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论述摘要:高校计算机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此我们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现状存在的不足展开了思考,并基于此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在计算机课程设置上的一些构想。关键字: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既掌握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了高校计算机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展开一系列的探讨。一、课题研究背景2011年7月18—23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了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2011),其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推动中国计算机教育改革、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届论坛主题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进展。会议议题主要围绕着,计算思维与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软件工具的使用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展开。可见计算机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时社会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也在日益高涨。因此,当今高校面临着如何让学生更好掌握计算机这种工具,且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的挑战。二、浅析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我们现在以中国科技技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开展、实施以及教学管理为缩影,对我国当代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简单描述。1、中国科技技术大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训练;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新发展;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2、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类别学分比例通修课6841.85%学科群基础课2314.15%专业课41.5(专业必修课)+14(专业选修课)=55.534.15%公选课84.92%毕业论文84.92%合计162.53、课程设置二、对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大致了解,我们发现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日渐凸现,但是,当前社会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方式、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以及陈旧的教学内容等对于现阶段高校人才的培养已不舍时宜了。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当代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思考。1、重理论轻实践中国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呈现出理论知识较为繁多,且在课时安排上理论知识远远超过了实践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如此,更何况是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课程一般作为选修课程安排,在考查也相对宽松。据笔者教学经验,在历年的计算机考查中,一般采用的是笔试,笔试的题型也相对单一,一般就是选择题,学生往往在临考之前看看书本,背背题库里面的题目,考试过线都不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偏重于讲书本知识,同时,很少去机房。2、重记忆轻理解在大学计算机课堂普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计算机课程理论本来就多,所以学校将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在学习理论知识上,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课堂上讲述理论知识,告诉学生数理方法,电路原理,网络设置等等,但学生一做到计算机面前就手足无措了。根本原因是本来应该理解的东西,变成了死记硬背。学生方法没有掌握,思维没有被激活,计算机意识就等不到真正的培养。就拿程序设计教学来说,应加深学生对程序设计总体思路的理解才,而不是强调函数计算,命令执行等。3、学生课外实践少学生的课外体会和自我学习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计算机课堂上有很多理论的讲述和部分模拟性实验,课容量很大,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和能够发挥自身聪明才智进行创造,就需要学生课下的“消化”,在课堂外,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摸索和设计。我们观察到,很多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自学能力不是很好,常常沉迷于游戏、上网冲浪以及聊天等,知识上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到了三、四年级真正开发软件时才发觉能力不足,对计算机的学习更加困难,也为教师授课带来了困难。所以教师要在这方面不断引导、督促学生,学校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能够自主学习的环境。三、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构想1、学生分组协作学习计算机实践课是一门以上机操作为主的课程.是通过实践来进行学习的一门学科,在同样的上课时间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后就无所事事了,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题日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各有各的思路和方法,分组协作能使众人的好思路和好方法得到融合,完成更好的作品。教师要先摸底,对全班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等形式,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计算机感兴趣的程度、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按优生和差生分别错开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每次的教学内容分成若于部分。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时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集体智慧去分析、解决问题。2、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高教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做为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做到,给学生创造和谐,轻松地教学环境;教师努力探索有益于创新能提培养的教学方法,如“交互提问”“小组讨论”等;改变传统考核机制,经常进行上机操作等。参考文献:【1】何迪.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4).【2】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计算机嫩育,2004(05).【3】王润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育发展研究.2003(2).【4】宋旭明,王启智.构思:21世纪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结构”.计算机教育,2004(05).【5】孙春玲,潘晓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设计.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