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学院文献综述题目浅析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院系滨江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二O一一年月日文献综述1.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2.来源:自选材3.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从传统的单一向现代的多样化、快捷化转变,不但要求生鲜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而且还要求品种多样,配送迅速及时。从而促使生鲜产品物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使冷链物流急骤升温。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各个环节都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造成物流成本高的局面。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而我国产品由于运输过程中的低效率、高损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产品总成本的70%以上。这迫切要求我国发展冷链物流。4.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它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冷链物流具有协调性高、全程温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进行了评价。5.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涉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农产品的流通不畅通,将会导致市场经济混乱,农民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同时,城市居民也会有钱无处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流通销售模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跨地区保鲜物流方式。因此,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6.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6.1国内对冷链物流的研究我国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冷链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不同的机构或学者从自身需要出发给出的冷链定义,在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别。2001年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冷链(Coldchain)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2006年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冷链“是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该标准也对物流网络第一章绪论(Logisticsnetwork)做了明确的定义,“物流网络是物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组织、设施和信息的集合”[2]。直到近几年,我国对冷链物流的研究才逐步发展开来,主要包括对食品冷链物流理论、冷链物流现状、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弥海燕、赫奇英、王先锋、李园等分别在“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生鲜食品配送新理念一保鲜链”、“HACCP让冷链物流更加安全”、“全球迫切只需一冷藏运输”等文章中,对冷链物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王多谋、肖露、王先锋等分别在“我国冷链物流成本走高”、“冷链物流需练‘内功’”、“我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等文章中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弥海燕、肖露、赫奇英等分别在“RFID在冷链物流中的作用”、“现代物流新技术一蓄冷式低温物流系统”、“现代化多品温食品全程保鲜低成本运输”等文章中对我国冷链物流技术进行了研究。弥海燕、肖露、赫奇英等分别在“蒙牛的冷链物流运作”、“新型鲜花保鲜技术一让你的爱情永不褪色”、“荔枝保鲜不再难一蓄冷保温效益显”等文章中分别对冷链物流的具体应用,做了相应的研究。而我国的食品冷链,从整体而言,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还是从现有冷链基础设施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物流存在中断现象。因此,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3]。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冷链物流的上游、中间环节和下游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对于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者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并且在生鲜经营管理流程中会更多地考虑生鲜食品冷冻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生鲜食品冷冻供应链上游的冷冻冷藏商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虑。从我国冷冻冷藏经营产业链条的现状看,销售终端的消费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形成生鲜食品开发及引导,再到新产品返销到市场,整个流程的信息不畅,反应迟钝,使冷冻冷藏供应链上缺少组织化的机制。6.2国外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冷链起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家庭。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农产品冷链己经初步建立。四十年代,欧洲的农产品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在欧洲,欧盟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冷链定义。欧盟组织发起了由欧洲多国参与的AAIR(AgrieultureandAgro一IndustrialReseareh,农业和农产品工业研究)项目。食品研发项目是该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在食品研发项目的报告中提出了冷链定义:冷链是指从原材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或屠宰,直到最终消费为止的一系列有温度控制的过程。冷链是用来描述冷藏和冷冻食品的生产、配送、存储和零售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的术语[4]。美国的冷链定义是在二战后物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提出来的,它指出冷链定义为:“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的温度,以阻止细菌的生长”[5]。日本是二战后从美国引进物流思想的同时引进冷链定义的,日本权威性很高的明镜国大辞典对冷链的定义为“通过采用冷冻、冷藏、低温贮藏等方法,使鲜活食品、原料保持新鲜状态由生产者流通至消费者的系统”。冷链物流定义提出后,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冷链的研究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冷链体系。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开始更多地研究冷链物流的标准化问题。美国于2002年成立冷链协会,该协会由航空公司、卡车运输商、地面搬运商和设备生产商组成,主要研究易腐货物的有关问题,为运输温控货物制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2006年,美国冷链协会发布《冷链质量指标》,用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将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认证奠定基础。现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己达100%[6]。以蔬菜为例,为了保证质量和降低损耗,非常重视蔬菜采摘后处理的各个环节。所有蔬菜包装材料均印有蔬菜名称、等级、净重、农家姓名、地址、电话等,以保证信誉。日本对农产品产业技术与保鲜流通非常重视。为了提高鲜活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其产销过程合理化,日本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地方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店等,鲜活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比例达100%,普遍采用包括采后预冷、整理、贮藏、冷冻、运输、物流信息等规范配套的流通体系,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等进行宏观调控。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蔬菜产业现代化,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冷链保鲜技术已达到了十分先进的水平,生鲜食品在冷链系统中运行,保证了品质,减少了损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申作兰,林德山.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瓶颈的突破研究[J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66):32一34[2]战书彬,李秀丽.基于精益思想的山东半岛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J1.安徽农业科学,2009(4)[3」张金娟,蒋丽华,段向云.基于精益思想的服务流程优化研究—以天津宝力豪健身俱乐部为例〔J].物流技术,2009(7):一76一150[4]张彦民,韩文凤,邱波.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J].农产品加工,2009(8):67一70[5]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1.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13一18[6]刘立欣,励建荣.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政府行为概述[J].食品科学,2008(9):680一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