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和民国文化学术繁荣的异同什么是人文文化?《辞海》是这样说明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文化则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为:重视人生的现实价值,表现为对于个人的尊重和关心。人文文化,古今中外都曾经存在过,但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则始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7、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时期,联合国的两个人权宣言则是人文走向法制化、国际化的标志。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首先是人文革命——文艺复兴,诞生了人文观念;其次是科学革命——近代科学诞生,诞生了科学观念。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遗憾的是,在这几次变革中,受专制文化的制约,中华民族始终不能够对此得以认同,而一旦醒来的时候,我们又往往人类的许多共同文明成果,特别是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伟大成果,丛政治视角度荒谬地以所谓“淫巧邪技”或资本主义的东西,长期加以否定和抵制,给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留下许多空白和断层。不过,中国的人文发展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两次光辉的闪光点,而成为了中国人文文化发展仅有的两个时期。而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上看,正是这两次闪耀的时期而给中华民族输送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或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这两个时期代表着中华人文文化的顶峰.中国的第一次人文文化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知道,先进人文文化的产生往往需要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体制才有可能,但就社会体制而言,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在内的整个中国历史,基本上都是以专职主义为特征的,这很难使个人的价值得以凸现,而形成真正的人文文化。不过,无论那种社会体制,都有其发展相对薄弱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就有可能产生相反方向的文化成果。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统治力的式微,诸侯并起,这在很大程度上相对削弱了专制统治并形成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滋生。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群星灿烂、盛况空前的局面,是我国古代史上光辉的一页。中国历史上,西周以前学在官府,东周以后,学逐步走向民间。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奴隶主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产生了“诸子百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学说、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尽管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文化,但其文化的发展也折射出了人文的真谛,反映了人性的本真要求,特别值得称颂的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为中国以后的文化主流的发展注入了基本的精神和价值内核,而形成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的第二次人文文化高峰——民国时期。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影响思想,