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语言特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析《论语》语言特色文山州丘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严国胤[摘要]:百年来,随着学者们对孔子及儒学思想深入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在对《论语》中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本文从《论语》语言的简洁美,语言的修辞美,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理趣”美等四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做一些浅析。关键词:简洁美;修辞美;音乐美;理趣美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主要思想言行集中记载在《论语》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的一部古代语录体著作。《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心态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这与其语言艺术是有一定关系的。近百年来,《论语》的语言艺术研究因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介入和政治思潮的干扰(如受“五四”时期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而发生“打倒孔家店”运动,以及“文革”时期“批孔运动”),造成了对其语言艺术的研究有一定影响。《论语》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典范的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学习与借鉴。本文从《论语》记言简洁、描写简练两个方面论述其语言的简洁美,从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论述其修辞美,从美在句式多样、美在节奏感强、美在叠词重句、美在虚词运用四个方面论述其音乐美,从美在哲理化的格言警句和美在哲理化的成语两方面论述其“理趣”美。一、语言的简洁美(一)记言简洁。今本《论语》20篇512章,共一万多字,记言最多的是《季氏第十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章,也不过是279字。最少的是《学而第一》中的《君子不器》以及《也灵公第十五》中《有教无类》,各章仅用了4个字来记言。总观全书,从《学而第一》至《尧曰第二十》多为孔子所言或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的话,多以只言片语来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生活、做人的方法态度,处世立业的观点及风格。如: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或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与?”(《学而第一》)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2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第七》)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九》)5、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恸而谁为!”(《先进第十一》)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十五》)7、子曰:“予欲不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第十七》)即使是《子张第十九》中的25章,对孔子和弟子曾子、子游、子夏、子贡、子张的记言也是十分简洁的。最后《尧曰第二十》3章关于孔子谈论尧舜禹三代的善政和治国事务的要求,记言也是很简洁。(二)描写简练。首先《论语》对中心人物孔子的思想性格的描写用语十分简洁。不论是对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还是对他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用语都十分简练。1、在描写他安贫乐道、心安理得的情感时用语简练。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2、描写他是一位有方法、有经验、有高度责任心、能因材施教的夫子时用语也简练。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先进第十一》)。3、描写他悲恸欲绝或深爱弟子的心情时用语也简练。如“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第六》)、“噫,天丧予!天丧予!”(《选进第十》)。4、描写他是一位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仁人君子时用语也简练。如“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第十五》)。《论语》文字虽极简朴直捷,却充分地把孔子的思想性格完全表现出来。其次,《论语》描写孔门弟子的形象时用语也十分简练。在《先进第十一》“弟子侍坐”章中,“率尔而对”表现了子路的率直鲁莽,“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三言两语表现了曾皙的潇洒脱俗;在《颜渊第十二》中“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也”以及《学而第一》中“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已: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颜渊、曾参的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在《子张第十九》中,子贡与子服景伯的对话“夫3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完届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寡矣。”子贡与叔孙武的对话“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寥寥数语描写子贡忠诚和聪颖善辩,维护了老师的尊严;在《为政第二》中“子张学干禄”用干脆简练的语言表现了子张热衷政治;《公冶长第五》中“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何诛?’”通过孔子之话简练地描写了宰予贪睡的性格;在《雍也第六》中“樊迟问知”以及《子路第十三》中“樊迟请学稼”只言片语表现了樊迟的迟钝。总之,《论语》以如此之少的文字刻画出如此之多的形象生动、面貌各异的人物。再次,对其他人的动作、神态描写,用语也很简练。如在《阳货第十七》中阳货指责孔子“怀其宝而迷邦,可谓仁乎?”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阳文货对孔子那种有才不施展,不算是有仁智做法持有反对的态度;再如《微子第十八》中也有几处简练的人物描写:一处是“楚狂人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楚国狂人接舆劝讽孔子归隐的形象;另一处是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对长沮、桀溺的描写“(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耦而不辍”;再一处是子路向丈人(老年人)打听孔子去向的消息时,对丈人的描写“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以简练的人物语言描写了长沮、桀溺,以及丈人(老年人)消极退隐、遗世傲慢的隐逸形象。《论语》往往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把人物的心理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活画了出来总之,《论语》中的整个语言系统所涉到的记载、转述、描写人物的语言,给人以一种语言的简洁美。二、语言的修辞美《论语》综合运用排比、反问、比喻、映衬、对比、对偶、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式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样,语气急缓有致,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因而叙事、写人及说理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对比、对偶、比喻美。《论语》中的对比、对偶美主要表现在“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上,全文共有十多处鲜明对照,其主要作用是对事物通过对比,突出强调,各显特征,或喻道理于比较中。以下几例用“君子”与“小人”作鲜明的对比,突出“君子”的高贵品德,表明作者对“君子”的赞同,对“小人”的鄙视,让人明白“君子做人处世之道”。例如: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4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第七》)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第十二》)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第十五》)使用比喻,其作用是使事物形象、生动、具体,又富于说理,“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深奥的理论文字同时具有盎然的诗意”○1。例如: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第二》)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小车无轨,大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第二》)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公冶长第五》)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第九》)6、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子张第十九》)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第九》)第1例,把“以德治国”比作“天上北头斗星被众星环抱着”,说理具体形象,同时又强调美德的重要性;第2例,把“不守信的人”比作“车子不能行走”一样,喻理形象,通俗易懂。第3例,把“人”比作“朽木“、”粪土”,形象鲜明,突出人物性格;第4例,把“时光岁月”比作“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可感:第5例,把“圣人犯错误”比作“日食月蚀”,说理形象,给人明白做人之道;第7例,用“以土堆山是坚持还是放弃”两种行动作比,形象说明一个道理:进退成败都在于自己。(二)反问、设问美。使用设问的修辞,加强语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表明作者的看法。以下几例用反问的语气提出问题,强调突出“仁德”、“民本思想”、“人品端正”的重要性,并鲜明地表明作者的主张或看法。例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例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第十二》)例3: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使用设问的修辞,是为了达到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增强力量,激发感情的效果。以下两个句子使用设问形式,提出人“对待知识怎样才算明智”、“人与人之间怎样报答恩德”等学习、交往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让读者明白其中的道理。例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5例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第十四》)(三)排比、反复美。使用排比修辞能增强语言气势,使论点阐述透彻、严密,抒情淋漓尽致,又能周密说明事理,突出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使用反复修辞能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加强旋律美。同时,使用排比与反复还能使句子节奏感强,易于表情达意,琅琅上口。如:例1: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第十四》)例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第十五》)例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第十六》)例1用三个“其次……”强调乱世中的贤者行为,例2以三个“知及之……”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例3以九个“……思……”格式,突出强调君子的九种生活规范,同时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具有旋律美感,易于诵读。(四)顶真、映衬美。顶真手法使文章议论说理准确,周密谨严,表达如行云流水,气势贯通,条理清晰,反映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句句顶接,顺势而下,显得格外明快流畅,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使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都流畅明快,具有蝉联美感。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第十三》)。此句使用顶真手法,前后顶接,顺势而下,从反面论述了君子治理国家先正名分的重要性,说理深刻透彻、别具一格。映衬手法的使用,在于突出正反面或相异的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用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有了陪衬,被陪衬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充分说明。映衬手法用于人物性格描写,造成人物相互对照,相互衬托。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进第十一》)通过人物对话,子路“率尔而对”与曾皙“舍瑟而作”相互映衬,突出曾皙的潇洒脱俗,子路的率直鲁莽不同性格,人物形象在映衬中得以体现。三、语言的音乐美《论语》语言能给人一种音乐美感,究其原因,除语言简洁外,还与句式丰富多样、句子的节奏音韵、句子中的叠词重句、修辞手法灵活多变、虚词的纯熟运用有一定的关系。《论语》美的节奏音韵,读之琅琅上口;美的整齐句式,诵之津津有味;美的叠句重语,令人寻绎不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一)美在句式多样。“语录体”是中国文体之一,它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6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