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引言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与极度创新的金融系统在有效监管出现困境的情况下,信贷过度扩张造成金融市场内在的稳定性脆弱,其发展到极致时,金融市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极度脆弱,任何来自外部的小小风险都有可能触发系统性危机。本文致力于全新视角来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的直接原因与内在根源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性意义。总之,针对此次金融风暴中国应该做好美国经济长期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准备。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概述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大体分为优惠级和次级按揭贷款两个层次。次级按揭贷款是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首付一般低于15%。次级按揭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贷款利率高2%~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按揭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比优惠级贷款低,借款人信用记录较差,其全额偿还的期望概率相对较低。因此,必须用严格的金融监管来防范风险。否则次级按揭贷款机构就会遭到巨大损失。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按揭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目前已对各国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次级揭贷贷款业务本身是一件正常业务,除美国外,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次级贷款业务。这个业务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是有益的。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次级按揭贷款必然导致次贷危机发生呢?次级按揭贷款转变为次贷危机是需要条件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持续下跌。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还存在其他的负债,还不起房贷,很容易发生违约事件。但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它们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能规避风险。但在信贷环境紧缩,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不仅再融资困难,就是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会发生亏损。当大规模集中性发生这类事件时,次贷危机就出现了。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乃至形成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非偶然,造成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从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尽行分析:(一)直接原因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并蔓延的直接原因。美国次级房贷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以后,3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开始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到1%,宽松的信用和过剩的流动性推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上涨。美国高度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低利率政策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扩大了次级贷款的供给,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得到迅猛发展,2006年达到顶峰。在美国全部抵押贷款构成中,次级的比重高达21%。由于贷款机构对未来收益充满良好预期,也就忽略了次级房贷潜在的巨大风险。在操作程序上,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还款能力证明,就可以拿到首付低于15%的房贷。而后以先低后高的方式逐渐提高还款的额度,还款的比例大多在借款人月收入的55%以上。2004年,美联储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当年6月30日首次将利率提高至1.25%,从此开始了其连续17次升息的历程,到2006年6月30日联邦基金利率已升至5.25%。此时,房地产价格已经下跌,借款人利息负担明显加重,违约现象大量出现。2006年年末,次贷违约率在很多州达到13%,个别州则超过20%。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导致次级贷款借款人大量违约,使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依次转移到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成为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导火索。(二)深层次原因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发展发展不同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金融机构违背“谨慎经营”的原则,利用金融创新滥用金融杠杆。美国金融业高度发达,超越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呈现虚拟化态势。美国金融创新中过度虚拟的经济鼓励了大量投机行为的产生,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不可避免地滋生与累积了经济泡沫。高负债率和利用资本市场过度融资造成了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深度灾害。几乎与次级贷款业务并行发展的,就是美国经济的证券化。所谓证券化,通俗地讲,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融资者把一些一时无法偿还的债务,转化为证券后再卖给投资者。也就是说,凡是有风险的,都可以变为证券。所以,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大量的次级贷款债权转化为证券后,卖给各国的投资者。证券化的过程中,由于在债券发行过程中信息不够透明,或者由于发行债券的金融机构故意隐瞒一些对发行不利的信息,导致债券投资者无法确切了解次级房贷申请人的真实还贷能力。为了消除各投资银行顾虑,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花钱供养了许多信用评定机构,从而使自己所要出售的债券可以轻松地被评为最高的“AAA”级信用等级。最终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隔离越来越远,与基础资产的对应关系日益模糊,这就使得最终的证券投资者对于所投资的证券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的不断累积,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当债券投资者发现借款者无力还款或还款乏力,自己持有的以房屋抵押贷款为证券化标的的债券可能贬值,必然因为恐慌而急4于抛售赎回。这样,势必导致次级房贷这一金融衍生链条的断裂,而构成这一链条的金融机构众多,特别是购买次级房贷债券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遍及世界各地,因此链条一旦断裂便形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了。同时,在资产债券化的过程中,次级按揭贷款是是原生工具,MBS①和CDO②是在次级按揭贷款基础上经过结构化处理设计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些金融工具的共有的固有缺陷是只有在低利率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得到长期保持的情况下,它们的未来现金流才能得到可靠保证。另外,结构化的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信息过滤作用,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深化,最终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隔离越来越远,最终的投资者所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对应关系日益模糊,这就使得最终的证券投资者对于所投资的证券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的不断累积,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缺陷。金融创新是当代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美国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使得没有监管的创新泛滥成灾。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在1999年美国金融业就已经进入混业经营时代。但美国金融监管仍然实行分业监管,金融监管机构众多,这些监管机构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机构监管。各监管机构之间需要高度协调配合。而过于庞杂的监管机构根本无法协调配合,因此,各监管机构监管标准不一,监管行为不规范,造成监管极度混乱的局面。第二,目前美国金融监管体制重点仍是机构监管。美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要求功能监管应当成为金融监管的主体,但美国功能监管较弱。从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看,投资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成了监管的盲点。第三,监管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监管只局限于交易所内交易的衍生产品,然而,次贷相关衍生产品大多都没有在交易所内交易,根本不在监管范围内。而且监管跟不上次贷相关衍生产品发展的速度,具有滞后性。3、次级按揭贷款利益链条上各主体收益激励结构的扭曲。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采取“贷款—融资”的运行模式,关联方除了借款者和贷款者双方,还包括投资银行、评级机构等金融中介机构。只有最终投资者直接与次贷本息偿付进程相关,其他方(如贷款人、评级机构和部分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都只是建立在收取服务费用基础上的。因此除评级机构外,他们在保债担务凭证中承担的后续义务比较松散,跟踪研究风险的动力不足,都期待其他机构跟踪风险,自己坐享其成,最终造成各方对风险监控的放弃。然而,美国政府又把次级房贷债券这种金融衍生品的评估和监督的责任完全交给私人债券评级机构,这些私人评级机构职业操守的泯灭也对危机发生埋下了隐患。由被评级公司付费的取费制度使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失去保证,并误导了消费者。许多投资机构,如退休基金和大学发展基金等正是听信了评级机构评级才会购买担保债券的。评级机构评级及其滞后,在相应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信用降级后,评级机5构还需要数周才能调整保债担务凭证评级和确定各系列的价值。在市场敏感时期,投资者在评级机构对保债担务凭证降级之前就可能开始怀疑这些资产价值,但由于评级机构滞后,这些怀疑常带有冲动性质。市场不透明造成的恐慌,对风险起了放大作用。4、美国人长期形成的消费理念.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次贷款危机成了拖累美国经济的导火索,并对全球及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在深入分析次贷危机原因基础上,笔者认为贷危机给我国带来以下几点启示:(一)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全面审视金融创新,重新定位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和服务目标。把金融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因此,金融改革与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次贷危机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美国金融业过度发展了,他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了,金融业改变了自身服务目的。这次产生问题的次贷,如担保债务凭证,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等,他们所交易的都是一些人们平时不太容易琢磨透的东西。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使很多金融机构发生了问题,比如美国国际集团发生问题后,世界各地纷纷出现了退保现象③,但退保的大多属于新兴产品,是投资连带产品,是和某种东西挂钩的结构性产品,而保障型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也就是说到什么时候金融业都不能脱离开他的真正基础,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就是要为企业服务,要为居民服务。要端正金融创新的动机。任何金融产品的设计,都应着眼于实体经济之需,设计出符合居民、企业、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不能过分强调发展那些以投机牟利为目的、不适合于实体经济需要的创新产品。如果将创新的目标定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如果创新是为了投机,逃避监管,脱离市场实际,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在产品设计与每一单合约执行过程中,就应按照“谨慎经营”原则,合理评估无风险约束下的放贷行为与潜在风险的平衡,防患于未然。6(二)分地区建立和健全个人诚信系统,提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很不健全,金融产品的开发不能与个人信用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的信用等级贷款者的贷款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个人诚信系统,不同信用等级的人所享受社会资源和成本应该是不一样的。信用等级较高的贷款者可以享受比较优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