加强。(三)教育课程观的转变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课程观主要体现的是对课程的重新设置,以改变传统现代主意课程观的束缚和弊端,提出创新理念,其中提出的“相互依存、维持生态”“民主、平等”“批判改造”等词都是课程观新理念的展现。透析课堂,新课程观主要强调内部平等,课堂采取合作和对话的形式,目的是让课程的学习者自我学习和自我发现,取消了将课堂中的学习者培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知识呆子,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自然界的经验及生活本身,强3调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生活和发现问题,其中提出的“生态意识”主要是关注个体内外部情感的平衡,从心理学的角度则是“达到潜意识和心里的生态平衡”[3]。在课程观的设计上,后现代主意者多尔和泰勒都从新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课程设置方案,包括:教育经验如何积累,怎样才能达到该目标等,对我国传统教学都有很大的启发。(四)师生关系的转变由于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传输方式的多样化,后现代主义理念的冲击迫使教师主体地位动摇观念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利”唯一的拥有者,在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更应该象一艘帆船,载着学生去知识的海洋遨游,教师不再是一个领导者,而应该是更多学者所说的“平等中的首席”。[7]教师传授的真理,不是法例,不是不可改变的定律,也不是令人膜拜的“圣经”,而是能启发学生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信息,教师与学生两主体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这与我国传统儒学中的“教学相长”不谋而合。如果学生是神笔马良,那么教师更应成为他手中那只充满魔力的笔,帮助他发挥他的创造力,突显他的思想活力。三、素质教育内涵的多义性素质教育就是仅仅开设几门选修课,学一点琴棋书画,“合格+特长”吗?要弄清素质教育,首要问题就是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知道素质教育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是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在学术界,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如下几种表述:“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8]实际上,素质教育本身是一个多义性和丰富性的概念,它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魅力就体现在演变的过程之中,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在对以往教育的根本内涵的扬弃中产生的,即从对知识结果的注重转为对产生和创造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的关注:从对基本技能和适应能力的训练转为对创造能力的培育:从对高远宏大的圣贤人格的塑造转为对独立自主的个性人格的追求封闭式的理论框架很难统摄复杂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开放、多元应成为素质教育概念的特征。四、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现状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深入挖掘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认识上的误区不断地作出反思与检讨。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包含着三个基本的层面,一是知识层面,二是能力层面,三是境界层面。我们过去对前两个层面更为关注,也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在知识层面,我们强调了人文与科学并重,要求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知识和修养,人文社科的学生要加强科学精神教育,实际上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既有科学的又有人文的。现实情况是学理工科的学生不一定都有很好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而学人文的也不一定必然有很好的人文素养,我们需要一种整体性的教育。在能力层面我们强调感性与理性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批判与建构能力、服务与创新能力等的统一。[10]今天我们更看重的是第三个层面:境界层面。当代大学生缺失的是思想境界,而境界提升实际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一方面要强调提升境界;另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去面对消沉、面对堕落、面对沉沦。过去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往往关注4人性和人心的高端方面,这是应当继承、保持和发扬的。而同样应当引起关注的,恰恰还有低端的东西。如果人生没有一个高的境界,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没有目标的,甚至会出现消沉与堕落。[12]所以,我们不仅要问一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还应该问一下,“钢铁是怎样锈蚀的?”从人性的基础性假说来看,西方文化是原罪说和性恶论,中国文化是性善说。不管是性善性恶,在现实社会中,要么由善变恶,要么由恶变善,关键在于自我意识和自我规范,才有可能在行动中获得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限定中,只有把握和消除了限定,才有可能做你想做的事情,实现积极自由。每一个大学生都生活在受到各种限定的环境中,从他们进大学那一天起,就要遵守校规,要去学习,要去上课,要做作业,要做实验,完成论文等。这些限定已经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了,他们如何去实现自由,达到真正的自由?如果对于自由理解得不正确,他们所追求的自由就可能变成没有前提的随心所欲,成为一种放纵,成为一种无政府主义。五、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后现代教育思想通过对现代教育的反思、批判与重构,丰富了人们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思路,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提出也为后现代教育思想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而后现代教育观的有益成分为素质教育提供大量的理论支撑,使素质教育的研究具有了灵动性。(一)关注“课堂生态”,防止“教学复制”后现代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不是封闭式的“我说你听”、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