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重组单元教材与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单元导读与预习检测1《北京的春节》与《除夕情怀》1《藏戏》与《西双版纳的泼水节》1《各具特色的民居》与《恩施民居——吊脚楼》1《和田的维吾尔人》与《美丽的侗寨》1《笠翁对韵》阅读指导1回顾•拓展二1口语交际•习作二3合计10【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单元导读与预习检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学习本单元内容的要求和学习时应当注意的事项。2.检测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了解学生预习的成效。【教学重难点】了解单元学习要求和预习的成效。【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单元导读,填空:我国是一个__________的国家,不同的_______,不同的_______,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________________。不一样的_______,不一样的_______,不一样的_______,不一样的_______……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本组课文,要求我们了解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开展__________,了解自己身边的____________。二、积累运用检测(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正.月(zhēnɡ)通宵.(xiāo)奇葩.(pā)迎风引吭.(kēnɡ)B.空.地(kònɡ)不禁.(jīn)摇曳.(yè)哄.堂大笑(hōnɡ)C.模.样(mú)茅.草(máo)偏僻.(bì)截.然不同(zài)(二)看拼音,写词语。1.春天到了,màizi返青了,suànmiáo绿得像fěicuì一样。2.三月chūxún,我和爸爸去参观傣家竹楼,热情的村民们zàiɡēzàiwǔ地欢迎我们。(三)用“_____”画出每组中不同类的一个词语。1.风筝口琴年糕空竹陀螺2.汉族维吾尔族傣族民族回族3.重阳节端午节春节儿童节元宵节(四)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的世界的空地的彩云的凤尾竹的嗓子的沙漠(五)下面的句子中,哪两句相连,对“雪”的描写更为恰当?选一选。A.黄昏的雪,_______________B.雪花形态万千,_______________①深切切的,好像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②晶莹透亮,好像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北京的春节》采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2.客家民居的特点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3.“熬腊八粥”“熬白菜”“煎熬”中三个“熬”字读音相同。()4.“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这句话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了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爱花、爱美的天性。()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北京的春节》与《除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二、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1.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2.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三、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2、交流: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2、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1)写腊八节,作者抓住了哪些事详写?怎样写的?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2)除夕。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除夕的热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的热闹?(3)正月初一。作者写正月初一从哪一方面来写?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方法?(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4)元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五、课文的略写部分是哪些部分?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六、“阅读链接”除夕情怀冯骥才①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②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已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一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③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④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⑤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的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国土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萄酒——哪怕是果酒也行。⑥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辟辟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我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锗。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一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於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刷地拉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呼呼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⑦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⑧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啪”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⑨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⑩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才是这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1.请给本文两件事分别命名一个小标题,要求准确、新颖。(不超过四个字)(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意,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在表达上起到()效果。A.过渡作用,承上启下B.渲染气氛,烘托心情C.交待起因,突出年味3.第⑥自然段中的“怔”和“梦幻般”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⑨自然段作者叙写第二件事的目的是()。A.突出车站上人多;B.突出车站的混乱C.更深刻、更有力地表现人们过年的情怀。5.站台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形象。(多选)。A.恪尽职守B.善解人意C.前后矛盾D.互相谅解【板书设计】6北京的春节过腊八节(熬粥、泡蒜)准备过年(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过小年(过春节的彩排)过除夕(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吃团圆饭)过春节(男人拜年女人接待客人、逛庙会)过元宵节(挂灯笼、燃放花炮、吃元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藏戏》与《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北京的春节》,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1、《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文章写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出了哪三次高潮?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