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1]联系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着手分析,从辩证统一的角度提出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第一生产力,反作用,辩证统一引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鱼与水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必将寸步难行,没有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也就没有立足的市场。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如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程度。[1]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在现当代的大环境下,是不可分割的,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将科学技术合理应用于社会生产中,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1科学技术“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2]在西方的历史上,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萌芽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希腊。希腊文明吸收了埃及、巴比伦文明中的科学技术成就作为自己孕育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选个时期还提供了科学诞生的精神环境———奴隶主的民主制度,培育了恩格斯所说的那种“明快自由的思想”,鼓舞了对纯粹知识的追求。这诱使人们一举揭开宇宙之谜,达到终极的认识。[3]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4]马克思从他的科学生涯一开始,就从崭新的角度提出了他对科学的看法。马克思指出科学同工业一样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现,是自然界的人化,也就是人的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自然科学。这也就是说科学是人对自然的改造括动,而不单纯是关于自然界抽象的知识。离开人的现实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就无从裁决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还把科学概括为“人类精神的一般劳动”,更明确了科学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本质。1.2三次科技革命通常认为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完整的日心说是近代科学开始的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5]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而近代科学形成后至今,科学技术日益蓬勃发展,催生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的诞生。特别是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质的飞跃。在社会变革日益高涨的条件下,要求生产力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变革的契机与工业生产的环境下,一大批新兴科学技术应运而生。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科技革命基本完成,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从此,机器生产开始代替原始的手工生产活动,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英国到1800年时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余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更明确地说,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铁已丰富和便宜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因而,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也跨入了钢铁时代。[6]到此后的两个多世纪中,先后进行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巨大的推动力使得新兴科学技术产生的速度日益加快,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人类由手工生产时代一步步向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迈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表1.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要发明和动力机蒸汽机的改良电灯、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汽车、飞机高铁、磁悬浮列车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确立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经济结构方面工业比重上升;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上升,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各国抓住这次发展机遇,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日本的核辐射问题,体现了这一观点。2.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型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焕然一新。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7]从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变化来看:“20世纪初为20%左右,20世纪50-60年代为40%-50%,20世纪70-80年代为60%-70%,目前已达60%-80%。”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其他生产要素的总和。[8]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9]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个阶段的进程,都是以生产关系的巨大的质变革为依据的,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建立是必然的,有生产就必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的。生产力必与生产关系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生产方式。[10]而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还是要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来决定,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有可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用辩证的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促进了解放思想的进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生产力的提高,为人们充分创造了全面认识世界的机会和精神、物质、文化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势必带给人们新的认知世界的能力与水平,。使得人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提高了自身思想觉悟,有助于人们破除迷信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譬如说通信设施新闻传媒与舆论出版的高度发展,就有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推动引领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事、时事、天下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层决策与国家行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设有科学技术部。地方各级也有相应的科技工作机构和单位。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它们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规划、研究以及各方面的建议及指导,对国家领导人针对实际国情做出相应的最佳决策,以及在执行国家的各项行政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对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在社会民生方面,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民生问题是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最典型的方面,中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庞大的人口数和粮食供应是尖锐的矛盾,粮食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3年自然灾害时期,华夏大地饿殍遍野。自从袁隆平院士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后,到现在,水稻亩产已经超过1000公斤。人们的出行、穿衣、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养老水平,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逐步提升,至少应该肯定的是,科技不发展,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社会劳动总产值就不高,相对来说,解决民生问题就难以着手。2.2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说到科学技术的阻碍作用,最应当说的就是战争,高科技战争。战争的破坏性是巨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多亿人口。战争双方共动员军队1亿多人,战争过程中死亡人数达5000万,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全市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广岛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对于广岛市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而冷兵器作战时代,战争双方都不具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除非屠杀与毁城,死伤人数与破坏性较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今时代要小得多。在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所伴生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高温核燃料发生“泄漏事故”。虽然至今尚未有一例人员死亡案例,但曾一度造成日本本土及国际恐慌,严重扰乱并威胁了人们的生活,最重要的后果是核泄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巨大的。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中毒,患上“水俣病”,这个镇有4万居民,几年中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此种病状,约有100人死于此病,这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生产企业。科学技术的导致的社会经济高速度和不平衡发展将成为常规。南北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都在进一步扩大。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差距扩大的趋势,社会将变得动荡,变得不稳定。任何在长程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的复杂开放系统都有可能发生混沌现象和突变灾变现象。处于混沌状态的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可以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系统长期的运动状态成为不可预测的混乱状态。在快速变动和剧烈竞争的市场上,通过长程信息产生的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能突然引发金融和经济的混沌状态危机并可能导致政治危机。[11]三次科技革命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