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的原因和对策2002级研究生班周平兰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曾说过:“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类进步的尺度。”而妇女解放第一个条件就是参加社会劳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独立是妇女在社会领域中取得地位和独立的先决条件。他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妇女只有在公共劳动中才能确立自身的人格尊严和价值。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妇女就业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尺度。妇女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广大妇女来说,就业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根本保障,是最基本的权利。妇女就业不仅关系妇女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且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中国妇女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人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以极大的热情同男人一道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劳动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妇女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越来越成为弱势群体。笔者就妇女就业处于弱势的原因及对策做一些探讨。一、当前我国妇女就业的现状及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加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妇女就业提供的机遇是潜在的,而面临的挑战却是现实而严峻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这就使女性在就业问题上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这表现在,市场经济使得女性在就业问题上处于在原计划经济下从未经历过的与男性的激烈竞争中,虽然认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比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但同时,也使很大一部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女性失业,下岗或无业可就,使已就业的女性存在就业缺乏保障、就业不充分以及就业不合理等问题。以下是有关女性就业情况的两个数据:⑴到1999年底,“女性从业人员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8%,约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3。”[1]⑵“在1150万下岗人员中,女性为680.8万,为全部下岗人员的59.2%,”[2]这两个数据表明,女性的从业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下岗人数却大于高于男性,女性当前成为就业弱势群体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其就业弱势的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导致女性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我们看到妇女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主客观方面:一是低层次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对妇女就业有很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短缺时,妇女就业相对容易,但一旦劳动力市场丰富,供过于求,妇女往往成为首先被淘汰的群体。中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仅占劳动力总数的3.6%,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越来越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全救化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剧增,特别是接受过良好的高度教育,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会英语,又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以及随着我国的制造业(有人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高级技工也极度缺乏,上海就为培养和引进高级技工制定了相关政策。而今天没有技能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历史的和传统性别歧视的原因,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导致绝大多数女性是没有任何劳动技能或单一劳动技能的底层次劳动力。故而,在中国目前底层次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女性就成为失业大军的主体,占失业总数的60%以上,有的省份甚至接近70%。而在当今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都要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都要把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如此说来,一个人能否就业以及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只与他(她)能创造多少价值相关。市场经济下的这种就业机制无视就业者在性别上的差异,把男性和女性都只视为价值的创造者,只让他(她)们作为价值的创新者在就业市场中相互竞争。一般而言,价值的创造与创造者的体力、智力、精力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受到他(她)们的生理条件,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从总体上讲,当前我国女性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是低于男性的。全国总工会1986年在广西南宁市做过这样一次调查,“在同工种、同年龄、同级工资级别的职工中随机抽取男工、女工和哺乳女工各27名,对他们在1985—1986年的劳动创利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在两年中,同一工资级别的男工比女工多创利1898.8元,比哺乳女工多创利10739.1元”,[3]由于我国女性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方面的确与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市场经济不仅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小作为选择就业者的基本条件,因而,女性在就业问题上自然就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一)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就业制度市场化使性别歧视死灰复燃。中国存在着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现时代的人们。建国后,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对劳动力的控制,导致女性就业率高,几乎高达45%,伴随着中国经济转轨,特别是就业制度的完全市场化、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用人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在同等条件下,用男不用女就成为劳动市场的普遍选择。据国家统计,在下岗人员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近20个百分点。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遇到了性别歧视。女大学生不但是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整体就业大军中的佼佼者,但无论经济实体,还是在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都纷纷向女大学生亮出了黄牌,甚至有的招聘单位明确打出限招或不招女性,近几年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与此相适应,另一种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就业中的女性群体提前于男性退休,一般提前5年,有些行业和部门提前10年,退伍年龄的不平等,使我们看到,不但性别,而且年龄也成为男女平等竞争的阻碍。特别是女教授、女专家提前退休直接影响女性整体利益。我们花很大的努力培养女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退休时间比相同情况的男性早于5年,即浪费人力资源,也不利于女性整体发展。中国妇女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妇女就业者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妇女就业者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科学知识,具有与市场化和全球化相应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开放的心态、独立的人格成就感。而且在劳动力日趋智力化的今天,女性和男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大多数女性在体力和精力上的弱势往往不及男性。这就使得女性在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中根本无法与男性竞争。比如受旧传统和旧观念的影响,不少女性在市场竞争面前缺乏信心,尤其缺乏为人先、为人首的勇气,女不如男的意识常常控制着她们,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成就感缺乏,而自卑与依赖心理在相当一部分女性中占主导地位,据有关调查表明,中国妇女在择业时,选择好的工作环境有88.8%,只有43.8%的妇女选择风险大、有竞争力的工作,是事业成功还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小家庭的选择中,建立温暖的小家庭仍然是大多数女性,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女职工还在“等”、“靠”、“要”,即:“等”国家政策,“靠”组织的帮助照顾,“要”理想的工作岗位。此外,女性还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任务,怀孕、生产、哺乳都会造成她们正常工作的中断,从而使得她们在一些要求持续工作的行业中无法与男性竞争。(二)其次是受教育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女性整体文化素质也是制约女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影响,一般家庭对女性教育的期望值偏低,投入的资源偏少。据统计,2000年普遍高校女生人数只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98%,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只有1.4%的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而成人文盲率高达15.9%。其中多数是妇女,大学生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不到1%,41.6%的妇女为初中,女性整体文化素质低影响了女性在对高层人才迫切需求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多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一直提倡男女平等,采取了很多措施使男女在受教育问题上处于同等地位,但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仍然明显低于男性,这尤其表现在高等教育层面上。根据1999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在抽样比为0.976%时,大专以上的男性为21568人,女性为13181人”,[4]女性仅为男性的6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在逐渐萎缩,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因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作为一个整体的女性群体在就业竞争中也只能处于弱势。(三)再次是家务劳动及抚育子女方面的原因。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在我国,家务劳动及抚育子女的工作目前仍主要由女性来承担。尽管女性的这些工作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它们却不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而是无偿的,家务劳动和抚育子女无疑要占去女性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导致她们在为企业创造价值上无法与男性平等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我国妇女就业的社会作用及应具备的素质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追求的发展是协调发展,我们追求的进步是社会的进步,而把大多数妇女排斥在就业大军之外的发展和进步,不能称之为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正如有人把没有妇女参政的民主称为文明的赤字一样。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妇女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掌握主动权,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以不变应万变,保证就业和经济独立,实现自身的价值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如何看待妇女就业对自身和家庭所产生的作用1、中国妇女的广泛就业,使中国社会、家庭以及妇女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妇女广泛就业,获得职业劳动的角色,妇女自身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作为社会的人,妇女在社会观念变革的今天,也在寻找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行为方式。越来越多的妇女认识到要在社会上找到立足点,展现作为女性的天赋与才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有赖于自我意识的增加和生存能力的提高。妇女要适应劳动职业角色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学习文化与专业知识,增强才干通过工作实践提高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广大妇女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改变了自身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参与意识。总之,当前在我国较历史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给妇女以更多的自由。妇女以家庭为中心的单循环生活方式,正在为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中国女性正在从量的平等走向质的平等。2、妇女在求得职业、经济上自立的同时,她们还要承担着家庭的义务,出色地完成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一个人所处的每一个身份、地位都为其规定了一个角色,所以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担负的职业愈广本身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就越复杂,角色之间对其行为要求不一致必然产生各种矛盾冲突,这就是角色冲突。中国妇女就业后,处于社会和家庭的两种环境中,面临着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角色冲突。由于中国社会、经济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尚不高,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平衡,必然给职业妇女带来一些困难如家务负担重。据天津等城市调查统计,女职工一天时间分配的情况是:⑴用于工作和上下班路途时间,8.42小时;⑵用于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包括睡眠时间),9.32小时;⑶用于家务劳动时间,3.40小时;⑷用于自由支配时间,2.06小时。在家务劳动时间上男女之比为2∶3;再如对幼年子女的养育,目前双职工家庭一般是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日托,早送晚接不仅父母劳累,也使得母亲没有更多的哺育和教养子女的时间;还有妇女不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生活等等。然而这仅仅是妇女广泛就业带来的很小的负面,比起对家庭生活正面的、积极的、进步的影响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且,为了减轻职业妇女的双重角色冲突,政府和妇联等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对策,如加速家务劳动社会化,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务劳动服务公司等。妇女获得职业劳动角色,最根本的意义是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妇女经济独立,冲击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家长制传统家庭。家庭生活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社会把妇女排挤出社会劳动生活,妇女没有任何经济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