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与室内设计摘要随着中国的开放和不断地发展,中国的室内设计逐渐缩小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也暴露出对西方设计模式表面的、快餐式模仿所存在的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式家具展开专项研究,从中吸取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文化特质的设计理论,进而孕育出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关键词:设计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明式家具文化内涵绪论随着中国的开放和不断地发展,中国的室内设计逐渐缩小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在整体设计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下问题——对优秀作品的盲目抄袭、生搬硬套;流于形式感、功能不完善;各种风格元素堆砌、对文化的符号化和肤浅地运用等。这些问题导致设计作品经不起推敲,使用寿命短,造成巨大的浪费。究其根源,在于设计师知识结构的不全面,缺乏系统的设计理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的研究与学习。所以完善设计理论和学习传统文化正是提高设计水平的关键所在。明式家具是至明代中期形成延续至清中前期的一种传统家具风格。在吸收了大木作中榫卯结构和梁柱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尺度趋向完美合理,同时在造型线条品位上具有文人士大夫的品位,是能代表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巅峰之作。笔者以明式家具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与学习,在辩其门类、究其工艺、品其韵致的同时,探讨传统家具的设计制作与当下室内设计中在理论层面的共通之处,采撷其精华,由内而外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1中国室内设计的现状1.1室内设计发展的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楼宇化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在室内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比如:新古典主义、新地方主义、新少数民族风格、中国现代主义、后现代风格,这些流派的出现使我国的室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目前我国建筑室内设计方案中,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和汲取了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简洁、明快、洗练的设计风格,同时采用了色彩、质感、光影与形体特征的多种手法,其中也包括了把现代高新科技的装饰材料用于室内装饰装修上,由于在设计时充考虑到了本国国情、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等,因而设计出来的风格又带有中国设计文化的底蕴和特色。例如上海环球中心的柏悦酒店、北京银泰秀吧等。1.2缺乏新意的装修大部分的酒店、办公楼及住宅的装修则偏于平庸,造成这种结果有多种原因:a.设计师的能力有限,b.设计周期短,不针对具体空间展开设计,纸上谈兵地按照套用现成方案。c.按照经验机械化制图,不进行设计思维。1.3为“拿来主义”正名抄袭,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整体室内设计水平进步的重要障碍。从设计概念、设计造型、材质等都能够直接抄袭,已经成为急功近利的设计师们的家常便饭,还美其名曰“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在创造这一名词的同时,就已经说明了“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于传统和西方的东西,不能全盘照搬,也不可全部否定。而是要理性批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4凭空想象不是设计有些设计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拍脑门一个概念,然后牵强附会地去套进空间去讲故事。用非专业的论断获取非专业的甲方的信任,这样做的恶果是,一旦甲方确认方案,深化过程将无比艰难。实施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不是通过有策划有步骤的设计分析,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分析空间、功能、风格定位、色调、技术、经济型、环保性等一系列理性工作的基础上的出来的合理结论。1.5权与利的枷锁室内设计过程中没有确立理念与手段的基准原则。a.完全服从于权利方意志,谁支付设计费就听谁的,导致设计师不能主导方案的创造与实施的过程。b.设计和施工方利益被打包,设计师不顾用材和结构是否合理、风格是够符合场所特征,为增加共同利益,堆砌各种设计语言和材料。2提升室内设计的理论水平和文化底蕴2.1理论与思想的重要性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技术的每一次革新,一方面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离不开思想领域的突破与发展、离不开新的指导理论的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思想家在思想理论领域的总结与创造。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除了社会经济向工业化转型,也离不开格罗皮乌斯等现代主义先驱奠定的理性、激进、反传统的设计理念。所以,研究和确立合理完善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无疑是提高设计水平、从宏观角度把握设计工作的前提。2.2理论与思想如何形成a.了解当代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流派的思想特点,理性地进行分析研究。b.掌握新材料、新技术,与时俱进。在大胆创意、细心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运用。c.在项目中不断实践、总结、修正现有的理论与思想。理论与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调整,直到形成与时代最合拍或更前瞻的理论体系。2.3对传统的发展与创新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群体思维特征和对传统文化中核心内容的群体认同感。所以在技术日新月异、设计风格以洗练为主调的今日,仍然在意识里割舍不下民族文化的情结。所以对传统文化部分进行研究、发展、与创新,提炼出其核心观念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之中,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3明式家具研究3.1关于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点。中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格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中华民族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3.2明式家具的类别明式家具依其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五大类:甲、椅凳类:包括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子、宝座乙、桌案类:包括炕桌、炕几、香几、酒桌、条案、画案、其它桌案丙、床榻类:包括榻、罗汉床、架子床丁、柜架类:架格、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戊、其他类:包括屏风、闷户橱、箱、提盒、都盛盘、镜架、衣架、面盆架、火盆架、灯台、枕凳、滚凳、甘蔗床等3.3明式家具的用材明式家具的用材:硬木类的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其它红木。非硬木类有楠木、榉木、桦木、黄杨木、柏木、樟木、柞木、松木、杉木、楸木、椴木等附属用材包括:石材;棕绳、绒绳、藤等编织材料;铜铁饰件;髹漆材料;粘合材料及染料。3.4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a.基本接合b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c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d其它的榫销3.5明式家具的造型规律明式家具造型根据其的结构体系的不同大致分为两大类,无束腰类家具和有束腰类家具。无数腰类家具的源流应来自于大木作中的木结构梁架。造型特点为:四足多为圆材或外圆里方;四足多带侧脚有的甚为明显;足下端无马蹄;直足;四足多直落到地,无托泥。有束腰类家具的源流应来自于唐宋以来的流行的台基须弥座样式。造型特点为:四足多为方材;四足多为垂直;足下端多有马蹄;直足或各种弯足;足底有的带托泥。3.5明式家具的气质与品位采用什么方法来品评明式家具呢?使人想起古代的文艺批评来。唐司空表圣(图)写过《诗品二十四则》,清黄左田(钺)曾仿表圣之作著《画品廿四篇》。凡是他们所列的“品”,都是好的,故“品”是褒词。至于贬呢?古代往往称之为“病”。梁沈约论诗创“八病”之说,明李开先《中麓画品》也列出了“四病”。现在品评家具,姑且因袭前人,用“品”和“病”来区分好和坏。因此试把这篇小文题名为:《明式家具的“品”与“病”》。统计一下,得“品”十六,它们是:(一)简练,(二)淳朴,(三)厚拙,(四)凝重,(五)雄伟,(六)圆浑,(七)沉穆,(八)秾华,(九)文绮,(十)妍秀,(十一)劲挺,(十二)柔婉,(十三)空灵,(十四)玲珑,(十五)典雅,(十六)清新。得“病”八,它们是:(一)繁琐,(二)赘复,(三)臃肿,(四)滞郁,(五)纤巧,(六)悖谬,(七)失位,(八)俚俗。4明式家具研究对室内设计的指导意义4.1源于建筑语言a.明式家具作为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延伸,其两大主要结构体系都来源于建筑构造。因此明式家具陈设于传统建筑的厅堂之中,沉稳而雅致,有浑然一体之美。b.室内设计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设计风格的设定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是室内作为建筑的主要使用功能区域,在设计时也应充分理解建筑师设计理念,把建筑设计理念与风格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依据。这样,在理念、造型、材质上就能产生呼应与共鸣,打造出表里如一、浑然一体的震撼力。室内设计才能真正成为提升建筑品质的锦上添花之笔。当然前提是建筑本身必须是优秀的设计作品。我国一位著名建筑师说过:室内设计师应学些建筑知识,至少要去欣赏和读懂建筑。4.2功能合理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创造空间的目的是使用功能,明式家具达到了材、器、用、美的完美结合。是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结合的典范。我们在室内设计中也要树立以人为本、功能至上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创造性,打造宜人的空间环境。4.3造型协调4.4用材坚固充分认识和发挥材料特性,才能合理运用材料,正确把握材料尺度,创造出和谐的空间环境。4.5构造巧妙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充分利用硬木特性,通过合理地榫卯穿插,使家具各部件紧密结合在一起。既保证了家具的强度,也保证了家具的流线和体量效果。结构件本身也是装饰件。我们在装饰设计中,也要通过巧妙的安装节点来实现我们的设计理念。4.6修饰适度“绘事后素”,明式家具极少繁琐的雕饰。光素朴实的表面处理充分体现着材料、工艺、人文之美。结论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品雅而端,与时俱进。这就是明式家具的精神内核。选用优质美丽的材料,通过朴素的造型和精美的细节处理,打造端正大方、舒适雅致的室内环境,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的室内设计定能超越今日,出现一批高水准且富有本土特色的高质量作品。参考文献[1]王世襄袁荃猷.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5-262。[2]老子道德经约公元前400年第十一章[3]鲁迅且介亭杂文1934[4]孔子论语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