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目标建立初探(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2008级生物学科教育硕士,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市第六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1)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证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这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奠定了政策和理论基础。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很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加大了投入,取得了一些让人欣喜的成果。一、校本课程的发展各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很多,其中有一定影响的成果如下:王丰艳[2]提出校本课程要为三农服务,以学生为载体,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于浩然[3]利用长白山地区特殊的课程资源,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践中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陈雅馥[4]提出要研究新课程理念,在校本课程中推进个性化发展;马文丽[5]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教师成长;张春英[6]强调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基础、最典型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这些范例的学习,从特殊到一般,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这一类知识的一般规律。以上研究者根据各自具体环境开发适合本地区的校本课程,使之更适合学校特色的发展,这也是校本课程能在中学立足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二、校本课程目标的建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将获得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该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指导实实在在,不像教学大纲管理严格,这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7]。通过对学生实际调查显示,在满足学生对发展所需的科学知识外,他们对家乡的关注、自身健康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以下为学生调查问卷的部分,问卷以国家课程目标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际需求为提问点,这种方法在调查问卷中得到多数同学、教师的认可。1.调查问卷全面和课程目标对接,如表1-1:表1-1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与调查问卷的对比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目标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知识: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1.愿意学习和自己科学素养发展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吗?2.愿意了解医院给出的化验单、理解自己的身体吗?3.你会告诉家人或朋友你在学校学得的遗传、营养、保健知识吗?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3.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4.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4.希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渗透哲学观念吗?如量变、质变,外因内因等。5.你愿意继续在生物课中了解苏州的太湖、华南虎基地、生物纳米科技园吗?6.你会向老师提出问题吗?7.并且愿意了解生物科学史的重大发展并且参与学生之间的辩论、讨论吗?如基因组计划、克隆等。能力:1.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8]。8.你愿意帮助生物老师制作生物模型、绘制生物图片吗?9.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吗?2.数据分析经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回答高度趋同,这也说明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具有广大的学生基础。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如下:2.1知识方面90%的学生非常欢迎老师补充这些书本见不到的,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带来更大发展的生物学知识(图1),特别是擅长美术的学生几乎100%欢迎开设生理解剖等内容(图2,此题多选),这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需求基础;83%的学生非常关注自身健康,表示愿意把自己去医院的化验单拿出来(图3),放在校本课程中作为范例,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了解自己,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图1学生对生物的关注度图2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关注度“你会告诉家人或朋友你在学校学得的遗传、营养、保健知识吗?”,学生回答中表现为愿意的为83%(图4),反映出当前学生对分享知识、分享成长的认识还不是很强,需要校本课程目标对此强化。对此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普遍欢迎的关注健康问题,初步决定此处校本课程目标为“积极参与个人健康、保健知识的传播,积极分享和生命、生活有关的生物知识。”只有当知识来源于自己所经历的生活,能解决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的知识才容易转化成动力[9]。图3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调查图4学生参与生物知识传播的调查2.2能力多数学生认为已有的国家课程对能力的要求已经比较多,校本课程不需要太多的能力要求,但是对校本课程中利用进行例如恐龙化石模型的制作、生物图片设计等能力要求却得到多数美术学生的赞同(图5)。图5美术类学生参与模型制作的意愿调查也就是说,对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较简单的能力要求,学生普遍欢迎。问卷显示学生对探究活动比较感兴趣,但缺乏相应的指导。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往往是通过人际交往,用别人的眼光看到自己,了解自己,从而选择自己的观点[10]。小组合作式学习有着广泛的学生需求基础。因此将合作式学习作为校本目标重点发展。2.3价值观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活跃度不高,较好的是关注家乡这一主题。学生要求多增加家乡的内容,这体现学生高度关注自己的家乡,树立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提问,学生表示对此很陌生,不熟悉在课堂中如何实现生物、哲学的对接。如图6。图6艺术类学生对哲学进课堂的调查其实国家课程中融入哲学观点在知识的传授中能够实现,如笔者在讲述进化时,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物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的过程中,就蕴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必修1中癌症的产生,就是在外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细胞内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癌变。尽管学生对哲学兴趣不高,但是考虑到国家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情感态度,在校本课程目标中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纳入校本课程目标。具体实施时不刻意讲述哲学知识,而是把哲学观点“揉”到知识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在指导学生认识某个生命规律时,不能只考虑到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考虑这个规律中蕴含着的观点,通过哪些材料、方法,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这个观点[11]。质疑、提问能力受传统影响普遍不强(图7)。课堂上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对此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决定在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作为学校生物校本课程目标的一大亮点,力求在校本教学中充分实现。图7学生质疑能力调查对“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一题,学生普遍反映对当前生物热点不是很熟悉,但是非常喜欢美国好莱坞的科幻片,比如侏罗纪公园、逃出克隆岛、绿巨人、蜘蛛侠系列等影片,希望在校本课程中能结合电影,寻找当前生物科技热点在影视、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学生反馈,校本课程编制小组讨论决定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物科技热点,将“能正确理解生物科技在生活、影视等媒体中的发展,知道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纳入校本课程目标。三、校本课程目标的表述校本课程目标是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为了使教学目标能更好的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校本课程编制要注重三类认知目标: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技能[12]。笔者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制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生物校本课程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获得与本校特色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原理及简单应用;能够制作与学生专业能力相适应的生物模型。了解生物科学知识与自身健康、保健的相关性,了解苏州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科技文化内涵。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个人健康、保健知识的传播,积极分享与生命、生活有关的生物知识,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走进生活。2.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能正确理解生物科技在生活、影视等媒体中的发展,知道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关心家乡生物资源的状况,对苏州地方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确理解STS之间的关系,参与讨论生物科技热点问题。关注自身成长,初步建立个人规划能力,为将来走进社会做准备。3.能力结合地方、学校特色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特别强调小组成员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强调模型模拟和形式设计[40];能协助生物教师完成模型的制作、生物绘图等和本专业有关联的技能。四、校本课程目标展望校本课程目标的初步建立只是校本课程实施的第一步,有了生物校本课程目标,生物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围绕学生,发展能力,培养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真正使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评价成为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学生特色的课程。建立生物校本课程目标的工具、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就生物校本课程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思路和做法,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广大教师都能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编制出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校本课程教材,这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学校、学生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2]王丰艳.恩施地区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6:33[3]于浩然.高中生物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7[4]陈雅馥.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24[5]马文丽.关于开展校本课程的分析—以常熟市某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9:[6]张春英.基于范例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9[7]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318[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王丽丽.文科生学习理科知识的必要性及途径[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21):55[10]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2-173[11]张军.生物教学中的辫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渗透[J].湖北教育,1997,05:37[1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